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丕華
在平時的科學課上,同學們可能會接觸到顯微鏡,用它來觀察我們?nèi)庋蹮o法看到的極其微小的物體。顯微鏡在科研、醫(yī)療、教學中有著廣泛的用途。人們通過顯微鏡看到的物體,其實是真實物體倒立后的情形,這是為什么呢?今天,我們通過一個實驗就可知曉其中的究竟。
準備材料:
黑卡紙1張、放大鏡1個、紙盒1個、剪刀1把、透明膠帶1卷、手電筒1個、白紙1張。
制作過程:
在黑卡紙上剪一個比手電筒燈頭稍大的圓形紙片。
在圓形紙片的中心部位畫一個箭頭圖形,并將箭頭剪下來。
將剪下的圓形紙片用膠帶粘貼在手電筒的燈頭上,箭頭對準手電筒的開關(guān)。
將紙盒放在桌上,開口的一面朝向自己。
將白紙粘貼在紙盒內(nèi)的后壁上,作為投影屏幕。
打開手電筒開關(guān),讓手電筒的光照射到白紙上,慢慢地前后移動手電筒,直到白紙上能看清箭頭形狀為止。
畫下看到的箭頭圖像并標上(1)。
一只手拿著放大鏡距離紙盒1米(為了方便拍攝以及圖片效果,圖中距離小于1米),對準白紙;另一只手打開手電筒開關(guān),使手電筒的光透過放大鏡照射到白紙上(注意:手電筒開關(guān)朝上)。
慢慢地前后移動手電筒,直到白紙上能看清箭頭形狀為止,并畫出看到的箭頭圖像(2)。
將看到的箭頭方向和步驟7中的箭頭方向進行對比,會發(fā)現(xiàn)兩個箭頭方向是相反的。
實驗揭秘:
為什么在沒有放大鏡的時候,箭頭是朝上的;而用放大鏡看時,箭頭卻是向下的?這是因為光線是沿直線傳播的,但當光線通過放大鏡時,就會發(fā)生折射,就造成了圖像的倒立和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