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在當下信息爆炸、新事物層出不窮的時代,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信息搜集和處理、表達交流、傳播評價等基本能力。小學生是正在以童心體察世界的特殊群體,學會有效的信息交流、評價是學生成長的需要。為此,我校開設了“信息直通車”校本課程,它是一門利用生活中的資源進行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課程,旨在創(chuàng)設一個讓學生交流信息的平臺,擴大視野、增長見識?,F(xiàn)以我校四年級習作研討課《讀新聞 寫評論》為例,從教師的智慧“精講”和學生的愉悅“實練”兩方面談談我校如何利用“信息直通車”校本課程改進習作教學,提高學生處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增強其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一、教師的智慧“精講”
受課堂學習時間的限制,習作指導課教師必須“精講”,唯有“精講”才能讓學生的學習任務更集中,練筆時間更充分?!熬v”要求教師在備課中提煉精粹,做到課堂語言精練,課堂效果精彩。如何做到智慧“精講”呢?
(一)選擇貼切的寫作主題
寫好習作貴在“情動而辭發(fā)”,教師為學生選擇一個有生活體驗、有表達愿望的寫作主題多半是一次成功寫作的良好開端?!靶畔⒅蓖ㄜ嚒闭n程最大的亮點和優(yōu)點就是“利用生活中的資源對學生進行信息素養(yǎng)教育,交流的內容是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生活、學習等校內外新聞,注重生活性”。《讀新聞 寫評論》這節(jié)習作課中,教師為學生選擇的兩則新聞話題是“印尼擬立法禁止兒童使用手機”和“十八屆五中全會決戰(zhàn):全面放開二胎”(見圖1、圖2)。
新聞天天有,熱點時時新。以上這兩則新聞就是發(fā)生在學校和家庭里的熱點辣味話題,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感知,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從而提高學生反映生活的習作能力,這就是一個非常貼切的寫作主題。貼切的寫作主題不陳舊,故能激發(fā)起學生的表達欲望;貼切的寫作主題不生僻,故能調動起學生的生活體驗。
(二)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
小學習作各年級目標均呈現(xiàn)為分級遞進,螺旋上升。一個年級、一個學期,甚至一節(jié)習作課中,目標越具體明確,操作就越可控。“信息直通車”校本課程亦有低、中、高段的分級目標,其中中段課程目標與內容為:“能通過網(wǎng)絡、電視報紙、書籍等基本途徑獲取信息,學會選擇有價值、值得交流的內容,并通過剪報等形式保留、標注并準確、生動地轉述出來,然后簡要表達自己的見解。學會在學習中與人合作,與人交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表達能力和溝通制作能力?!睘檫_成中段總目標中“簡要表達自己的見解”這一條,執(zhí)教者構思設計了《讀新聞 寫評論》這一課,該課時目標設置為:
1.掌握新聞評論的三個要素:內容概述、觀點和理由。針對新聞事件發(fā)表簡單、完整的評論。
2.能夠運用多條理由闡述自己的觀點。
3.能夠運用連接詞把理由說得有條理。
從課時目標中,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其中“簡要表達自己的見解”這一中年段目標被具體細化為“寫新聞評論”的三個要素,即“內容概述”“觀點”和“理由”,而檢驗這一目標是否達成的標準是“針對新聞事件發(fā)表簡單、完整的評論”。這是對該課時較為抽象的總體目標概括,為使課時目標更加明確具有操作性,又從第1條課時總目標中分離具化出對達成“寫新聞評論”之“觀點”和“理由”這兩個重難點要素更具操作性的目標要求。這樣的課時目標設計包含了教學內容、學習策略、評價標準,如此,教師就能做到眼中有生、心中有案地沿著預設的目標開展教學活動了。
(三)設計適時的支架引入
支架式教學模式是支架理論在教學領域中的具體運用,源于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是通過為學生搭建一套恰當?shù)妮o助框架,借助具體情景幫助實施及完成學習任務,實現(xiàn)對知識意義的建構。在這節(jié)課中,一共三次運用了學習支架:
學習貼士1:按照流程,開展學習。
1.小組內輪流說清自己的觀點和理由。
2.將自己的理由提煉成關鍵詞,寫在紙條上。
3.把與別人不同的理由貼在黑板上。
學習貼士2:借助句式,說清理由。
讀了這則新聞,我( )印尼政府的做法。第一……第二……第三……
這里的連接詞可以換哦!比如:首先……其次……最后……;理由一……理由二……理由三……
學習貼士3:借助表格,進行評價。
支架的方式因習作內容和目標不同而各異:支架1是對學習步驟的提示,支架2是對學習方法的引領,支架3是對學習評價的支持。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不是傳輸知識,不是告訴結果,而是隨機點播,適時插入引導。搭建支架的好處是在孩子習作困頓之處適時為目標中的重難點分解難度,讓學生順利沿著支架攀升登頂,也使教師的講授更加緊湊明了。
二、學生的愉悅“實練”
“習作”,顧名思義,習得方法之后運用于寫作。當學生從教師的智慧“精講”中習得方法后,必定要在自己的寫作“實練”中加以運用鞏固?!皩嵕殹笔且髮W生在課堂練筆中過程扎實,做到訓練時間充實,目標達成落實。怎樣做到愉悅“實練”呢?
