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劍和
曉豐在一所重點中學讀書,平時各方面都不錯,很受同學的歡迎和老師的賞識,照這樣發(fā)展下去,期末評為年度優(yōu)秀學生的希望很大??蓻]想到最近出了個麻煩,真是陰溝里翻船。半個月前,曉豐在期中考試考數學科時,他看到同桌有道大題做錯了,竟鬼使神差地在一張紙條上寫上正確解法并傳給他,沒想到,這竟被后排的考生看了個一清二楚,并當場向監(jiān)考老師投訴舉報。這樣的過失不僅給個人造成損失,也影響班級的聲譽。為此事,曉豐被學校通報批評,并取消該科成績,期末評年度優(yōu)秀學生的事那就更不敢想了。出了這件事以后,曉豐覺得班主任老師已經對他有看法了,不再像以前一樣賞識他信任他了。同時,曉豐真的覺得很沒有面子,認為自己太傻竟會做出如此的蠢事。本來他是很有自信的人,現在他在同學面前的自信全沒了,也不愿和其他同學多來往了。更糟糕的是,他還老懷疑同學們在背后議論他。現在一到教室,只要人家在一起說話,他就覺得他們是在說自己。甚至在食堂吃飯,他都覺得老師、同學們也在議論他,說他吃相難看,為此后來連飯也不敢在食堂吃了。甚至有的同學自言自語地叫一聲,“哎呀,我把手機放到哪去了?”他都會很緊張,很怕人家懷疑是他偷了。現在,曉豐基本成了個天馬行空的孤家寡人。當然,曉豐也知道這種疑心對學習和生活一點好處都沒有,他也很想自己能早點從這種猜疑中走出來,可是思維就像進了一個怪圈,總是走不出來。為此,他覺得很痛苦。
心靈透視
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開始關注外界對自己的反應,總希望得到別人的贊美。而過分關注之后就會導致猜疑。猜疑是一條無形的繩索,使我們遠離朋友,孤獨寂寞。俗話說“疑心生暗鬼”,有一個寓言故事“鄰人盜斧”,說的是有個人丟了斧子,懷疑隔壁的小孩偷了,看他走路的樣子像偷斧子的,看他說話的樣子也像偷斧子的,但就是沒有證據。過了一段時間,這個人在自己后院種東西時,發(fā)現了自己的斧子,原來他當時不小心在運土的時候把斧子埋在土中了。以后,他看鄰居小孩說話再也不像偷斧子的,走路也不像偷斧子的。
確實,人有時容易對外在的事物產生一個看法和結論,并且很難去改變這樣的想法和結論?!班徣吮I斧”的故事說明了主觀意念的干擾。知覺對象始終未變(鄰人兒子),變化的只是疑人的主觀觀念。當錯誤的念頭形成后,便自然地將這個觀念投射到知覺對象上,從而主觀地增添了原來并不存在的許多東西。
從曉豐同學的表現可判斷,他的疑心傾向嚴重。
敏感多疑是常見的一種心理疾病,在心理學中,過分的疑心被稱為心因性妄想。具有這種心理障礙的人,最明顯的表現就是過分敏感、疑心,以為大家都在懷疑自己,議論自己,只要別人三五成群地在一起說話,他就會惴惴不安,生怕被大家說三道四。造成疑心病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不夠自信,不能正確認識自己。
猜疑心理是個體的一種不自信心理在作怪,它可以是挫折誘發(fā)的,也可以是長期的消極自我暗示的結果。如果任其發(fā)展下去,會變得自卑、怯懦、消極、被動。心理學認為,這種過多地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會導致對自己的能力、學識、品質等自身因素評價過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經不起較強的刺激;變得謹小慎微,多愁善感,行為畏縮、瞻前顧后等。
心靈處方
在社會活動中,過分的猜疑很可能傷害到我們的人際關系,對于曉豐同學一類的疑心傾向嚴重者,需要作一定的心理調整了。
(1)加強自身修養(yǎng),要用友善之心對待他人。
當出現猜疑時,可以告訴自己,這種猜疑是沒有根據的,然后轉移自己猜疑的注意力,該去忙什么就去忙什么。再就是給自己積極的自我暗示,告訴自己“他們不是在說我” “我討厭猜疑”“亂猜疑,是不對的”等等,從心理上厭惡猜疑這種不良的心理。
(2)時間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
應積極忘記過去的、眼前的不愉快,隨時修正自己的認知觀念。不要讓痛苦的過去牽制住你的未來。
(3)在壓力太大、心情不佳時變換一下環(huán)境。
例如室外觀景、室內賞花、美好事物的想象、煩心事件的回避(耳不聽、眼不見、心不煩)。
(4) 最重要的是重樹自信心。
不能因為一次過失,就對自我的能力產生了懷疑,對自己進行全盤否定,應從失誤中總結經驗教訓,而不是被挫折擊倒。
世上沒有一個完人,任何人在生命長卷里總有幾處敗筆,由此遭人非議以至譏笑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想要逐步擺脫“一失足成千古恨”陰影的困擾,關鍵在于你的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假若因此不再自信,看低了自己,就會導致今后處處敗筆。如果你能把困難和壓力視為成功的前兆,使逆境成為成功的墊腳石,將危機當作機遇的起點,那么,你就能積極看待人生的苦惱?!疤焐也疟赜杏谩?,自己給自己鼓掌,自己給自己加油,經過不斷的努力,便能撞擊出生命的火花,培養(yǎng)出像阿基米德“給我一個支點,我將移動地球”的那種豪邁的自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