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易
摘 要:本文通過對小說《簡·愛》文本中簡·愛人物形象反抗性格的發(fā)展過程的分析,對英美文化元素在小說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隱喻表現(xiàn)展開了相應的揭示,預期為相關領域的研究者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詞:《簡·愛》;反抗性格;英美文化;隱喻;理解分析
中圖分類號:I561.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6)06-0175-02
19世紀中期前后,英國文學殿堂中接連涌現(xiàn)了一批極其優(yōu)秀的來自女性作家群體的優(yōu)秀長篇小說文本,其中以夏洛蒂·勃朗特創(chuàng)作完成的《簡·愛》影響最為深遠,其實際具備的文學藝術成就在英國小說發(fā)展史中具備著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簡·愛》是世界文學發(fā)展歷史上,最早表現(xiàn)女權主義社會反抗意識的小說文本之一。這部小說的最大藝術特色深切地體現(xiàn)在其人物形象的塑造過程中,作者在小說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敘述過程中,充分擯棄了當時盛行文壇的對淑女式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傾向,以及情節(jié)安排行為實施模式,書中實際塑造的主人公簡·愛形象,表現(xiàn)了對當時盛行于世的資產階級思想與行為觀念的深切反抗。作者通過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對當時英國社會資產階級民眾實際具備的虛偽、狡詐等卑劣品性,以及民眾個體在實際社會生活實踐中,在社會性身份地位獲取過程中的不平等、不合理現(xiàn)象實施了極其深刻的隱喻性撻伐?!逗啞邸沸≌f文本通過塑造典型人物表現(xiàn)典型社會歷史環(huán)境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透過對主人公簡·愛生命歷史發(fā)展進程的深切描繪,實現(xiàn)了對英美世界文化發(fā)展路徑中眾多極其深刻的學理性,以及隱諱性話題的藝術化呈現(xiàn),本文將通過敘述簡·愛的反抗精神之具體表現(xiàn),針對《簡·愛》中英美文化的隱喻現(xiàn)象展開簡要的分析,預期為相關領域的研究者提供借鑒意義。
一、《簡·愛》小說文本產生的基本時代背景以及小說作者的生平簡介
《簡·愛》是英國文學史中女性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影響最為深遠的小說作品,小說文本發(fā)表于1847年,是英國小說發(fā)展史中首部以表現(xiàn)女權主義思想傾向的小說,也是世界近現(xiàn)代文學發(fā)展歷史進程中久負盛名的傳世經典。
《簡·愛》這部小說最具代表性的藝術特色,在于其通過完整細致的故事鏈條,以及數(shù)量龐大的心理描寫,刻畫了一個在性格特征層面具備極其充分的特殊性的藝術人物形象——簡·愛。家境貧窮且出身低微的家庭女教師簡·愛,是一位在男權社會倫理體系下層艱難生存的,具一定知識儲備與運用能力的獨立女性形象,緣于對女權主義思想傾向,以及平等化社會身份地位特征的頑強追索。使得他她始終積極投身于獨立化人格權力的追求,以及捍衛(wèi),并且不遺余力地在實際的情感體驗過程中,保持著對真愛的執(zhí)著追求。這一藝術形象本身具備的極不平凡的內在氣質,以及豐富曲折的情感體悟經歷,確保了《簡·愛》小說文本在后世歷代讀者群體中的深切感染力。也正因為這一原因,使得簡·愛人物形象現(xiàn)實性地成為了英國文學史影響最為深遠的女性人物形象之一。
《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出生于19世紀英國的一個貧寒的牧師家庭,她早年喪母,且家中一共有5個姐妹,在8歲時,她與她的幾個姐妹一起被送往當?shù)貙iT為牧師子女設定的慈善院校住讀,這個學校極其惡劣的住宿以及飲食條件導致她的兩個姐姐先后染病去世,之后夏洛蒂·勃朗特與其妹妹艾米麗·勃朗特離開了那所學校,并通過做家庭教師的方式謀生。
事實上,小說中主人公簡·愛的人生發(fā)展遭際與作者之間的經歷極其相似。因而也使得夏洛蒂·勃朗特在完成小說故事情節(jié)敘述過程中,具備一定程度的自傳性敘述色彩。
