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散文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主導文類,在中學生語文學習中起重要作用,其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值得深入研究。但在中學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常表現(xiàn)出小說化、知識化的傾向,違背了散文的主旨。本文 以《濟南的冬天》為例,引導學生分析文本,理解作品的內(nèi)涵,品味作者的語言魅力,領(lǐng)會作者獨特的情感認知。
【關(guān)鍵詞】散文教學內(nèi)容;語言;意象;情感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在中學階段,散文的篇目所占比重大,且形式多樣,有寫景散文,抒情散文,議論散文等。那么對于中學散文教學來講,如何確定教學內(nèi)容成為關(guān)注的焦點。
一、散文教學現(xiàn)狀的分析
(一)學生學習現(xiàn)狀分析
中學階段的散文,通常以抒情散文為主。抒情散文通常作者借助極具個人特性的感官所過濾的人、事、景、物表達獨特的情感認知。作者利用景或物為依托,運用比喻、象征、擬人的手法,或情景交融,或托物言志,以達到抒情的目的。但對于學生來講,并沒有豐富的閱歷,很難體會作者自身要表達的情感。
(二)教師教學現(xiàn)狀分析
現(xiàn)在大部分老師教學重點并未放在教學內(nèi)容的準確,恰當,更多地從教學方法的角度考慮教學。教學方法是達成教學目標,實現(xiàn)教學內(nèi)容的途徑,語文教學方法的選擇依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而確定。一篇課文有多種教法,意味著教學內(nèi)容的不同和側(cè)重點的變化。正所謂巴班斯基說的:“是教學目的和內(nèi)容‘選擇方法,而不是其相反?!币虼?,要從教學內(nèi)容的角度選擇適合、恰當?shù)慕虒W方法。在具體散文教學中,教師出現(xiàn)用小說的方式教散文的現(xiàn)象。例如楊絳先生的《老王》時,有些老師將分析老王的形象作為教學內(nèi)容,這已經(jīng)將文體混淆;有的老師更多注重知識化教學,從字詞句段到內(nèi)容結(jié)構(gòu),并沒有引導學生體會散文所蘊含的情感。
二、散文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
(一)課程目標是散文教學內(nèi)容選擇的前提
王榮生先生在《語文教學內(nèi)容重構(gòu)》一書中提到,課程目標是為了適應(yīng)現(xiàn)代社會和學生個體的發(fā)展,國家期望學生具備的語文素養(yǎng)“是什么”,主要面對“是什么”的問題。教學目標是國家對學生學習結(jié)果的預期,教師在確定教學內(nèi)容時應(yīng)緊扣課程目標。這就要求教師應(yīng)該審視教材,明確編者的編寫意圖,使教學課堂最有效的指向教學目標。郁達夫《故都的秋》教學目標不只是頌秋,更表達對祖國的摯愛和眷戀,但有些老師把五副秋景圖作為重點。
(二)學生學情是散文教學內(nèi)容選擇的關(guān)鍵
學情,指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選擇散文的教學內(nèi)容,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學生自己能弄懂和預習后可以弄懂的知識點不必重復講解,學生存在疑惑,領(lǐng)悟不深的地方進行引導講解,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老師可以通過課前觀察、問卷調(diào)查、學生訪談等途徑分析學情,結(jié)合學生情況明確教學內(nèi)容。
(三)文體特征是散文教學內(nèi)容選擇的依據(jù)
散文教學內(nèi)容首先要明確散文的概念和文體特征。散文只是在文學實踐過程中約定俗成的文類概念,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大多為“文學性散文”,題材廣泛,筆法散逸。散文主要分為敘事,抒情,寫景等,因此散文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應(yīng)該根據(jù)不同的文體確定,它雖然有“形散神不散”的特征,但是不同的類別有不同的側(cè)重點。有的老師在講授胡適《我的母親》時,把大量的時間花在讓學生講自己的母親,有的對母親致以感謝,有的向母親表達愧疚,卻未真正體會到作為散文作者要表達的情感。
(四)作者情感是散文教學內(nèi)容選擇的核心
“閱讀散文,不是僅僅為了知道作者所寫的人、事、景、物,而是通過這些所寫的人、事、景、物,觸摸寫散文的那個人,觸摸作者的心眼、心腸、心境、心靈、心懷,觸摸作者的情思,體認作者對社會、對人生的思量和感悟?!鄙⑽慕虒W內(nèi)容的核心,重點并非是所描寫的客觀對象,而是透過客觀對象傳達、灌注作者獨特的情感認知?!独贤酢返年P(guān)鍵點不在老王的善良,而在作者能看出善良的心腸;《安塞腰鼓》的關(guān)鍵點不在西北漢子剛勁奔放的雄渾舞姿,而是作者為威武雄壯的場景所迸發(fā)的激情!
