譚影華
【關(guān)鍵詞】課堂教學 評價語 原則 功能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4A-
0012-03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是為了考查學生達成課程學習目標的情況,檢驗和改進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shè)計,完善教學過程。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語作為語文課程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應(yīng)具備語文課程評價的多樣化功能,尤其是診斷、反饋和激勵的作用,有效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本文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角度,探討如何設(shè)計課堂教學評價語及發(fā)揮課堂教學評價語的功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關(guān)愛——評價的基礎(chǔ)
教育是愛的藝術(shù),小學生的品德、性格等處于形成時期,容易受到外界影響,他們還不具備完全獨立的生活能力和認知能力,對教師有很強的依賴心理,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往往視教師為榜樣、典范。教師的評價語應(yīng)當以關(guān)愛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為基礎(chǔ),要包含對學生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思想品德、與人交往等的評價,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方法,讓學生形成積極的人格、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同時也要評價學生的回答,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是否準確、到位,思路是否正確等。例如,以下是某教師執(zhí)教人教版語文第九冊課文《鯨》的片段。
師:《鯨》是一篇說明性文章。說明文的學習方法與其他文章有所不同。請同學們默讀單元導讀,畫出學習要求。
生:抓住課文要點,了解說明方法加以運用。
師:不錯,你找到了學習說明文的方法。
……
在該教學片段中,教師從單元導讀入手引導學生注意學習方法,讓學生帶著方法去學習,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的能力。
又如以下是某教師執(zhí)教人教版語文第七冊課文《送元二使安西》的片段。
師:默寫好古詩的同學,誰愿意向我們展示一下,并分享你對這首詩的理解?
(一名學生興沖沖地將自己寫好的“送元二使安息”展示在實物投影儀上。學生們頓時笑成一團,該學生尷尬地漲紅了臉……)
師:是不是急于展示沒檢查就跑上來了?(生點點頭)
師:沒關(guān)系,現(xiàn)在檢查一下吧。(生將“安息”改為“安西”)
師:你為什么這樣改?
生:“安息”是對死人的悼念詞,“安西”是安西都護府,故址在今新疆境內(nèi)。
師:好,理解得準確到位。同學們,看來檢查很重要,不檢查有時會鬧笑話的哦。(生不好意思地點點頭)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對于學生的錯誤教師沒有批評責罵,而是以“是不是急于展示,沒檢查就跑上來了”的詢問方式,善意提醒學生注意檢查自己默寫的詩句。學生改正錯誤之后,教師及時表揚“理解得準確到位”,提醒學習“檢查很重要”,這樣的教學引導保護了學生的表現(xiàn)欲,善意指出學生的問題所在,提醒學生養(yǎng)成檢查的好習慣,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二、平等——溝通的捷徑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yīng)在師生平等對話的基礎(chǔ)上進行,平等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捷徑,要求教師將自身課堂主宰者的角色轉(zhuǎn)換為引導者、組織者。師生平等才能打開教師與學生交流的通道,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主動與教師、同學溝通交流,提高語文學習能力。例如,以下是某教師執(zhí)教人教版語文第一冊課文《小小的船》的片段。
(上課伊始,教師展示掛圖,圖上畫有一彎金黃的月亮,小女孩坐在月亮上,深藍的天空中數(shù)顆星星在閃爍)
師:月亮像什么?
生1:像鐮刀。
師:還像什么?
生2:像香蕉。
師:想一想,還像什么?
生3:像眉毛。
教師笑笑點頭:同學們真棒,想象力真豐富。你們看,天空多像深藍色的大海,這月兒多像在大海上飄蕩著的一只彎彎的——
生4:小船。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學生的回答超出了教師的預設(shè),教師沒有批評學生,也沒有將學生強拉回教學預設(shè)中,而是機智地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背景,利用大海讓學生聯(lián)想到了小船,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體驗,學會自主學習。
三、尊重——評價的前提
美國思想家愛默生說:“成功的教育在于尊重學生,只有尊重學生才能撥動孩子的心弦。”尊重是有效教學的前提,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是依賴他人,尤其是教師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教師只有尊重學生,才能有效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改進學習方法。教師要將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習主體,尊重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個性體驗,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和表達,讓課堂建立起平等的師生關(guān)系,形成民主、輕松的學習氛圍。例如,以下是某教師執(zhí)教人教版語文第九冊課文《桂花雨》的片段。
(課件出示句子: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師:對于這個句子,老師感覺很奇怪,桂花是在秋天開放的,怎么會“香了全年”“香了整個村莊”呢?
生1:大家一起曬桂花、做桂花糕,很快樂。我吃過桂花糕,有軟糯的,也有酥脆的,很好吃。
生2:我吃過桂花茶,茶清香,桂花甜香,特別好聞,好喝。
生3:我吃過芋頭糖水,上面撒些桂花,很香,吃了還想吃。
……
師:正如同學們所說,人們一年四季都能品嘗到香甜的桂花美食。桂花謝了,人們可以曬桂花,做桂花糕、泡桂花茶、煮桂花芋頭糖水,桂花香飄四季……桂花給人們帶來的快樂卻延續(xù)一整年。所以說——
生(齊):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在這個片段中,教師以“對于這個句子,老師感覺很奇怪”引起學生的關(guān)注和思考。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暢所欲言,說出桂花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回憶。最后,教師小結(jié)點撥做桂花美食、品嘗桂花美食的快樂。這樣教學,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將語句悟透,豐富了學生的生活體驗。
四、明確——診斷的功能
教師的課堂評價語具有診斷功能,診斷必須明確,該肯定的應(yīng)當給予明確的肯定,錯誤的則及時引導改正,不能以“不傷害學生發(fā)言的積極性”為由,或是“這是個性化的體驗”為借口含糊應(yīng)對,而應(yīng)明辨是非、評判對錯,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例如,以下是某教師在全國展示課教學《情境作文——囚鳥》一課“取題目,明主題”的片段。
師:今天,這只小小的鳥兒帶給我們很多的啟示。俗話說“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如果由你來寫,你會給文章取一個什么題目?
