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虎章
摘要: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基礎工具學科,更是一門情感學科;從某種意義上講,又是一門德育教育學科。要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讓學生在學習、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師淵博的知識、豐富的材料、善辯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以外,閱讀教學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乃至整個教育過程中都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成為教師必須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水平;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3-0051
《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提出了新的要求,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要糾正過去專注經(jīng)典、以本為本的閱讀傾向,注重選擇開闊學生視野的閱讀內容,使學生在廣泛的閱讀中形成閱讀的大視野,促進學生關注自然、社會,培養(yǎng)學生對社會和自然的責任感。閱讀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打破過去閱讀教學中的詮釋化傾向,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有所體驗、感悟和思考,讓學生獲得獨特的感受和理解。閱讀過程是學生的探究過程和創(chuàng)造過程,要打破過去單純接受式的靜態(tài)閱讀模式,倡導學生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倡導閱讀反思和閱讀批判,增進學生閱讀的多樣化效果和延伸性效果。
一、品讀感悟
1. 讀:初讀文章,整體感知。指導學生按不同文體的閱讀要領進行閱讀,抓住關鍵詞句和語段整體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在學生預習充分的情況下,也可以直接讓學生選一組詞讀一讀。注重詞語的理解與積累。理解詞語需要結合語境揣摩其中的意味,閱讀教學中解讀字詞往往與句段的思想內容相聯(lián)系,如果抓準一個詞語,會收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激活學生的思維)。
2. 品:精細閱讀,局部揣摩。指導學生養(yǎng)成圈點批注的習慣,抓住文章的精彩片段和動人之處,揣摩詞句的表現(xiàn)力,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在美質。(讓學生自選一組句子品一品。指導學生提取信息:抓住重點句、中心句,概述文段要點;抓議論句、抒情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3. 悟:提高性閱讀,鑒賞文章特色。指導學生從作者的寫作目的著眼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揣摩文章在內容與形式上的亮點、美點,體會文章的藝術特色。(精選一段文字說一說。美段欣賞有兩個層次:(1)知道哪個詞、句子。(2)知道寫出了什么?在哪里?讓學生在修辭、練字、結構特色、表達方式等方面提高鑒賞能力,進而提高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品讀感悟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品讀感悟”由三個環(huán)節(jié)組成。
一讀。讀”是進入文本,與文本對話的重要途徑,是貫穿教學始終的學習手段,滲透于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依據(jù)對文本的理解層次分為初讀、精讀和提高性閱讀。初讀就是走近文本,傾聽文本,領會意思,整體感知。二“品”?!捌贰笔窃趯ξ恼碌木氶喿x中進行局部揣摩,與文本對話,去經(jīng)歷文本情感歷程與自己生活體驗的碰撞。三“悟”?!拔颉卑l(fā)生在提高性閱讀時,使學生站在一定高度審視文本的美點與亮點,積累寫作技巧,提高思想覺悟。縱觀閱讀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讀書猶如品茗,只讀不“品”無法進入境界,多讀也無益;只“讀”不“悟”難于提升覺悟,于事亦無補。
二、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氛圍