二、簡愛反抗性格形成的具體階段分析
(一)反抗性格的初步形成(蓋茨海德階段)
緣于父母雙親的過早去世,使得簡·愛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寄居在家境相對富裕的舅舅家,過著被人收養(yǎng)的生活,之后舅舅里德先生因病離世,其舅媽里德太太又剛好是一個性情冷酷、虛偽而又自私的人。她以對待雇傭工一樣的態(tài)度來對待寄人籬下的簡·愛,卻對自己家的幾個孩子給予了充分的愛,以及細致的關懷。生活在如此這般的不利環(huán)境之中,簡·愛為了能夠切實改變自身實際面對的生存處境,對里德家的幾位家庭成員千方百計地實施各式各樣的討好巴結行為,并在努力做好每一件具體事情的過程中,極盡所能地對這人所表現(xiàn)出的冷眼,以及刁難行為進行忍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還是事與愿違的,無論簡·愛在日?;纳顚嵺`行為過程中如何表現(xiàn),她還是不能得到里德太太在心理層面以及情感層面的充分接受。她在這個家庭生活環(huán)境中的邊緣性以及尷尬性地位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改善。
不僅如此,她那嬌橫殘暴的表兄約翰·里德甚至將她視作女傭,并恣意進行毆打行為,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簡·愛終于充分展現(xiàn)出了其性格建設體系中不畏強暴,極具反抗意味的特征性趨向元素,他對這個傷害自己的小壞蛋施加了激烈的駁斥: “邪惡和殘忍的孩子!你就像一個奴隸司機——你像羅馬皇帝!“并在這樣的吶喊精神的指引下,跟自己的表哥扭打在了一起。這樣的一次以大家為表現(xiàn)形式的反抗行為直接使得簡·愛被關進了極具懲罰性意味的紅房子。但是這樣的反抗行為卻較為充分地展現(xiàn)了簡·愛反抗性性格特質的萌芽特征。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簡·愛開始對身處其中的自身命運形態(tài),以及境遇特征展開相應性的思考,并逐步發(fā)現(xiàn)了金錢占有量以及社會身份地位特征差別,在導致彼此之間生存地位狀態(tài)差別過程中的重要影響作用,在明確這樣的思想理念技術的背景之下,簡·愛繼續(xù)在眾多的故事情節(jié)中展現(xiàn)自身的反抗精神。
在舅媽里德太太在布魯赫爾斯先生面前指斥簡·愛是一個撒謊而又令人討厭的女孩子時,簡·愛認知到自己的人格正在遭受踐踏,于是將心中相對尖銳的情感認知內容,直接轉化為觀點明晰的吶喊:“我不喜歡你,我恨你。人們認為你是個好女人,其實你很壞,鐵石心腸,你是騙人的?!边@種吶喊行為可以視作簡·愛實際具備的吶喊精神的極其真切的直觀展現(xiàn),也是她反抗性格形成初期的深刻展現(xiàn)。
(二)反抗性格的發(fā)展(勞渥德階段)
簡·愛實際具備的反抗性格在勞渥德學校時期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在實際前往勞渥德學校之前,她對對即將開始的新生活展開了熱情洋溢的展望哥憧憬,她最大的心理性愿望預期就是要切實擺脫身在里德太太家時期的痛苦心理階段,想要在這個即將前往的學校,開啟自身美好生活體驗行為的全新階段。
然而,在她真正來到勞渥德學校之后,她發(fā)現(xiàn)事實與自己之前進行的想象以及預期之間存在的較大程度的差異,在這所以懲罰肉體的方式實現(xiàn)拯救靈魂之教育目標的“慈善”學校里,簡·愛親身體驗到了形式多樣的非人化的對待方式。校長布洛克赫斯特先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偽君子,他在通過懲罰肉體以拯救靈魂的教育模式的實施過程中,表現(xiàn)出了極其深刻的虛偽性特征,他以豢養(yǎng)奴隸的實踐方式選擇對待在校師生的實際模式,并在肉體和精神的雙重層次上對學生群體施加深切的折磨。
當然,對于處于較小年齡階段的女孩簡·愛而言,想要實現(xiàn)對這里實際表述的有關事實性內容的清晰認識,必然經歷一段相對漫長的時間性發(fā)展過程,她在實際已經離開這所地獄般的的學校之后,通過對過往經歷的細致化反思,揭示了這所學校在多個具體細節(jié)中的具象狀況:“總計八十個少女有四十五個在同一時間病倒,課堂教學工作無法進行,學校里紀律規(guī)章失去了約束力?!?/p>
