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
摘 要:宋代院體花鳥畫是中國花鳥繪畫史上的高峰,“勾勒填彩,旨趣濃艷”的黃家富貴引領了宋及以后的花鳥之風,而工筆花鳥畫的“彩繪精潤,體態(tài)高雅”的色彩主流,體現(xiàn)了色彩的作用與情感。同時在工筆花鳥畫中,無論是題材擴展和技法改變,還是造型線條,運用色塊的明暗。在繪畫中畫家對于色彩的探索,展現(xiàn)了工筆花鳥畫作品的生命力,隨著時代的變遷,工筆花鳥畫的表現(xiàn)風格進行了創(chuàng)新,突破傳統(tǒng)模式。本文以色彩作為切入點,透過色彩的運用去針對它的情感性進行理性的思考和探索,說明在繪畫中對于事物本身的呈現(xiàn)并不是使用色彩的最終目的,色彩本身具有相對的表現(xiàn)與獨立的情感。
關鍵詞:工筆;花鳥;色彩;情感性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7-0172-02
傳統(tǒng)繪畫中色彩觀與西方寫實性繪畫,所追求的反應藝術真實性的色彩是迥然不同的。中國繪畫藝術具有傳統(tǒng)的哲學思想和人生觀與思想觀的體驗,古代繪畫藝術更多的是一種文化藝術的側面反應。而西方的繪畫藝術更多的是對真實物體的再現(xiàn),無法更多的表達文化的情感。在傳統(tǒng)的繪畫中,所追求的“意象”之美,則是反應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色彩更多的被賦予了主觀意象色彩,無法去用科學的光線原理去分析,更多要從文化淵源與審美習慣去分析運用。
在中國傳統(tǒng)工筆花鳥畫創(chuàng)作中,始于唐代至宋到達藝術的巔峰,然而在花鳥繪畫的發(fā)展中,它的“設色”一直受到了中國傳統(tǒng)哲學觀念的“尚墨輕色”的思想,莊子的“知白守黑”強調(diào)了黑白色彩的絕對地位,而隨著哲學思想的不斷發(fā)展,“墨分五彩”與“隨類賦彩”作為比較。工筆花鳥畫受到色彩的限制,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匠人”之術,處于中國傳統(tǒng)的繪畫中的徘徊與低谷。而這種情況反映了工筆花鳥畫的色彩發(fā)展受到了傳統(tǒng)文化思想的限制與阻礙,它的時代的色彩表達時代文化的情感。
從題材上來說,花鳥源自于日常生活,在自然世界是情感的一種放松,或是對于自由愉悅享受在自然世界中找到情感的寄托。藝術來源于生活,而“意境”是生活中的情感領悟和寄托。花鳥愉悅性情,“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睕]有人的情感,就沒有任何色彩的情感經(jīng)驗,在傳統(tǒng)色彩的生命象征和色彩意象的影響中,工筆花鳥畫家以自己的色彩情感經(jīng)驗進行色彩的運用與創(chuàng)作,加強了畫面情感的表達和宣泄。
在西方色彩理論中分為自然色彩和裝飾色彩兩大類,中國花鳥畫其實也包涵著裝飾色彩表達的是色彩的形式美。裝飾色彩不追求的色彩的寫實,更加注重的是色彩搭配的設計。在花鳥畫中,繪畫表現(xiàn)的是對比的變化,或者是由濃轉淡的色彩意義。而西方繪畫的色彩過分強調(diào)主客之間的關系,更多的考慮“意”與“象”之間的關系。它沒有自然色彩中的限制和束縛,完全遵循畫者內(nèi)心的主觀意識和思考來調(diào)配,是畫者情感的表達?!皻忭嵣鷦印痹俚健斑w想妙得”無一不是“意象”的強調(diào)和體現(xiàn),當用色不受到對象的控制,而具有了隨心之性。在畫者的眼中,萬物榮枯,冬去春來,晨曦與黃昏,不斷變化的,沒有從一而終的樣子,由此去捕捉千變?nèi)f化的各種色彩。表現(xiàn)花鳥的藝術形態(tài),色彩所蘊含的情感早已不僅僅是自然色彩就能表達的,畫者對色彩的個性理解裝飾美化自己的畫面給觀者無限的聯(lián)想和回味。