學校每天都安排有早讀課(四十分鐘)。早讀課上,不占用時間講課,而是讓每個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用心自由閱讀。早讀課成了學生的閱讀天堂。每節(jié)早讀的最后五分鐘,可以安排學生(輪流)推薦一篇佳作(課本內外均可),并陳述推薦理由。這是每天早讀最令學生期盼和心動的時刻。即使在課堂上,筆者也盡可能讓學生多閱讀。很多教師在閱讀課上喜歡喋喋不休地講述課文背景、作者介紹、分析課文等等,把一個接一個的問題作為誘餌,讓學生統(tǒng)一到教參的標準答案之中,教師的講解完全代替了學生的自主活動,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狀態(tài),一節(jié)課學生沒多少時間去閱讀。其實,教師應千方百計地營造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給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在深入閱讀時,要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調動各種感官,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學生在良好的個性化閱讀氛圍中,會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覺,才能積極地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賞析課文,使閱讀成為個人化的行為,只有學生主動、自由地個性化閱讀,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
三、語文閱讀的興趣保持,需要激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一個人的需求心理能激起他對某個事物的強烈興趣。初中語文綜合閱讀教學就需要教師通過一些合理的方式,為學生設置一些閱讀的需求心理,以激發(fā)學生強烈的語文閱讀興趣。
1. 寫讀書筆記。寫讀書筆記是一種督促學生進行綜合閱讀的有效方式??梢髮W生每周至少閱讀三篇課外文章,并且要求學生在認真閱讀的基礎上填寫好綜合閱讀卡,此卡中可以設置有以下內容:文章題目、作者、主要人物及性格特點、佳句摘抄、佳句創(chuàng)造、讀書感言。這樣的綜合閱讀卡既有利于教師進行閱讀檢查,又有利于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綜合閱讀卡是評價學生綜合閱讀的有效依據(jù)。
2. 讀書報告會。一學期內,可定期或者不定期舉行學生讀書報告會,匯報自己的讀書收獲。學生讀書報告會先在學習小組內進行,然后小組推薦一名代表在全班報告自己的讀書情況,并評出“讀書能手”。評選條件如下:有自己的讀書清單,有自己的讀書收獲,有今后的閱讀打算。
3. 專題性閱讀。圍繞一個專題,搜集相關的文章進行閱讀。這種閱讀便于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某個問題,更有利于學生的閱讀交流,更有利于訓練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事物。專題閱讀可以有效地配合語文綜合性學習進行,比如,在“走進大自然”“月球探索”“人類的起源”等這些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分別開展“大自然探迷”“自然之歌”“月球探迷”“月亮文化”“人類起源探迷”等專題進行綜合閱讀。同時,還通過專題讀書報告會進行綜合閱讀成果展示,或者舉辦專題閱讀成果展示手抄報等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督促學生積極參加讀書活動。
4. 名著選讀。學生面對龐大的網(wǎng)絡信息,同樣要汲取精華,去其糟粕。閱讀名著名篇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常用方法,但是因為學校的圖書資源有限,每個學生不能按需閱讀,網(wǎng)絡化閱讀能夠解決這一難題。網(wǎng)絡資源豐富多彩,電子書庫、在線閱讀、在線視聽,不僅可以看文本,還可以聽文本。有的文學名著章節(jié)較多,學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讀完,教師根據(jù)教學情況拓展延伸,節(jié)選名著的部分章節(jié)閱讀。學生的閱讀水平參差不齊,教師因材施教,從閱讀的深度、廣度、速度這三個層面對不同的學生提出要求,以提高閱讀的質量。例如,教師與學生共同閱讀《老王》這篇課文的時候,介紹作者楊絳翻譯的作品《堂吉訶德》,學生對此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趁熱打鐵,引導學生利用網(wǎng)絡查找堂吉訶德與風車搏斗的章節(jié)并在課余時間閱讀。根據(jù)學生閱讀水平的差異性,教師對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分時段閱讀這部名著的重點章節(jié);閱讀能力一般的學生可以閱讀節(jié)選一個章節(jié)的內容;閱讀能力稍差的學生要求了解這個章節(jié)的大致內容。每個學生閱讀的體驗不同,讀完之后能夠即時性地發(fā)表在網(wǎng)絡平臺上,每一個人都可以發(fā)表自己的觀念、理解、體驗。
總之,閱讀是形成語文能力的基礎,也是訓練學生表達能力的重要方法,所以,學生必須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在語文教學中重視閱讀教學,教會學生怎樣在閱讀中獲取信息,加以提煉、分析和綜合來解決實際問題,已成為時代發(fā)展的需要,重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關鍵。因此,語文教師必須教會學生掌握閱讀方法,不斷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作者單位:廣西合浦縣山口中學 53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