(一)層層推進的步驟
從習作任務的驅動到習作目標的達成,不可能在教師一個“寫”的指令下一蹴而就,漫無目的、自由散漫通常是學生訓練不達目標的主要原因?!靶畔⒅蓖ㄜ嚒闭n程目標五年一貫整體設計,課程目標在“總目標”之下,按2年級、3~4年級、5~6年級,分別提出“學段目標與內容”,體現(xiàn)“信息直通車”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每個學段相互練習,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比如二年級開始學會了對新聞提煉一句話內容,進行新聞播報;三年級學會給新聞分類,學會做剪報;四年級在讀報、播報的基礎上進行突破,寫新聞評論。就中段課程目標與內容的達成而言又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將搜集到的新聞信息進行剪輯,粘貼在本子上后交流信息。
第二階段:將收集到的新聞做一些重要信息的處理,劃主干,分類整理后交流信息。
第三階段:把收集到的主要內容寫下來后交流信息。
第四階段:寫閱讀新聞后的心得、感受、評論后交流信息并簡要評價。
以上是在五年一貫和學段中層層推進學生口語表達與書面習作的能力,在《讀新聞 寫評論》這一課時的教學中,為讓學生學會寫新聞評論,這節(jié)課的步驟亦是小步分級,層層推進:1.播報新聞,亮出觀點;2.借助句式,闡述理由;3.加入概述,完整評論;4.嘗試運用,試寫評論;5.借助表格,點評評論。
從課程的組織方式看,“信息直通車”課程是一項根據(jù)學?!皠?chuàng)適合孩子發(fā)展的教育”“鼓勵每位學生做最好的自己”的教育目標,遵從小學教學規(guī)律和一定年齡階段的學生發(fā)展水平而設計的活動課程,具有規(guī)范的教學順序、教學時數(shù)和期限,并形成了逐步遞進的連續(xù)系列。如此,各級目標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學生的“實練”就能循序漸進地得到落實了。
(二)互動生成的課堂
習作是極具差異的學習活動,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基于個體生活和能力的獨特表達。優(yōu)秀的習作指導課,教師注重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規(guī)律,形成觀點碰撞,在師生、生生互動中生成學習成果。“信息直通車”中的新聞是個體或者小組與其他個體或小組通過在特定場合進行的交流,互通有無,彼此分享,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在課始“小組交流,豐富理由”教學板塊,教師安排了有效的互動學習模式。(見上文“學習貼士1”)
小組內暢所欲言,班內補充有無,理由從單一到豐富,在互動中學生學會了合作,在互動中學生豐富了思想。自主學習是與傳統(tǒng)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xiàn)代化學習方式。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chuàng)造等方法來實現(xiàn)學習目標?!靶畔⒅蓖ㄜ嚒闭n程以學生“愿學、樂學”為基礎,調動并形成強烈的學習動機,增加學習興趣,使學生愿學和樂學,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這樣的互動生成源自學生的思考、討論和碰撞,學生順勢而寫,依法而作,“實練”自然順暢有效。
(三)自主多元的評價
對于習作批改,《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提出:“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笨梢?,在小學階段,一定要重視并養(yǎng)成小學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養(yǎng)。黃老師《讀新聞 寫評論》一課的習作評價就是借助表格,自我評價,互動評價。(見上文“學習貼士3”)“信息直通車”課程以注重每個學生的感受為前提,以激勵為主,敏銳地捕捉其中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每一次評價都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和同伴心誠意切、實事求是的評價,激勵學生積極思維,營造一種熱烈而又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把學生引導到評價中去,調動所有的學生關注評價、參與評價,使學生在評價中交流,在交流中學習,從而使課堂評價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我們不要求每個人都達到一樣的水平。只要在自己的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那么就應該得到肯定,一段時間后,引導學生與原來做比較,查漏補缺,更進一步。如下圖,就是一張體現(xiàn)個體縱向、多元評價的表格。
做最好的自己
“信息直通車”的評價注意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和學生間的相互評價相結合,還注意讓學生家長積極參與評價活動。自主多元的評價,將學生的寫作落實于學習他人的優(yōu)點,發(fā)現(xiàn)他人的不足;落實于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能力。自主多元評價使學生的“實練”在運用中再次鞏固方法,形成能力,收獲學以致用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