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宏偉
高中生物課堂是普及生物基本知識,教會學生正確理解生物世界的各種動植物、微生物的成長發(fā)育等科學知識,以及教導學生求真知、學真理,促進素質教育的發(fā)展的所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采用循循善誘的教導方式,抓住教學中精彩引導、小組探究、媒體展示、實驗拓展等幾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進行生物知識的學習.教學中爭取使教學過程多元有序,避免陷入生硬刻板的模式教學中,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知識結構,構建高效的生物課堂.
一、精彩導入,激活興趣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在制作高中生物課堂的教學計劃時,對于讓學生建立過去與現在的化學知識銜接的教育是十分必要且富有實際意義的.對于這個時期的學生教育要以提高學生綜合實力為目標,包括他們的學習能力,分析能力,總結能力,及對知識的應用能力.通過在課程導入中設置疑問或是采用復習式的課程引入,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激活學生的課程興趣,對于學生能力的提高及高效課堂的塑造是十分有意義的.
例如在講解動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時,可以采用對比植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的方式進行復習學習和對比學習.首先為學生建立準確的課堂目標,簡單的畫出植物細胞的結構圖,邊畫邊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復習,采用提問式的課堂回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其充滿學習的動力.然后在植物細胞的基礎上進行對比教學,將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共同具有的功能相似的結構劃出,然后就不同的結構進行對比分析,這樣學生就能容易地接受動物細胞的組成結構,而且基于對植物知識的了解,很容易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除了復習式和對比式的教學導入,還可以采用聯系生活實際的方式進行導入,例如對于向日葵這種植物的花盤為何總是向著太陽開放的問題,就可以作為植物的激素調節(jié)內容的講述引入,有趣而簡潔.通過精彩的課程導入,學生的學習探究欲望得到了提高,高效課堂的構建也就變得容易多了.
二、小組探究,深化思維
小組探究是對學生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一種有效的鍛煉方式,它鼓勵學生從各個角度進行激烈的討論,讓參與進去的學生對某一個話題的內容進行由淺入深的了解,逐步加深印象并了解該話題所表達的意義.教師在課堂討論中應該積極引導學生,當討論進行得不是那么順利時,說明同學們普遍對這個問題了解得不是很透徹,此時,教師可以從側面來為同學們打開討論的思路,有助于為學生做一個思考問題的引導,不僅思考辯論的話題,也就教師的引導的話語作出思考,思考教師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方法.
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小組探究的學習方式可以大大地提高課堂的教學和學習效率.例如,在進行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鑒定中,為了防止各組進行所有實驗所花費時間過長的問題的出現,可以讓各組分別進行某一種物質的鑒定實驗,對于有余力的組安排進行 個實驗項目,并讓學生回答部分問題.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對一種物質的鑒定方式真正地理解,而且通過實驗后的小組討論,糾正部分同學由于實驗操作錯誤而形成的鑒定知識,深化了學生的思維.
小組探究在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逆向思維及發(fā)散思維的多角度思維方式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通過分工合作,大大節(jié)省了對知識的漫長的了解過程,彼此之間的交流簡化了其學習的難度,深化了其對知識的認識,是一種值得提倡的高效課堂模式.
三、媒體展示,形象生動
媒體展示是一種根據教授的學生與授課內容的不同,在課程設計中著重從學生主體和相應的課程內容出發(fā),進行合理的多媒體課件來進行教學.媒體展示即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演示、圖片視頻展示等方法,形成一種與課程內容相呼應的氛圍和文化展示,讓學生置身其中可以得到一種情感上的共鳴或是在文化氛圍渲染中得到專注的課堂表現.這是一種綜合了情緒、情感、興趣與教學內容的綜合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的豐富的課堂體驗為目標,實現高效課堂的教學計劃.
例如,在進行細胞的有絲分裂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媒體展示的方式向學生展示具體的植物有絲分裂的Flash演示,通過形象的演示,可以讓學生了解細胞周期的階段組成,以及分裂間期和分裂期細胞的分裂特點.形象的圖示和文字解釋充分展示了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間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的分裂圖的特點,視覺和聽覺的充分利用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全部的課堂的參與積極性,讓其精神處在一種集中的狀態(tài)下,從而實現高效生物課堂.
媒體展示克服了傳統(tǒng)黑板教學的低效性和模糊性,讓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難以形象化的知識可以具象化,展示現代教育技術模擬教學的強大力量.形象化的教學條件簡化了課堂板書的環(huán)節(jié),省去了學生課堂等待的時間,節(jié)省了教育資源,減少了粉塵污染,提高了學習效果.
四、實驗拓展,升華素養(yǎng)
對于生物課堂來講,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實驗,包括課堂實驗,實驗室實驗,課外實驗等.實驗室實驗作為學生切實動手去收獲化學知識與技能的主戰(zhàn)場,在實驗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進行課程所要求進行的實驗以及自己設計的可行性得到教師許可的實驗項目.實驗也是真正的以學生為主體的課程設計,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養(yǎng)成嚴謹細致的學習態(tài)度,在實驗中獲得大腦與雙手的雙重鍛煉,培養(yǎng)用實驗來驗證和學習知識的好習慣.
例如在學習植物細胞中的細胞質和葉綠體時,可以采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的流動,從而近距離觀察植物的微觀結構,理解植物能夠呈現綠色的原因.教師組織學生按照實驗步驟首先制作蘚類葉片臨時裝片,然后將制作好的裝片放在顯微鏡下按照一定的步驟進行觀察,最后讓學生用鉛筆畫出葉片細胞內的葉綠體的形態(tài)和分布.然后利用黑藻葉片臨時裝片來進行細胞質流動的觀察實驗,從而理解細胞質的流動對于生命的意義.
課堂實驗是一種學生與教師近距離就實驗物品展開交流的好方法,通過教師的演練與講解,以及對學生課堂的提問做出合理的解釋,向學生講述本節(jié)實驗的目的與知識點,讓學生在預習與期盼的過程中獲得科學的知識與技能,并向教師學習嚴謹的實驗思想.
總之,在教學中采用精彩引導,可以教育學生“繼往開來”,簡化學習的難度;采用小組探究,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成就感;采用媒體展示,使學生思維更加活躍,增強了形象思維;采用實驗拓展,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推理能力得到了提高.多措并舉的課堂教學模式,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體驗,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學生的感官也被調動起來,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