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
摘要:學校體育課程教學中,體育器械的選擇一直是學校體育教學的重點問題。跳繩作為一種大眾運動,簡單易學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就體育課堂上對于跳繩的教學與應用展開討論,綜合分析跳繩運動的利與弊,為了更好的指導體育教學。
關鍵詞:跳繩 體育課堂 運用
體育教學中跳繩這一項目,可以大大提高體育活動的靈活性。跳繩運動有很多的優(yōu)點,如簡便易行,不受場地限制等,可以被各個年齡段的人群接受。同時在跳繩的過程中還能增強體魄,增強心腦血管、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增強身體的協(xié)調性、彈跳能力、敏捷程度等諸多益處。
一、跳繩相對于其他體育運動的優(yōu)越性
小學的體育課程中開展跳繩是學生群體最容易接受,也是最容易推廣的體育運動。跳繩可以增強身體的協(xié)調性、彈跳能力、敏捷程度等方面的素質,更能全面的促進小學生全面發(fā)展。跳繩運動之所以能夠得到廣泛的普及,與其自身特點是分不開的。器材簡便、花費較少等特點使得這項運動在廣大群眾的很好地傳播開來。簡便易學也增加了小學生的參與性。不用于其他復雜的運動形式,跳繩這項運動雖然簡單易學,但簡中有繁變化多樣。在鍛煉人體器官的同時,還對人體的內臟機能有益。小學體育課程中加入跳繩這一項目是非常實用且可行的,鍛煉的不僅是學生的體力,還有學生的協(xié)調性、能動性也得到了提升。
二、對小學階段各年級跳繩教材的分析及設計
1.一年級
一年級的學生本身年齡小,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對于過于復雜的運動往往很容易分神,思維能力不成熟很容易產生厭倦的情緒。因此,體育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可以安排學生進行簡單的跳繩,單人單跳、雙人跳繩等形式。也可采取一些集體跳繩的方式,一根跳繩兩端各站一名同學搖繩,中間一開始先站一名同學,兩端的同學開始搖繩,后面的同學從旁邊加進去。這樣的跳繩方式比較簡單,適合一年級的學生。這種集體式的跳繩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肢體力量,而且還能增加學生之間的配合能力、合作精神。
2.二年級
二年級的學生年齡較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已經有了一些思維能力。體育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應對于學生的跳繩項目進行一定難度的提高,可以選擇雙人跳繩練習、雙搖跳繩練習等難度稍微高一些的形式,這些項目對于學生的反應能力、跳躍的高度有了較高的要求,這樣的練習能夠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更能增加學生的協(xié)調性、敏捷性。
3.三年級
三年級的學生體育課程中開展跳繩運動,培養(yǎng)的是四肢能力的鍛煉,增加身體的協(xié)調性彈跳能力等,更要增加學生的協(xié)調性、敏捷性。可以選擇一些有難度的跳繩練習,如行進跳、兩臂交叉跳、集體跳繩等,增加趣味性的同時,提高學生之間的團體精神。體育教師應逐步加強三年級學生耐力的訓練,對學生進行長跑測試,
4.四年級
四年級的學生在體育課程上進行的鍛煉中,不僅僅是為了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協(xié)調能力,更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等。體育老師可以選擇在學生跳繩的同時穿插一些其他項目的進行,如:跳繩過程中進行丟沙包等趣味活動,增強學生的觀察能力,多種活動同時進行更加增加趣味性。
5.五年級
對于五年級的高年級學生,體育課程的教學不能只停留在戶外,還要讓學生掌握課本上所學的內容,在戶外上課的過程中把課本上學到的知識運用起來,真正的做到學以致用。讓學生們自己多動手、多用腦,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意識、用手能力,嘗試拓展一些新的跳繩的玩法。在鍛煉身體的同時,提升學生們的思維能力。
