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燕平
【關鍵詞】冠心病;健康教育
隨著對冠心病的認識逐漸加深,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有效控制冠心病并非單用藥物就可以達到的,還需要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颊卟辉偈潜粍拥亟邮苤委?,而是渴望更多地了解相關知識及自我護理措施[1]。2013~2015年我科共收治冠心病患者110例,對其實施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1 健康教育的實施
1.1 心理指導 冠心病患者往往因伴有情緒急躁、煩惱、焦慮、抑郁等心理而導致病情加重,心理指導是冠心病治療中的重要一環(huán)。我們根據(jù)患者的性格差異、病情輕重、文化層次及需求不同,有選擇地進行健康教育,耐心解釋不良情緒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引導他們正視病情,教會其心理調(diào)節(jié)的方法,使其樹立起控制疾病的信心。心理指導過程中,護士要注意自身的言談舉止,理解與尊重患者,對患者富有同情心,使患者心情放松,以最佳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
1.2 飲食指導 指導患者控制熱量攝入,宜低鹽、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飲食應定量,勿暴飲暴食。平時以清淡飲食為主,多吃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少吃動物脂肪、內(nèi)臟等,可選擇魚類、瘦肉、豆制品、牛奶等;多吃蔬菜及水果(糖尿病患者除外),宜選用高維生素、高纖維素的新鮮蔬菜,如芹菜、胡蘿卜等,以及含鋅和維生素高的水果,如香蕉、西瓜、柑橘等;選用有降脂作用且含碘的食物,如海帶、海參等;少吃動物油;忌食腌制品、皮蛋等含鈉較高的食物;禁飲烈性酒;冬天避免寒冷刺激,不喝冷飲,不用冷水洗漱或洗衣服。
1.3 運動指導 教會患者掌握適度運動的方法,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及運動時間、頻率和強度。宜選擇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運動頻率為1~2次/d,運動時間30~60 min/次。應遵循循序漸進原則,長期堅持可減輕體重、降低血脂、提高心血管功能、增強體質(zhì)。
1.4 睡眠指導 部分冠心病患者由于恐懼、緊張,常常伴有失眠癥狀,護士首先向患者說明良好的睡眠對冠心病預防保健的重要性,指導患者每晚睡前用溫水泡腳10~20 min,睡前飲1杯熱牛奶,以消除疲勞,促進血液循環(huán),有助于入睡;同時,保持睡眠環(huán)境安靜,溫、濕度及光線適宜。必要時可按醫(yī)囑應用鎮(zhèn)靜劑等。
1.5 用藥指導 藥物治療是冠心病康復的重要手段,合理用藥才能增加療效。指導患者及家屬了解所用藥物的用法、劑量、效果及不良反應,告知患者藥物劑量不足或超量的危害。輸液過程中嚴格控制輸液速度,如靜點硝酸甘油類藥物時,應根據(jù)患者的病情、血壓等情況調(diào)節(jié)滴速。應用口服藥物時,應反復強調(diào)服藥時間、方法、劑量。服用洋地黃等強心藥物時,應告訴患者治療量和中毒量很接近,劑量不足或隨意增加都可以影響治療效果。教會患者或家屬測量脈搏的方法,若脈率<60次/min或心律不齊時,須停藥及時救治。
1.6 出院健康教育 告訴患者出院后要保持居室清潔、整齊,空氣新鮮,溫、濕度適宜,光線充足。家屬應多看望和陪伴,患者精神愉悅有利于身體康復。生活有規(guī)律,保證充足的睡眠,勞逸結合,避免勞累。飲食上仍低鹽、低脂肪、低膽固醇、高維生素、多樣化及定時定量。對便秘患者,告知其用力排便對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必要時服用緩瀉藥。
2 體會
2.1 健康教育的實施過程實際上是護士與患者雙向交流的過程,因此要求護理人員具有較強的責任感、較高的業(yè)務水平及指導技能,護士必須加強相關知識的學習,主動提供服務,幫助患者解決問題,促進護患雙方的交流過程,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2.2 系統(tǒng)的健康教育是冠心病二級預防的重要內(nèi)容,是護理工作從醫(yī)院逐步向院外延伸的重要體現(xiàn)。通過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使患者對自身疾病有所了解,正確掌握本病的預防保健知識,了解本病病因及某些易患因素或危險因素,使患者知道有疾病先兆時積極治療的重要性。通過健康教育,提高了冠心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改變了其不良心理、不良生活方式以及不合理的膳食[2],促進了患者的康復。
【參考文獻】
[1]黃敬亨.健康教育學.北京:科學教育出版社,2000.5.
[2]王惠賢.健康教育是建立新型護患關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實用護理雜志,2001,17(3):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