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新宇
摘要:學好初中化學的八字方略:分別是“讀”“寫”“記”“說”“思”“問”“做”“練”。
關鍵詞:初中化學;方略
文章編號:1008-0546(2016)05-0045-02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5.018
化學對于初三學生而言是一門既簡單又困難的課程。說它簡單是因為它是一門起始學科,說它困難是因為它對于初三學生來說不僅是一門全新而又陌生的學科,而且初中化學知識點多、分化點不均、難學易忘。初三學生初學時由于不懂學法,往往事倍功半,但若開學初化學老師能很好地給學生介紹以下的八字方略,相信學生學習化學時則會事半功倍。
一、 “讀”:熟讀化學用語等化學基本概念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一直被認為是學習和掌握知識的好方法。因此,學好化學的方略之首就是熟讀化學用語等基本概念?;瘜W概念是中學化學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常見中學化學基本概念種類繁多,如:有關物質組成的概念,有關物質結構、性質的概念,有關物質變化、以及化學量的概念等。這些概念抽象性強,不容易理解。只有熟讀這些概念才能有所理解并掌握。因此,初三開學初學生就要養(yǎng)成每天抽出10-15分鐘時間,集中精力朗讀化學概念,第二天早上到校后再用5分鐘左右把前一天所讀化學概念再過濾一遍,同桌之間相互提問,如此這般,化學用語等化學基本概念一定能熟記于心。
二、 “寫”:正確書寫化學用語及專用名詞
化學用語是化學學科必須具備的基礎知識,是中考試卷中重點考查內(nèi)容。因此,作為初三學生必須熟讀并正確書寫化學用語。很多學生因為初三初學化學的時候,沒有養(yǎng)成很好的書寫習慣,導致在后來的中考、乃至高考中因為書寫的錯誤而導致失分。如:H2O寫成H2O,CO寫成Co,Ag與Hg不分等。當然化學專用名詞也是中考試卷中重點考查內(nèi)容,比如:儀器名稱、反應類型、物質名稱、實驗操作名詞等。在考試中學生常常會出現(xiàn)如下錯誤,如:長頸漏斗寫長勁漏斗、催化劑寫摧化劑、金剛石寫金鋼石等等。因此,養(yǎng)成正確、規(guī)范書寫化學用語及專用名詞的習慣非常重要。首先,第一次書寫就應該看清老師的示范,規(guī)范正確書寫。化學符號要注意大小寫、上下標的不同點,寫化學方程式時要注意配平、反應條件、氣體沉淀符號等?;瘜W專用名詞寫的時候注意同音字的書寫。其次,要經(jīng)常練習,就是在作業(yè)中經(jīng)常用規(guī)范的化學用語書寫,作為化學老師也應該嚴格要求學生,在批改作業(yè)和試卷時,及時指出錯誤。
三、“記”:上課認真聽講的同時做好筆記
由于初中化學知識點雜亂而零碎,老師在講課時,都是圍繞著重點內(nèi)容展開的。因此同學們在認真聽講的同時要做好課堂筆記,這不僅有利于課后進行復習,掌握重點,又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課時“走神”。在記課堂筆記時,必須講究方法,要在聽清楚老師所講內(nèi)容的基礎上,記重點、難點、疑點和課本上沒有的內(nèi)容,與課本內(nèi)容相同的部分可在課本上標出,課后整理筆記時可補全。要經(jīng)常不間斷地進行復習,循序漸進,每天認真閱讀課堂筆記,同時對知識點進行梳理歸納,達到對課本內(nèi)容融會貫通。每單元講完后還要對知識進行整理歸納。這樣就可在整理總結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連點成線,織線成網(wǎng),使知識系統(tǒng)化、網(wǎng)絡化,便于掌握。
四、“說”:課堂上積極發(fā)言課后善于交流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了要“培養(yǎng)學生交流與對話的能力”。因此,在化學課上或課后都要敢于說,開始的時候不需要講得面面俱到,能說多少就是多少,而且同學之間可相互補充。通過發(fā)言和交流,可幫助同學全面形成知識,同時達到鍛煉口頭表達能力,還可促使同學參與學習、活躍課堂氣氛之目的。教材上的討論欄目,就是要求同學之間通過討論后進行交流發(fā)言。如“金屬材料”中有這樣的討論題,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和已學知識進行以下討論:討論①為什么菜刀、鐮刀、錘子等用鐵制而不用鉛制?②銀的導電性比銅好,為什么電線一般用銅制而不用銀制?③為什么燈泡里的燈絲用鎢制而不用錫制?如果用錫制的話,可能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④為什么有的鐵制品如水龍頭等要鍍鉻?如果鍍金怎么樣?
