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墨
我大一時的室友是一群害羞的姑娘,大家從全國各地跑到最西邊的花城,然后躲進(jìn)了半山腰上的宿舍樓里。兩個陜西姑娘,兩個浙江妹子,就這樣相遇在一起。
初見時都是靦腆的女生,倒顯得我有了幾分男兒本色。于是,在相處幾天之后的某個周末,我開約了一次聚會。
“我們這周末出去聚餐吧,順便聊聊天?!?/p>
“可以呀?!薄拔襉K?!薄昂玫摹!?/p>
“那你們想去哪里?想吃什么?”
統(tǒng)一回答:“隨便呀?!?/p>
那一次聚餐,我們跑去“墮落街”很隨便地找了一家店。因為大家互相也不清楚彼此的口味和喜好,點菜的時候一直選不好吃什么,問一個人,說“都可以”;問另一個人,說“隨意啦”;再問另一個人,說“我不挑的”。
于是我就硬著頭皮點菜,油爆蝦、辣炒雞丁、日本豆腐、地三鮮,還有一道菜湯。這是比較常見的幾道菜,因為考慮到有吃辣的和完全不能吃辣的,所以參雜了一些菜式。
吃飯的時候,我們聊得很開心,聊起家鄉(xiāng),聊起新環(huán)境,聊起八卦。可吃的時候,并不是所有人都開心。
隨著我們感情的增進(jìn),相處的時間久了,慢慢發(fā)現(xiàn)了彼此的喜好,才知道,原來H小姐是不吃蔥的,D小姐不愛吃豆腐,L小姐不喜歡油膩和辣的,因為她經(jīng)常長痘。
了解之后才驚覺,原來一開始的那頓飯,吃喝聊天都爽快的人竟然是我。細(xì)細(xì)想了想,發(fā)現(xiàn)身邊的很多人都是一樣。一遇到出去聚餐,大家都會說,隨便吃什么都可以;一遇到出去K歌,你幫我隨便點一首;一遇到逛街,隨便哪件都好看。
為什么大家都變成了那么隨便的人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
一是我想給不熟悉的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一下子暴露自己的喜好顯得很挑剔。
二是因為自己不清楚對方的喜好,因為照顧到對方,我不能先表達(dá)自己。
三是其實我以前真的也不是很了解自己到底喜歡什么,沒有很清晰的自我喜好定位。
四是害怕承擔(dān)決策背后的風(fēng)險,比如點的菜不好吃,點的歌年代太久遠(yuǎn),出去旅游選的地方不好玩。這會慢慢讓人變得用“隨便”來逃避作出選擇和決策。
五是我懶得去思考吃喝玩樂這種問題。
我一直以為自己特別會照顧人:你看,我什么都依你,這不是給你最大的照顧么?可是我沒意識到的是,有時候被動也是一種不照顧人的表現(xiàn)。
因為如果我們永遠(yuǎn)只在一段關(guān)系里處于被動狀態(tài),那么雙方都不太可能獲得100%的滿足感。特別是,當(dāng)你們兩個都是被動的人,相處到最后很容易被彼此判定為不合適。不光是情侶,朋友之間也一樣。
所以,再遇到“隨便人”,我不會問你喜歡吃什么(因為他肯定回答都可以)。我首先會問,火鍋、炒菜、西餐、日式和韓式你喜歡哪一個?在他選擇大方向后,再問,你有什么忌口的嗎?
我們往往在生活中不愿意做開放性問題,但是選擇題還是相對簡單的,這也可以避免因為沒話題而產(chǎn)生的尷尬。說不定,一個選擇題就打開了話匣子。
當(dāng)然,如果你能成為不那么隨便的人,也許我會更欣賞你。
因為這樣的你,讓人覺得很有魅力。你有自己喜歡的美食,你有自己偏愛的旅游方式,你也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你不再隨波逐流選擇別人都可以的東西,你有自己鐘愛的服裝品牌,你也有自己的小脾氣。
這樣的你,即使不能讓所有人都喜歡,但你做到了讓喜歡你的人最大限度的滿足和舒適。這樣的你,獨一無二,無可替代,不再是“隨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