生:“囚鳥”“不愿飛翔的小鳥”“小鳥,你知道自由嗎”“留下是我的自由”……
師:今天這堂課,我們與一只籠中的鳥兒相遇,大家感慨頗多。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讓學生給文章命題,充分表達自我獨特的感受,但對于“留下是我的自由”這樣的回答,教師卻以“大家感慨頗多”一筆而過,等同于肯定了該生的回答,無視學生認識的偏差。教師應(yīng)當因勢利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如教師可以及時引導:“外面的天空很高遠,外面的鮮花很燦爛,只有自由才能給易逝的生命賦予光艷和芳菲。飛出來吧,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飛出來吧,外面的生活多姿多彩,飛翔的生活更快樂,自由的生命更有意義?!边@樣學生從教師的話語中得到啟發(fā),明白生活、自由的意義。
五、引導——提升的通道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yīng)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課堂教學評價語是完成課堂教學任務(wù),組織課堂教學秩序的重要手段,教師應(yīng)當通過評價語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使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去調(diào)整、規(guī)范、約束自己的言行,獲取知識、提升能力,實現(xiàn)教學目標。例如,以下是陳國安教授執(zhí)教人教版語文第九冊課文《清平樂·村居》的片段。
師:你們從“最喜小兒亡賴”中的“喜”字看出了詩人高興,那么,詩人現(xiàn)在有事兒干么?
生:沒事兒干。
師:詩人想干事兒嗎?
生:不想。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猜的。
師:辛棄疾文采了得,而且武藝高強,他當年只帶十幾個隨從到金兵大營中,將正在飲酒作樂的叛徒張安國抓走,你們說他勇猛不?(生:勇猛)皇帝宋高宗曾贊他是大宋朝的頂梁柱,讓他當了10年官,可是在他41歲時又將他貶了,41歲的英雄不想干事?(問剛才的學生)你猜對了嗎?
生:錯了。詩人想做事,做大事。
師:想干事的詩人看見無所事事的小兒,他高興嗎?“喜”的是什么?
生:詩人喜的是看到小兒無憂無慮,仿佛看到自己同樣無憂無慮的童年。
師:在“喜”字背后,這個正值壯年的英雄想為國效力卻報國無門,他的心情怎樣?
生:很難過,很傷心,很無奈……
師:一個快樂,一個憂傷,憂傷的心情通過快樂的畫面來傳達,這叫做“以樂寫悲”,這種寫法讓人感到“悲更悲”。
圍繞“最喜小兒亡賴”這句話理解詩人的心情,教師補充介紹詩人的背景材料,讓學生結(jié)合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真正讀懂古詩的內(nèi)涵,由詩中的“小兒”聯(lián)想到了辛棄疾快樂的童年,以及有心報國卻報國無門的憂傷詩人形象。這樣教學,循循善誘,尊重了學生的感受,讓學生將詩文讀厚實、讀懂詩人,學習了以悲寫悲的寫作手法。
六、激勵——發(fā)展的動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激勵能持續(xù)激發(fā)人的動機和內(nèi)在動力,鼓勵人朝著所期望的目標采取行動的心理過程。激勵性的課堂評價方法就是要教師全面評價學生,揚長避短,讓學生在關(guān)愛中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例如,以下是臺灣李玉貴老師執(zhí)教《兩只手套》的教學片段。
(李玉貴老師引導學生質(zhì)疑課題)
師:看到課題“兩只手套”你想提出什么樣的問題?(許多孩子立刻舉起了小手,有些孩子猶猶豫豫)
師:有些孩子在思考的路上,沒關(guān)系,慢慢來。
師(對著舉手猶豫的孩子):你舉手有些猶豫,沒關(guān)系,有我在。
……
(探討小海豹被抓時的心情,一名學生讀出小海豹被抓時的“緊張”心理)
師:太棒了,還有誰有不一樣的心情?跟你的鄰居說說你的想法。(大部分學生四人一組交流,另有幾名學生沒有交流)
師:同學們,看到一個人孤單單的,你就說:過來一點,再過來一點,我們一起說,一起聽。說的時候要轉(zhuǎn)頭微笑哦。
……
(教師讓學生在對話中加提示語,有的學生表示不會)
師:不會說,沒關(guān)系。將別人的想法放在自己的想法里,選一個你認為恰當?shù)膶懴聛怼?/p>
……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李玉貴老師充分關(guān)注到了少數(shù)學習不夠積極的學生,鼓勵他們“沒關(guān)系,慢慢來”,告訴他們“沒關(guān)系,有我在”,時時暗示學生:慢一點沒關(guān)系,老師相信你;沒有信心的沒關(guān)系,老師可以幫助你;遇到不會的也沒關(guān)系,可以傾聽別人說,選擇恰當?shù)膶懴聛怼T诶钣褓F老師充滿關(guān)愛的話語激勵下,學生毫無壓力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人人都學有所得。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優(yōu)化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語應(yīng)當出于對學生的關(guān)愛,基于對學生的理解和尊重,教師只有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多一點激勵,多一份耐心,多一次引導,才能讓課堂成為學生成長進步的課堂。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