當代工筆畫家林若熹先生的作品色彩的裝飾性意味就很強,他的畫作將中國工筆畫與西方藝術完美融合,構圖極具創(chuàng)意,色彩濃厚、新奇,視覺沖擊力很強,在色彩的張力下畫面的意境與情感相互交融,精神內(nèi)涵與色彩情緒相互結合,具有強烈的裝飾性美感。
“畫以墨為主,以色為輔,色不可奪墨,猶賓之不可淵主?!敝袊糯鷤鹘y(tǒng)的繪畫中,“以墨為主”是主要的思想觀點,畫以黑白二色為大雅,而傳統(tǒng)的花鳥繪畫和水墨山水,即確定了繪畫的意象,又直接影響畫家的繪畫情感和感覺,由色彩直接感受到繪畫中情感的變化與影響。而在當代繪畫中,“西學東漸”的思想使得中國傳統(tǒng)繪畫開始具有著“融合”性,由中國傳統(tǒng)水墨風格到外來強烈的油畫藝術,從探索藝術的風格到藝術的融合,使得中國傳統(tǒng)花鳥畫的本土化,受到新鮮的靈魂與血液。中國工筆花鳥畫家將自己的審美趣味藝術風格和哲學理念都融入繪畫之中,有色彩直接反應,感受到色彩的直觀情感表達。
《考工記》:“畫繢之事,雜五色。東方謂之青,南方謂之赤,西方謂之白,北方謂之黑,天謂之玄,地謂之黃。青與白相次也,赤與黑相次也,玄與黃相次也。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黼,黑與青謂之黼,五采,備謂之繡?!?/p>
在中國的傳統(tǒng)色彩文化中有“五色”,“四方”等觀念,“五色”是指黃、青、赤、黑、白五色,并將其與“五行”土、木、火、水、金相對應。 “四方”之說是指,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象征四方神靈。把神圣的,自然的,哲學等多種觀念糅合在一起,并不是單單的在色彩的情感性中加入哲學的辯證思想,而是形成了獨特的中國傳統(tǒng)色彩文化和審美取向,展現(xiàn)了一種對于理性思想的運用。
清人方熏在《山靜居畫論》中論道:“設色不以深淺為難,難于彩色相和,和則神氣生動,不則形跡宛然,畫無生氣?!鄙实暮椭C往往給畫面帶來生動的效果。工筆畫中的用色是畫面效果的關鍵,有時用色的不成功會導致整幅畫失敗,工筆花鳥畫已經(jīng)有著約定俗成的繪畫技巧,“薄施多染”“多實少虛”而隨著技法的的穩(wěn)定,畫家開始色彩的創(chuàng)新,色域與色彩表現(xiàn)技法的改變和創(chuàng)造,適應了新的審美理念與要求。
中國工筆花鳥畫在色彩上不同于西方油畫的用色,也不局限于物象形體色彩的真實性,即可用單純的用墨色勾勒,也可以繁彩取勝。寫文章有“借景抒情”的表達方法,而在中國工筆花鳥畫中則是“借色抒情”。工筆花鳥畫的色彩所帶有的強烈情感性,是畫家在“匠人”之下去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與在有限的作品主題中所追求的一致。它在具體的物象形態(tài)之中,抒發(fā)了個人的情感,以情出發(f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當代的工筆花鳥畫家有著更大的空間去注重色彩的運用,由情感到色彩的調(diào)配,由構圖到意境的營造,反應了當代工筆花鳥畫家獨特的精神層面和精神。通過賦予情感的色彩來表達花鳥草木的生命形象,從而反映社會的基調(diào),對美的感悟。畫者將自身的審美情感與大自然的風采融合起來,表達畫者自身的感受和精神。
參考文獻:
[1]劉樹允.靜觀萬物,意寫心源[J].美術觀察,2007(08).
[2]韓瑋.中國畫[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