同學通過討論后總結出:討論①:因為鐵的硬度大而鉛較軟,用鉛制容易變形。②因為銀的價格比銅高、資源少。③因為鎢的熔點最高而錫的熔點很低,如用錫制,燈絲受熱會熔化。④因為鐵制品易生銹,鍍鉻是為了防銹也能增加美觀,鍍金價格太高,經(jīng)濟上不合算。通過發(fā)言和交流可以培養(yǎng)同學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思”:課上勤思維課后勤反思和總結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說:“學習就是學會思維”。所謂思維就是人的大腦思考問題的這種內(nèi)部活動。思維活動是課堂教學中師生的核心活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學會前后聯(lián)想和擴展想象。如學到金剛石(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質)和石墨(最軟的礦物之一)后,應想一想,它們的硬度為何竟相差這么大?通過思考找出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致;又如學到二氧化碳的制取時,應通過制二氧化碳的原料的狀態(tài)(石灰石為固體,稀鹽酸為液體且反應不需加熱)來思考,其制備裝置同氫氣相似,通過二氧化碳的溶解性(能溶于水)和密度(比空氣大)思考出,應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兩者結合便可知道二氧化碳的制取裝置。除了課堂上勤思維,在課后的練習和復習也應勤反思和總結。如學習了各種干燥劑后,應學會給它們分類并進行比較:生石灰、氫氧化鈉固體是堿性干燥劑不能干燥溶于水呈酸性的氣體(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氫等);濃硫酸是酸性干燥劑不能干燥溶于水呈堿性的氣體氨氣;白色的無水硫酸銅因為吸水后變藍色,所以它不僅可以做干燥劑還可以用來鑒別有沒有水;另外還有食品干燥劑等。因此,學好化學的關鍵之一就是要勤思考和勤反思總結。
六、“問”: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并會經(jīng)常問問題
化學來源于生活,我們可以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比如從我們的食品中發(fā)現(xiàn)一些化學問題。同學們喜歡吃膨化食品,那就可以問一問這些食品包裝袋內(nèi)鼓鼓的,里面會有什么氣體?為什么要充氣體?又比如說一些誘人的油炸食品,為什么那么香?會不會有一些添加劑,對我們?nèi)梭w有沒有危害?還有月餅、旺旺雪餅等食品包裝袋內(nèi)有一小包干燥劑,它的成分是什么?為什么能作干燥劑?等等。同學之間可以用學到的化學知識一起討論或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等手段去查找答案。除了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化學問題,也可以在化學實驗、平時的練習考試中發(fā)現(xiàn)問題。經(jīng)過幾次反復下來,班級中的學生大部分都能從身邊找出一些與化學有關的問題來。比如做“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的實驗時,設想一下如果蠟燭在不同的時間、地點、條件下,觀察到的現(xiàn)象會不會不同?比如有同學提出了有風和無風的情況下蠟燭燃燒的現(xiàn)象不同;也有同學提出了點燃時間的長短會導致火焰的形狀變化;更有同學提出采用不同的滅火方法,蠟燭熄滅后的現(xiàn)象也不同,有的有白煙,有的沒有等等。
七、“做”:積極動手做課堂內(nèi)外各種實驗
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實驗貫穿了整個化學學習的過程。眾多的化學概念、定律以及性質來源于化學實驗。實驗不僅可以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而且對初學者形成化學概念、理解鞏固知識、訓練實驗技能、培養(yǎng)觀察和動手能力、提高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這就要求同學們課上要認真、細致的觀察老師所作的演示實驗,對實驗所用的儀器、藥品、裝置以及實驗原理、步驟、現(xiàn)象和注意事項,都必須弄清、記熟。同時,還要積極動手做實驗。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百看不如一驗”,親自動手實驗不僅能培養(yǎng)自己的動手能力,還能加深我們對所學知識的認識、理解和鞏固,成倍提高學習效率。
八、“練”:選擇適當?shù)牧曨}練習可提高能力
通過選擇適當?shù)牧曨}練習,可提高將知識運用于實際的能力。練習時,可一組一組地做試題進行練習,使同學在一定的時期內(nèi),集中精力解決某類問題??善鸬郊心繕恕娀柧毜淖饔?,有助于培養(yǎng)自己比較、概括的能力,促進知識和方法的遷移,激發(fā)同學學習的主動性。練習時多歸納解題思想,不要盲目做題目,多想這些題目能鞏固哪些化學知識,哪些知識還沒有理解,哪類題目我一直做錯,原因是什么,通過提高練習的質量,相信同學的解題水平一定能提高。尤其在中考復習階段是題海戰(zhàn)時期,練習題很多,我們一定要認真選擇題目,不可拿來主義,選擇適合自己難度的習題,以及自己需要攻克的題型。難度高的題目可以和同學交流或請教老師。
俗話說“一竅通則百通”,教學無定法,學習也無定法。學好化學的關鍵還是同學在平時的學習中肯動腦筋,不斷探索適合自己的最佳學習方法。
參考文獻
[1] 任寶華,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 初中化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