簡·愛在勞渥德學習生活的歷史時期中,與她關系最好女孩是海倫,她在與海倫展開交往的過程中,充分展現(xiàn)出了其獨具特色的反抗精神之發(fā)展特征,在海倫在學校中備受虐待而又一味順從時,她基于對,命運發(fā)展狀態(tài)的認同和同情,說出了這樣一段義正辭言的話語:“如果人們總是親切和服從那些誰是粗魯?shù)暮筒还?,邪惡的人會擁有這一切,他們有自己的方式,他們不會感到害怕,所以他們永遠不會改變,但是會越來越差。當我們沒有理由地位的時候,我們應該反擊又非常困難。我敢肯定,我們應該——這么辛苦,不如說是教我們永遠不要再這樣做的人?!?/p>
這樣的內心情感流露,深切揭示了簡·愛獨具特色的反抗性格特色在命運流轉以及生存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中所經歷的發(fā)展變化。
(三)簡愛反抗性格的成熟(桑菲爾德時期)
伴隨著時光的不斷流逝,簡·愛逐漸對勞渥德學校內部實際存在的環(huán)境氛圍產生了難以忍受的心理感知,譚波爾因為婚姻而離開,又使得簡愛逐步喪失了友誼以及對生活發(fā)展趨向的憧憬。在這樣的命運發(fā)展環(huán)境中,簡·愛逐步在心靈建制以及精神層次失去了依托,于是她辭去了在學校的工作,前往羅切斯特先生獨立擁有的桑菲爾德莊園成為了一名私人性質的家庭教師。
簡·愛盡管出身卑微,外貌平凡,但是卻真切地具備著豐富而細膩的內心世界,以及明確清晰的價值觀表現(xiàn)體系。她的人格建制體系中比較充分地吸納了自尊、自愛、自強,反抗精神,以及對平等化社會身份建設發(fā)展格局的深切追索。簡·愛實際具備的這些極其優(yōu)秀的人格品質,后來逐步獲取了桑菲爾德莊園主人羅切斯特先生的欣賞以及贊譽。
簡·愛與羅切斯特先生之間相對相似的人生經歷,成為兩人之間實際形成愛情關系格局的重要原因,兩人之間事實建立的愛情關系格局,對當時盛行于世的且等級嚴苛的資產階級門第理念形成了較大規(guī)制的挑戰(zhàn),以及反抗格局。簡?愛實際具備的反抗性格特質,在這樣的人物情感關系格局中得到了深切的升華。
簡·愛深愛著羅切斯特先生,但是在實際化的愛情關系格局中,簡·愛依然保持著充分的理智以及清醒的頭腦,依然致力于切實保證自身的人格尊嚴特質,當她最終發(fā)現(xiàn)自己與羅切斯特先生之間的愛情不能成為現(xiàn)實時,他以及其勇毅的態(tài)度實現(xiàn)了對自身要求的深切揭示:“我告訴你,我一定要去。你以為我會留下來甘愿做什么呀?你覺得我是一個東西——一臺機器沒有感覺?并能容忍別人把一口面包從我嘴里搶走,把一滴活水從我杯子里潑掉?你以為,因為我窮,默默無聞,長相不好,年齡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你想錯了——我有很多的財富,我應該認為是讓你硬要離開我,就像現(xiàn)在我難于離開你?!?/p>
簡·愛以近乎決絕的態(tài)度宣示了自身與羅切斯特先生之間的在人格發(fā)展層次之上的平等性特征。在這樣的態(tài)度鮮明的情感表現(xiàn)中,直接揭示了簡·愛反抗式性格特征的成熟。
三、結束語
“沒有受過語言文字訓練的讀者甚至可能感知不到隱喻的存在,而感知到隱喻存在的讀者由于認知的差異可能對隱喻有不同的理解。”[6]本文透過對小說《簡·愛》文本中簡·愛人物形象反抗性格的發(fā)展過程的分析,對英美文化元素在小說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隱喻表現(xiàn)展開了相應的闡釋,其中引入了作品中人物的部分說辭,預期為相關領域的研究者提供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黃興軍.《簡愛》中的永恒魅力——解析小說《簡愛》中女性反抗性格的形成[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9,(04):10-13.
〔2〕陳姝波.論《簡愛》中的性別意識形態(tài)[J].外國文學研究,2002,(04):79-83+173.
〔3〕王曉霞.從女權主義的視角解讀《簡愛》[J].海外英語,2010,(05):205+207.
〔4〕劉燕,劉曉.分裂中的女性形象:簡·愛與瘋女人[J].婦女研究論叢,2004,(04):54-60.
〔5〕史小平.論《簡愛》中女權主義反抗意識[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1):106-107+123.
〔6〕李亞莉.艾麗絲·門羅短篇小說《逃離》中的隱喻解讀[J].長春大學學報,2015,25(5).
(責任編輯 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