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壤改良對北方地區(qū)綠化種植成活率的提升有著巨大的實際意義,由于北方地區(qū)的綠化模式,多以采用豐富的植物搭配來體現園林景觀的層次感和多樣性,這樣就會大量的引用馴化的南方樹種,而南方樹種多喜疏松微酸的沙質壤土,因此土壤的腐熟改良成為園林苗木成活率的保證,更是對北方地區(qū)園林景觀的營造起到基礎性的作用。由于地質及氣候上的原因,我國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qū),存在大面積的鹽堿地,這些鹽堿地不僅對農業(yè)生產有著很大的危害,對于城市綠化同樣有著很明顯的負面作用,本文主要針對土壤改良的意義與具體方案做詳細介紹,以供廣大同行交流探討。
【關鍵詞】:華北; 土壤; 改良 ;措施
1、鹽堿地的改良方法與實際意義
鹽堿土的物理性狀表現為有機質含量少,土壤肥力低,理化性狀差,對作物有害的陰、陽離子多,植物不易成苗。鹽堿地的改良方法如下:
1.1深耕深翻。土壤深耕翻即把表層土壤中鹽分翻扣到耕層下邊,把下層含鹽較少的土壤翻到表面。翻耕能疏松耕作層,切斷土壤毛細管,減弱土壤水分蒸發(fā),有效地控制土壤返鹽。鹽堿地翻耕的時間最好是春季和秋季。秋季耕翻尤其有利于殺死病蟲卵,清除雜草,深埋根茬,加強有機質分解和遲效養(yǎng)分的釋放,所以值得提倡。
1.2增施有機肥,合理施用化肥。廣場及道路等綠化常常為適應道路或建筑高度而需要重新調運客土,而調運來的客土多半是建筑開挖的深層槽土,及我們常說的生土,這種土表現為有機質含量極低,土壤松軟程度差等,需要經過土壤的熟化過程。增施有機肥后,有機肥經微生物分解、轉化形成腐殖質,能提高土壤的緩沖能力,并可和碳酸鈉作用形成腐殖酸鈉,降低土壤堿性。腐殖酸鈉還能刺激作物生長,增強抗鹽能力。有機質在分解過程中產生大量有機酸,一方面可以中和土壤堿性,另一方面可加速養(yǎng)分分解,促進遲效養(yǎng)分轉化,提高磷的有效性。
1.3化肥對改良鹽堿的作用也受到人們重視,化肥給土壤中增加氮磷鉀,促進作物生長,提高了作物的耐鹽力。最好選用硫酸鉀復合肥、石膏、硫酸亞鐵等微酸性肥料,也可適當施用硫酸鋁改良劑以增加肥效的持久性,同時拌入大量沙土,對改善土地堿性,降低土壤黏度,增強透氣性有良好作用。
1.4結合使用土壤改良劑成品,運用先進技術促進土質優(yōu)化。通過增施有機物質改良土地,能使土壤耕層含有機質豐富而土質松軟多孔,能促增團粒結構的形成,保水保肥力強,能防病蟲害侵,為取消化肥和減少農藥應用,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大循環(huán)的生產資源,且減少有機物質沒有充分利用或處理不當對環(huán)境的污染。具體做法為將有機物質的木質粗纖維類,秸稈纖維類,破布類、廢棉絮類,高溫殺菌粉碎為末;動物骨骼類、炒老黃色為度研末;動物毛類,燜煅,將毛類放在適宜容器內,覆蓋密封,燒至鍋內無色為度碎粉為末;水產貝殼類烤熟變白色為度研末;再加新鮮菜籽餅,棉籽餅,桐籽餅,茶籽餅研碎為末。然后按比例收上述粉末混勻即可,每畝地20-40公斤,可作基肥,亦可作追肥施用。
1.5條件允許時可采用洗鹽的方法。例如在改良廣場土壤時南北方向隔50米挖排水溝,對地面進行大量灌水,使土壤鹽分溶解,當水由排水溝滲出時,將堿水抽出,用以減輕土壤堿性。
1.6在廣場更換草坪后還可適時耙地。耙地可疏松表土,截斷土壤毛細管水向地表輸送鹽分,起到防止返鹽的作用。耙地要適時,要淺春耕,搶伏耕,早秋耕,耕干不耕濕。
1.7通常在土壤鹽堿地嚴重的地區(qū),地下水的鹽堿含量也很高,因此,在對綠化帶進行灌溉時,應盡量使用深層地下水,避開鹽堿層,防止因灌溉引起的土壤次生鹽堿化。
2、“快速改良”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及解決的方案:
土壤改良雖然能很大程度上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但花費費用較高,長時間后會使改良效果減弱,出于此考慮,對北方地區(qū)城市園林綠化工作,還有以下幾點建議:
2.1適應性種植
由于不同地區(qū)土壤鹽堿程度不同,如果一味的選用美觀的園林樹種,而忽略了該樹種在本地生長狀況及適應性,則很難達到該樹種應表現出的園林景觀,反而會因為其孱弱的長勢影響到整體的園林效果,增加了綠化成本。因此在各種不同程度的鹽堿地上,栽培園林植物應“因地選樹”,堅持“適地適樹”的原則,選擇有一定耐鹽堿能力的樹木花草及鄉(xiāng)土樹種,對于適應性稍差的外來苗木,可逐步進行馴化,采取適當的扶壯措施,逐漸增加本地的適樹品種。
2.2改堿適樹,科學管理
通過施用改良肥、改良劑來改土治水,可以快速改良鹽堿水土,使土壤在短時間內達到適宜栽種絕大多數園林樹木的程度。在種植名貴樹種、酸性土花木時,對于地下水位高的綠地,應抬高栽培防止積水,同時在坑底埋上粗石和沙礫,防止鹽堿水上吸;對“大水壓鹽”、“間濕間干”等澆水措施施用要適度,在已栽樹木的綠化帶上按不同樹種的生態(tài)習性進行因樹管理,才能在改良土壤的同時,對樹木生長長勢達到更好的綠化效果。
2.3快速改良的有效范圍
利用改良肥、改良劑治理鹽堿,僅適用于中、輕度鹽堿水土治理PH7.8-8.8,土壤含鹽量不超過0.4%,水質含鹽量不超過0.3%或礦化度不超過3g/l。用于堿化土效果好于鹽化。
鹽堿較重的水土應采取更換客土、暗管排鹽、隔鹽層綠化等技術。更換客土能從根本上改變不適種的土壤,但不一定能從根本上解決土壤的鹽堿問題,如果更換土層不做夠厚,在多次澆灌后深層土含的鹽堿會隨著水分蒸發(fā)而返至地表,引起客土鹽堿化;另外,如果本地的澆灌水本身鹽堿含量較高,長期澆灌同樣會導致客土的次生鹽堿化。暗管排鹽是較為長期有效的土壤鹽堿控制方法,具體做法為在咸水區(qū)地表以下一定深度內,沿排水方向布置一定間距的、平行的、相互聯系的地下排水鹽管網系統(tǒng)。
結語
我們華北地區(qū)土壤改良是一項長期的工程,此項工作不僅能豐富北方地區(qū)的園林景觀,改善城市的綠化面貌,為我們園林建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非常值得我們園林建設工作者積極掌握和推廣此技術,為打造適宜居住的城市環(huán)境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園林種植技術》梁明 趙小平 王亞娟,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5-11;
[2]《園林土肥技術研究》毛培林,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13-1;
[3]《景觀構造與設計》丁平 王君,江蘇美術出版社,2007-8;
作者簡介:張磊 身份證號132626119801206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