三、散文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
在上文中對散文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進行分析,下面我以《濟南的冬天》為例來談如何確定散文教學內(nèi)容?!稘系亩臁纷鳛槔仙嵯壬鷱挠鴼w國后在濟南執(zhí)教時所寫的散文名篇,充滿詩情畫意的色彩。文章不惜筆墨通過對濟南冬天細致明麗的描寫,抒發(fā)對濟南冬天濃濃情思和贊美之情。全文以“溫晴”二字為主線,文章開頭通過與北平、倫敦、熱帶的地方對比總寫濟南冬天“溫晴”特點,接著從陽光下的濟南,小雪后的小山以及濟南的水三個方面具體描寫,最后用“這就是冬天的濟南”收束全文。文章看似花大量的筆墨在寫景,寫冬天濟南的“溫晴”,其真正意蘊作者對濟南的持有的那份特殊的愛以及極具個性化的文字表達。因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確定這篇散文的教學內(nèi)容:
(一)雅俗兼具的語言之美
老舍先生被譽為“語言藝術(shù)大師”,其語言親切自然,娓娓道來,質(zhì)樸無雕琢之感。但在平易樸實之中透露出作者精湛的語言能力。在《濟南的冬天》中,老舍先生對濟南山水的一往情深,汩汩地流淌在文章的字里行間。
(二)修辭之美
老舍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使得濟南冬天人性化,同時也寄托了老舍對濟南的情意。文章在開篇巧妙地運用對比,突出濟南的冬天優(yōu)于其他地方,自然而然的突出“溫晴”的特點。接著“濟南城”變成了“小嬰兒”,“小山”當起了“搖籃”,新鮮之余給人一種安全、踏實之感,濟南城變得可愛,溫暖,與溫晴相吻合。作者寫薄雪覆蓋下的小山時把矮松上的一髻兒白花比作日本的看護婦?!翱醋o婦”的貼切比喻表現(xiàn)小雪過后矮松的秀美姿態(tài),贊美之情呼之欲出。作者在寫冬天水色時用擬人的方法寫出“水也不忍得凍上”,把水寫的含情脈脈,給人一種不是春天甚是春天的溫暖之情。
(三)煉字之美
“小山”“小雪”“小村莊”“小水墨畫”,老舍用“小”字貫穿通篇景物,給人一種疼愛,親切的感覺,表達作者對濟南包含的深情。再如“真”字,“濟南真的算個寶地”,一個“真”字,體現(xiàn)作者對濟南的情感,“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唯恐讀者不相信濟南冬天的美好,又用“真的”強調(diào)?!八逭婢G,把中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真”字使用的頻率之高,滲透著老舍先生對濟南冬天滿滿的愛。文中大量動詞的出現(xiàn),既賦予變化又準確傳神。例如“臥”字,“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兩個“臥”字,逼真的描繪了村莊和雪的姿態(tài)。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替換的方式,深入體會躺、臥、睡等字的差異,品味語言的魅力。同樣,“鑲”字的運用準確生動,同樣是雪,落在樹上是“頂”,落在山尖是“鑲”,落在山坡則是“露”,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特點,又避免用詞的重復,一幅靈動的雪山圖躍入腦海。
其實在《濟南的冬天》一文中個性化的語言還有很多,文章句子中“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那水呢”“呀,吧,呢”等語氣詞的出現(xiàn),字里行間傳達出作者內(nèi)心的感慨和對濟南的喜愛,讓人感覺親切,舒服?!叭骸薄靶】趦骸钡葍涸捲~的使用,為文章增添了京味兒,使文章更口語化。
(四)蘊含溫晴的意象之美
在抒情散文中通常透過文章的意象或意境,引領(lǐng)學生深入分析,追尋作者真正的寫作意圖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運用孫紹振先生的“還原法”分析,首先將其還原為原生態(tài)的人物和景物,其次將它與具體意境加以比較,從而把握作者的真實意圖,體會作者要表達的獨特情感。濟南的冬天在作者的筆下是完美的,“沒有風聲”“響晴”“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濟南像是嬰兒有小山保護著,睡在舒適的搖籃里,感受到的是一片“溫晴”。然而,事實并非這樣,從地理常識的角度來說,小山在北邊缺這點口兒,這個口就是冬天北風的入口。冬天的濟南時常會有冷空氣的入侵,月平均氣溫都已經(jīng)達到零度以下。這樣看來,濟南的冬天并沒有作者筆下的“溫晴”,文本和現(xiàn)實產(chǎn)生矛盾,形成了反差。這就證明作者筆下濟南的冬天是他心目中的,主觀化,理想化的,正是這種主觀的情感,讓濟南的山、水也變得“溫晴”。
