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農(nóng)歷五月五日,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它的別名很多,有端五、端陽、蒲節(jié)、重五,女兒節(jié)、詩人節(jié)、沐蘭節(jié)等。
端午節(jié)的起源
很多人知道,端午節(jié)因屈原而起——公元前278年的農(nóng)歷五月五日,愛國詩人屈原投汨羅江自盡。深感痛惜的人們包粽子、賽龍舟,以此來紀念他,此后逐漸演化為端午節(jié)。
其實,端午節(jié)的來源有多種說法,紀念屈原只是其中最為流行的一種。據(jù)史料記載,還有以下幾種:
1. 夏、商、周三代的夏至習俗?!洞蟠鞫Y記》記載,早在三代時,人們就在夏季到來的那天,洗澡時將蘭草放在水中,以祛除瘟疫。
2. 勾踐操練水軍?!妒挛锛o原》記載,每年五月五日,天氣變暖,可以下水。越王勾踐便在這一天開始操練水軍,最終打敗了吳國。
3. 紀念伍子胥?!肚G楚歲時記》:“五月五日,時迎伍君?!蔽樽玉惚M忠反被殺,拋于江中化為濤神。每年五月初五,錢塘江口泛起初潮,人們駕舟逐潮,希望能見到伍子胥顯靈。
端午節(jié)習俗
喝雄黃酒:雄黃本屬礦物,含有三硫化砷成分,與酒混合,即成雄黃酒,有驅蟲解五毒的功效。此外,把雄黃酒涂在小孩的頭額、耳鼻、手足心,灑在墻角、床下等處,可以驅蟲,清潔環(huán)境。
佩香囊:端午節(jié)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藏有朱砂、雄黃,清香四溢,可以預防某些傳染性疾病。外面則包以絲布,用五色絲線纏繞成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玲瓏奪目。
掛艾葉、菖蒲:把艾葉懸于堂中,菖蒲插于門楣,可以散發(fā)芳香,驅趕飛蟲,清除污濁空氣。還可以將艾葉或蒼術、白芷等中藥放在室內燃熏,趕走蛇蟲百腳,也是古時一種空氣消毒方法。
“游百病”“洗百病”:端午節(jié)那天,男女老幼前往野外郊游,采集花草,做“斗百草”游戲。晚上回家將花草放入水中煮開洗澡,清除身上污垢,舒筋活血,有利于身體健康。
虎頭鞋、五毒背心:端午節(jié),給孩子穿上繡有老虎形象的虎頭鞋和繡有蝎子、蜈蚣、蛇虺、蜂、蜮的五毒背心,以示驅邪避災。
賽龍舟:荊楚等地的龍舟競渡以勁力競技為主,蘇杭等地則以畫舫弋游為主,但都有外出呼吸新鮮空氣、提倡強身健體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