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瑛
我的女兒俏妞已經3歲多了,她愛笑、愛鬧也愛問為什么,她還愛把玩具統(tǒng)統(tǒng)倒出來然后玩得不亦樂乎……也許這些在你看來并不值得一提:誰家的孩子不是這樣呢?
可能你更想問我:你的孩子能背多少首兒歌和唐詩了?她會說多少個英語單詞?她吃飯還需要大人操心嗎?這些她可能做不到,也不是我特別關注的。我想說的是,我的孩子是一個隨性成長的普通娃,可正是因為她的普通,所以我從未覺得累過。
孩子的成長其實就是一個不斷探索、嘗試、犯錯、自我規(guī)范的過程,我又何必耿耿于懷于她的每一次任性與叛逆呢?比如剛學會走路的那段時間,她對小區(qū)里松動的井蓋或者地磚特別好奇,每次都要多踩幾腳,我索性帶著她滿小區(qū)亂轉,就為多找?guī)讐K井蓋讓她踩個夠;她喜歡偷偷去開水龍頭玩水,我干脆把她放進浴缸,讓她盡情地不斷把水龍頭開了又關、關了又開,玩過幾次后,她自然不再對水龍頭如此好奇;她如果哪天不愛吃飯,我也不會繼續(xù)勉強,更不會因此暴跳如雷,要知道每一個不愛吃飯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個整天逼著她多吃飯的家長;她有時候也會因為沒有得到滿足而亂發(fā)脾氣,我會很平靜地告訴她我拒絕的理由,然后哄哄她:媽媽理解你的心情,但是媽媽真的不能答應你。
從她懂事起,我從未給她制定過任何學習目標。因為,學齡前的孩子最大的任務不是學習,而是玩。而玩和學習其實并沒有任何沖突。我?guī)ス珗@玩,教她認識蝴蝶、螞蟻、花草樹木、噴泉;我?guī)ゲ藞鲑I菜,教她認識各種瓜果蔬菜、肉禽、水產;她喜歡看繪本,我就一遍遍繪聲繪色地念給她聽,甚至還一起來玩全家角色扮演,故事中的做人的道理我也總是會在生活中不經意地提起;她從小對識字特別感興趣,她感興趣了我就在讀繪本的時候著重多念幾遍,她自然就記住了,但是我從不會正兒八經拿來一大摞識字卡片教她認;她喜歡問為什么,我也從不會敷衍搪塞她的每一個哪怕是無厘頭的問題。
愛玩、叛逆、隨性、依賴、好奇、有占有欲、搞破壞等這些都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天性。所謂“天性”,即一個人與生俱來自然形成的固有屬性。既然如此,我們作為家長的又為何要事事按照自己的主觀愿望來規(guī)范孩子的行為呢?孩子做到了,你滿心歡喜,直夸寶貝真乖;可如果孩子沒有做到呢?你失望焦慮甚至暴跳如雷,對著孩子大吼:你怎么那么不聽話?。咳缓缶芙^孩子的一切你認為不合理的要求,“不準”“不行”“不可以”之類的詞成了你教育孩子時的“必殺技”。所以,累是自然的,不僅大人累,孩子更覺得累。
泰戈爾有一句名言:一切教育都是從我們對兒童天性的理解開始的。為人父母,與其想盡辦法給孩子設定各種條條框框約束他,不如低下頭、彎下腰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甚至換位站在孩子的角度試想下他的感受。家長理解了孩子,釋然了,孩子才能更輕松快樂成長。
其實,做父母真的不必那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