接下來文章寫雪后的小山?!白蠲畹氖窍曼c小雪呀”,作者通過大量筆墨為讀者描繪了一幅雪后小山的秀麗景色,并在段末寫道“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與開頭相照應(yīng),“最妙”“就是”等關(guān)鍵詞體現(xiàn)小雪后的小山是作者最愛的景象,事實上冬天也有下大雪的可能,但是作者專門描繪的是小雪后小山的景色,排除了其他現(xiàn)實情況,是為了表達對濟南冬天喜愛的表現(xiàn)。
作者在寫濟南的水,“不但不結(jié)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水也不忍得凍上”等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但實際上零度以下的天氣水怎么能冒著熱氣,所以是作者排除了冰天雪地的另一番景象。正是這些“扭曲的事實”體現(xiàn)他對濟南有特殊的情感,深深地著上了老舍濃重的個人色彩。
(四)獨特真實的情感體驗
散文是作者在自己獨特的情境中表現(xiàn)的一種特殊的體驗,其最大的特點是表達創(chuàng)作主體自身的情感以及如何表達情感。要深入領(lǐng)悟作品內(nèi)涵,要結(jié)合作者的生活背景走進文本,領(lǐng)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在《濟南的冬天》中,體會濟南冬景“溫晴”背后“作者的溫情”成為核心,這就應(yīng)結(jié)合老舍的生平經(jīng)歷體會他對濟南難以割舍的情感。在老舍25歲以前一直生活在北京,后來赴英國任教,飽受輾轉(zhuǎn)之苦,在多霧的倫敦旅居七年后回國定居山東,在齊魯大學任教,在此期間老舍第一個孩子出生在濟南,起名為“舒濟”,足以看出他對濟南那份特別的愛。在老舍先生一生中幾乎沒有寫過關(guān)于英國,美國的散文,關(guān)于故鄉(xiāng)北京的也少之又少,可唯獨濟南,寫了許多。老舍在《濟南的印象》中寫過隨著事物聯(lián)系,人情交往,濟南留下他快樂與痛苦的印痕,時短情長,濟南就成了作者的第二故鄉(xiāng)。通過對老舍先生的生平背景有所熟知之后,再閱讀文本,濟南沒有北京的風沙,少見倫敦的霧氣,新加坡的艷陽也是少之又少。對于濟南的山,作者投入很深的情感,仿佛勾勒一幅水墨畫,如山坡上臥著點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充滿了韻味。對于濟南的水,不但不結(jié)冰,反倒在綠萍上冒著熱氣,澄清的和誰像塊空靈的藍水晶,無不表現(xiàn)濟南的柔情。老舍先生對濟南那份真誠的情感都傾注在文章里,所以在他的眼中“濟南的冬天最特別”。
總之,《濟南的冬天》這篇文章抓住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進行描寫,抒發(fā)作者對濟南冬天的特殊的情感。散文作為表達作者自身主觀情感的文體,其教學內(nèi)容可以根據(jù)作者自身要表達的情感以及作者如何表達情感兩個方面,通過作者個性化的語言,蘊涵深意的意象和作者獨特的情感確定教學內(nèi)容。
參考文獻
[1]王榮生.散文教學內(nèi)容確定的基本路徑[J].中學語文教學,2011(1).
[2]李軍 .抓住特點教散文[J].學語文,2012(1).
[3]陳隆升.散文教學內(nèi)容確定的學理依據(jù)[J].中學語文教學,2011(1).
[4]王希文.《濟南的冬天》教學價值芻議[J].語文建設(shè),2012(02).
[5]余志明.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0(9).
[6]丁之境.《濟南的冬天》文本解讀與教學設(shè)計[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4(4).
[7]王榮生.依照文本體式確定教學內(nèi)容[J].語文學習,2010(09).
[8]王榮生.語文教學內(nèi)容重構(gòu)[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9]孫紹振.名作細讀——微觀分析個案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白海靜,女,1992年生,山西省大同市人,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語文)。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