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浩然
對我來說,春節(jié)就意味著寒假,這是最讓我珍惜和留戀的,遺憾的是還有寒假作業(yè)……說到過春節(jié),我沒什么感覺,跟平常沒什么兩樣;倒是喜歡聽爸爸講他小時候是怎么過春節(jié)的,反反復(fù)復(fù),百聽不厭。
爸爸說,在除夕前十天的樣子,村里的養(yǎng)豬戶就開始殺豬,除了自己家留的用來開油鍋的部分,其他的豬肉都賣給村里的鄰居;村里人還會用糯米打年糕,據(jù)說剛打好的年糕非常好吃,爸爸一口氣能吃十塊,開油鍋的時候再油炸上幾塊,更是可口;哦,他們還會拿自己家秋天收的黃豆去磨豆腐,爸爸和村里的一群孩子們特別愛圍在豆腐坊,等著喝現(xiàn)磨的豆?jié){和豆腐腦;村里包魚塘的人,也會在年近的時候抽干魚塘的水,把魚都打撈上來分給家家戶戶,爸爸他們這幫小屁孩特別喜歡聚在水塘邊觀看這一壯觀時刻。
辦年貨也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年貨包括孩子們的新衣服、拜年用的紅包、招待客人用的瓜子花生,還有除夕夜和年初一放的雷紙炮仗等,當然,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家家戶戶都必備的——除夕夜貼的對聯(lián)。說到對聯(lián),值得一提的是,正常情況下的家庭是貼大紅底色的,家里在本年辦過喪事的,貼黃色的,隔年喪事的是貼粉色的。辦年貨可是個美差,可以帶著錢在街上從東頭吃到西頭,從西頭看到東頭,滿眼都是喜慶,都是吉祥。
最隆重的當然是除夕夜,除夕夜是春節(jié)中重要的靈魂日。這個晚上,全家人會聚在一起吃晚飯,時間要比平時早兩個小時。貼完門聯(lián)后,伴著外面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大概四點鐘,家人就圍在一起開吃了,桌上放滿了可口的飯菜,包括家家戶戶飯桌上都有的肉圓子(象征著團圓),扣肉,香腸,糖醋排骨,咸雞,青菜豆腐。飯后,爺爺和村里的鄰居打牌,奶奶忙著包餃子、炒瓜子花生,而爸爸和姑媽他們就開始拿著紅包去給他們的長輩拜年,在拿到兩塊的壓歲錢后,便歡天喜地地裝在紅包里跑回來。爸爸說,爺爺也會給他十塊壓歲錢,但是僅僅在他那兒放一個除夕夜,隔天就要還他。這可真沒趣。不過,不管小孩犯什么錯誤,大人有什么矛盾,過年的時候是不能罵人的,所以過年時,孩子們可以瘋玩得放肆開懷,百無禁忌。
好想過一次爸爸小時候的那種春節(jié),在那個沒有手機、ipad、電腦的年代,雖然物質(zhì)匱乏,一切卻都那么豐富、動人。
點評:年味的不斷消失,是我們痛心卻無法扭轉(zhuǎn)的一個現(xiàn)實。很多孩子的春節(jié)過得跟一般時候沒多大一樣,春聯(lián)也不貼了,湯圓也不煮了,餃子也不吃了,更不用提在準備春節(jié)的過程中的那種忙碌與欣喜?;叵肫鹨郧暗拇汗?jié),盡管貧困,盡管要守著各種各樣的規(guī)矩,可是那樣才有過年的感覺啊!小作者眼中的春節(jié),應(yīng)該是像爸爸曾經(jīng)的那樣,豐富而動人。
指導(dǎo)老師:靳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