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去美國進行一次為期十幾天的游學之行,讓我感觸頗深。不一樣的味道
去美國前,我剛鬧完了十幾天的胃病,每天熱湯面、小米粥地保養(yǎng)著。聽說美國都是直飲冷水沒有開水喝,臨行前媽媽還特意網購了一個電熱水壺,給我塞進了行李箱里。
踏上美國土地的第一天,我就領教了美國的“寒羹冷炙”。第一頓早餐,甜餅、水果都是從冰箱里直接取出來的,牛奶、果汁都是5攝氏度以下的,唯一可用于加熱的熱水壺被我們五十幾個同學團團圍住。
游覽過哈佛大學的藝術博物館、維德納爾圖書館之后,我們去哈佛法學院號稱最受歡迎的烤肉店吃午餐。偌大的店面只見兩個大師傅,圍著圓形的燒烤臺忙得熱火朝天。在這里,你可以按自己的口味選好各種肉類、魚類、蔬菜和醬料放在他們身后的柜臺上,大師傅就會把這些食材放在燒烤臺上像炒菜似的烹制一番,再淋上醬料,大功告成!初來乍到,我原本以為蔬菜和肉類是要分開烹制的,沒想到大師傅卻把我的番茄、魚片、生菜、蘑菇一勺燴了,面目全非的一盤菜,再加上甜膩膩的顏色像面醬的調料,那味道真是顛覆了我十幾年的人生觀,要不是那一大杯加了冰塊的水不停地沖淡味覺,這“大餐”真是無法下咽。更令人瞠目的是,有一個人大約比我更不懂“規(guī)矩”,把西瓜什么的一堆水果和肉類、蔬菜放在了一個盤子里,大師傅竟然問都不問便一股腦兒倒在一起料理了一番!那味道,嘿嘿,真是不敢想象。
有時候晚餐后我們會去吃冰激凌。一家不大的店,招牌上各種口味的冰激凌令人眼花繚亂。不能決定自己想吃哪一種?沒關系,你可以先取一個直徑一元硬幣大小的小紙杯,到冰激凌機前,每個口味擠一點兒嘗嘗,確定后再換大紙杯擠你想要的那一種或者混合幾種,總之全憑你喜歡。然后再去一個長長的柜臺,選擇你喜歡的水果、軟糖、巧克力、小餅干、果脯什么的,放在冰激凌上做點綴,應有盡有,多少不限,只要你喜歡。都選好了就去過秤,按重量付錢,然后,就可以開吃啦。那味道,真是好得沒話說!店內還提供免費冰水,玻璃水缸里面放幾枚紅紅的新鮮欲滴的草莓,很誘人的樣子,忍不住接一杯嘗嘗,卻一點兒草莓味都沒有。
奇怪的是,每天這么生猛地吃,除了有一天早上我的胃略有不適,十幾天下來竟然沒有“造反”!老媽的熱水壺,我倒沒怎么用,倒是在小伙伴們吃夜宵泡面的時候大受歡迎!
在插班學習的最后一節(jié)英語課上,美國老師讓我們介紹一下中國的事物,我們小組抽到了“吃”。同學們畫了十幾種中國食物進行展示,包括餃子、包子、面條、糖葫蘆……而我則負責演說。在演說的結尾,我說:“中國是一個美食的國度,食物種類繁多,各具特色,歡迎大家去中國,嘗一嘗不一樣的東方味道?!庇⑿鄣募o念
在美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建在各種公共場所的杰出人物雕塑。在城市廣場、大學校園、公園門口……到處都矗立著美國人民心目中的英雄,比如獨立戰(zhàn)爭中貢獻突出的耶魯畢業(yè)生的雕塑被安置在耶魯大學正門左側,波士頓第一位市長的雕塑被放在中心公園門口,還有一位參加了獨立戰(zhàn)爭和《獨立宣言》起草的將軍縱馬馳騁的塑像佇立在公園正中央的高臺上……讓人望過去敬意便油然而生。
美國是一個喜歡用各種方式銘記先輩、塑造英雄的國家,這里,每個人也都可能成為英雄。在哈佛、耶魯、麻省理工等世界名校,最華麗的建筑里最顯著的墻壁上都鐫刻著美國“一戰(zhàn)”“二戰(zhàn)”中為國捐軀的畢業(yè)生的名字,每一個為國家做出貢獻的人都會受到自己祖國和人民的緬懷與敬仰。每一個名字都金光閃閃,熠熠生輝,靜靜地凝視著駐足瞻仰的路人,足以令每一個與他們對視的美國青年熱血沸騰。
在這個國度,人們對國父華盛頓更是有近乎神一樣的敬仰,他的雕像、畫像隨處可見。美國高中校園里的愛國主義宣傳畫,就是在華盛頓的畫像旁邊寫著“做一個對社會負責的人”。有一點與我們這邊類似:洛杉磯大街兩側的墻上也畫著美國夢的宣傳畫,一個手拿畢業(yè)證書的青年站在演講臺上,他的左側是華盛頓像、《圣經》以及一位頭發(fā)被畫成飄揚的星條旗的姑娘。
對于我們這種外國游客,游覽景點自然少不了白宮、林肯紀念堂、越戰(zhàn)紀念墻、國會山莊、華盛頓紀念碑等美國標志性建筑,它們的位置關系類似于北京長安街上的建筑群。在那里我看到了很多美國本土的小學生,只有六七歲的樣子,在老師的組織下,正排著隊認真地聆聽講解。原來,美國學校會利用每年的假期組織中小學生到這些地方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他們張大眼睛,凝神而專注,虔誠的面孔上寫滿莊重,我想,在他們的心里已經有星條旗在飄揚。
這次的美國游學之行,增長了我的知識,開闊了我的視野,也讓我對美國的習俗、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白x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誠哉斯言!
教師點評
從喝冷水到吃烤肉,從波士頓市長雕塑到華盛頓畫像,不一樣的國度,不一樣的飲食,不一樣的風俗,不一樣的崇拜,李讓同學以“我見”的真實而細膩的文筆娓娓道來,帶著微笑靜靜地為我們敘述他在美國游學的過程,讓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中關文化的差異和交融,而其中“美國學校會利用每年的假期組織中小學生到這些地方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則顯示出美國對于中小學生思想教育的重視。文章描寫生動,刻畫真實,在敘述中隨時加入作者的思考和評論,讓讀者的印象更加深刻。
(劉寶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