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歡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6-0231-01
我園是農村鄉(xiāng)鎮(zhèn)幼兒園,加之外來人口聚集,在現(xiàn)狀觀察中發(fā)現(xiàn),有很多父母因為工作的原因,將年幼的孩子托付給爺爺奶奶照顧再送到我們幼兒園?!毒V要》明確指出:“要深入實施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全面發(fā)展、主動發(fā)展?!绷己玫男袨榱晳T正是幼兒全面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部分。
生活行為習慣主要是指什么?習慣是指在長時間里逐漸養(yǎng)成的一種受思想支配而表現(xiàn)在外的不容易改變的活動傾向,良好的習慣是一種高層次的自覺行為。幼兒生活習慣是指在幼兒生活方面所表現(xiàn)出的比較穩(wěn)定的心理品質和行為方式。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主要指的是:(1)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2)良好的飲食習慣。(3)良好的睡眠起居習慣。(4)與個人生活有關的行為習慣等。
1 根據(jù)班級情況制定研究計劃
本學期由于我班幼兒是小班新生,9月初對我們班家庭情況和班級情況進行了調查,幼兒父母大多是80后和生二胎的家長,30%是家長自己帶孩子,70%是祖父母帶,今年出現(xiàn)了新的情況,是“二胎”現(xiàn)象比較多,家長年齡段主要集中在30歲左右,家長對幼兒的教育觀念有一定的更新,在教育觀念上還是很重視幼兒從小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本學期,從“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入手”,旨在從小班剛入園就對幼兒的行為習慣進行規(guī)范,讓孩子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活動、午餐、午睡、入廁、衛(wèi)生、自理能力等習慣,同時我設計了“幼兒在家的盥洗和午睡觀察表”、“幼兒行為習慣調查表”、“幼兒行為習慣評價表”等,讓家長在家通過每個月觀察,填寫幼兒情況,針對課題實施的進程以及家長的反饋,及時對課題進行調整。
2 課題實施的主要步驟
2.1 幫助幼兒了解“良好生活習慣”的概念
要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首先得讓幼兒形成正確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習慣。我們教師要先把有關生活常規(guī)的概念傳授于幼兒,如吃飯前要洗手、睡覺時要把鞋子放整齊、小椅子要輕拿輕放、玩具玩后要放回原處等等。幼兒只有在明白了這些概念以后,他們才能學著遵守生活常規(guī),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當然,在幫助幼兒了解這些概念時,我們教師也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如:故事講述法、觀察錄像法、成人示范法、游戲活動法,讓幼兒在有趣的活動中認識正確的生活習慣。
2.2 讓幼兒一日活動的常規(guī)在游戲中學習和鞏固
陶行知說過“喚興味起”。學生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所以“學”和“樂”是不可分離的。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他們喜歡在有趣的活動中接受教育,在他感興趣的游戲活動中,幼兒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約束自己不良的行為,限制自己不應該擾亂一定的生活習慣,讓幼兒從小就知道生活在一個集體里,就要有一定的約束力,不能隨心所欲。有一次,我組織幼兒玩“找朋友”的游戲。請幼兒在一套圖片中找出自己喜歡的圖片朋友,然后再拿著這張圖片到毛巾架和茶杯架前,找出與小圖片完全一樣的標記。此時,就告訴幼兒:“好孩子,你找到了自己的小毛巾和小杯子,這張漂亮的小圖片就送給你作為獎勵?!边@樣一來,小朋友們很快就認識了自己的小毛巾和小杯子了。
2.3 在幼兒一日活動的常規(guī)教學中注重隨機教育
“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是《綱要》的實施原則,教師恰當?shù)?、適時地開展隨機教育,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一次戶外活動回來,發(fā)現(xiàn)幾名幼兒在盥洗室里洗手很久不出來,我好奇地走進去,看到幾位小朋友在玩水,弄得滿身滿地都是水,決定好好利用這個機會進行教育。我把孩子們分成兩組分別帶到洗手間,在孩子面前關緊了水龍頭,并對孩子們說水有很多用處,隨后,請幼兒看示范,幼兒通過觀察,知道洗手時不能把水龍頭開得太大,洗完后輕輕把手上的水甩到水池里,再把水龍頭關緊。從此,孩子們懂得了節(jié)約用水,懂得尊重別人的勞動,也掌握了正確的洗手方法。
2.4 堅持正面鼓勵、賞識教育讓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陳鶴琴指出:“積極的鼓勵比消極的刺激好得多”。對于幼兒來說,表揚與鼓勵常常是達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我發(fā)現(xiàn)當小朋友把玩具弄得滿地都是時,這時你輕輕地說一聲:“我來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最愛勞動,能把地上玩具撿干凈?!比缓笤俦頁P幾個正在撿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必要時獎勵小紅花。那么,地上的玩具會在頃刻間被撿得干干凈凈了。如果孩子完成得好,一定要對他的成績給予肯定:“把桌子擦得這么干凈,真是幫媽媽大忙了,謝謝!”等等對于孩子來說,得到肯定就如同得到表揚,會信心大增,無論做家務,還是其他方面,都會更積極地去努力。
2.5 家長支持,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的鞏固
在課題研究之前,通過與家長當面交流、微信、QQ、家校路路通、博客留言等方式,了解孩子的情況,每月家長的“盥洗、午睡觀察記錄表”和“課題調查表”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幼兒的情況,也讓我對研究的課題進行調整,如:家長反饋到最近幼兒對疊衣服有很大的興趣,經常在家里要求自己事情自己做,每次晚上脫衣服都自己練習折疊,這與我正在開展的“我會疊衣服”的活動有很大關系,同時我們還進行評比活動,在學期末我們開展了“課題實踐活動評比”,進過一個學期,在“午睡、穿疊衣褲、排隊、盥洗、看書”等活動進行比賽,頒發(fā)獎狀,鼓勵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
經過一個學期的課題研究,在期末測試中我對比課題前期和后期幼兒的調查表、觀察記錄表和測評表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孩子總體都在進步,尤其在“能獨立穿脫衣服、扣紐扣和會自己整理、折疊衣服”這一點上,家長反饋82%的幼兒都能自己獨立完成了??傊?,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特別是學齡前的幼兒,它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共同配合,它需要教師有長久的耐性、堅實的態(tài)度、和藹的言語,還要有一顆愛孩子、包容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