三、跳繩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
拓展跳繩教學方法,跳繩不能僅僅局限于單一的用法。體育教師應該靈活地運用起來,如:將跳繩運動靈活地運用到跳高的項目中來,將跳繩固定到一定的高度,讓學生跳躍,大大減小了學生們對于跳高桿的畏懼心理,幫助他們克服心理上的恐懼。還可以將跳繩圍成圈形,放置于離學生一定的距離之后,讓學生們進行投擲練習。這樣能鍛煉學生們對于自己出手力度、準度的把握,也能提高學生們的興趣。
1.跳繩在準備部分的運用
跳繩這項運動在進行體育課進行的過程中既可以作為主要的項目進行,也可以作為其他項目的輔助工具。如學生在中長跑前需要進行熱身運動,跳繩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學生進行一定時間的定時練習,逐漸地喚醒身體機能,可以讓學生更快得進入運動狀態(tài),為后面更好地進行教學做服務。
2.跳繩在身體素質練習方面的運用
(1)做往返摸線跑,選定一塊場地,將跳繩以一定的距離縱向放置,跳繩兩兩對接,長度20米左右為宜,組成5排跑道,學生們依次進行練習。也可適當縮短跳繩的長度,增加學生往返跑的頻率,訓練學生的反應速度。(2)高抬腿練習,選定一塊場地,將跳繩以一定距離平行放置,可以讓學生進行高抬腿練習。選取一根跳繩離地面一定的高度,測試學生們抬腿的高度。也可以選取兩根跳繩來回交叉,調節(jié)學生高抬腿的頻率。跳繩之間交叉地越快,學生們高抬腿的頻率之間的轉換也就要求越快。(3)彈跳能力練習,選取一塊場地,將跳繩以一定的距離平行放置,讓學生們進行立定跳遠、單腿跳、蛙跳等練習,體育教師應注意練習時的強度,保證學生的身體狀況。(4)打跳繩比賽,選取一塊場地,整班學生分為兩組,同時開始進行搖繩。在繩子搖動的過程中依次進入學生,兩組相比哪組跳繩上的人多,哪組獲勝;雙方人數相同時,持續(xù)時間長的那組獲勝。
四、跳繩的各種跳法
跳繩在我國已有較長的發(fā)展歷史,花樣也從原來單一的短跳繩、單人單跳等形式,逐步發(fā)展成為大跳繩、集體跳繩等形式。體育教師在實際授課的過程中,應學生的年齡、教學內容的要求、跳繩方式的難易程度等因素綜合考慮適合學生的跳繩方式。不能僅僅局限于單一跳繩那種形式上,教師教學過程中要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創(chuàng)新上課的內容與方式。如學生之間相互比賽單人跳繩的個數、一分鐘內跳繩個數以及群體大跳繩等活動,激發(fā)學生們之間競爭的熱情,同樣也能提高孩子們的跳繩興趣。
五、掌握正確的跳繩方法至關重要
跳繩時應穿著質地軟、質量輕的運動鞋。跳繩的場地選擇質地軟硬適中的草坪、泥土地等場地較好,不能選擇在水泥地上跳繩,會對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造成很大的損傷,嚴重時可能引起頭暈癥狀的發(fā)生。初學者通常宜用硬繩,熟練后可改為軟繩。
1.跳繩之前首先要做熱身運動,充分拉伸小腿腓腸肌和跟腱,這兩個部位是整個跳繩過程中最主要的受力位置,也是運動中肌肉高度緊張的部位。
2.跳繩過程中,跳起的高度以3~5CM之間為宜,落地時要有屈膝的動作,減緩地面對膝關節(jié)的沖擊力。跳起時雙膝挺直,小腿不能屈膝。跳的過程中繩子如果出現勾住腳,說明跳起的高度不夠或者起跳時機和手的搖繩不配合,也就是協(xié)調性的問題,或者跳繩的長短不適合你。
3.運動量:持續(xù)跳繩10分鐘,與慢跑30分鐘消耗的熱量相差無幾,跳繩這種需氧運動對心肺系統(tǒng)等各種臟器、協(xié)調性等都有益處。
參考文獻:
[1]楊君.跳繩能全面發(fā)展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田徑,2002.
[2]章立早.關于中小學開展好“大課間”活動的若干不足.教育前沿,2008.
[3]劉麗萍.上西園小學積極開展“快樂大課間”活動.發(fā)展,2012.
[4]黃蘭寧,薛偉霞.關于小學生品優(yōu)、聰慧、勇頑三項素質的現狀調查[J].上海教育科研,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