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華
摘要:加強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思想修養(yǎng)水平,是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重要體現(xiàn)。它對學生高尚品質、人格和情操的形成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同時也會影響智力發(fā)展。本文把初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原因作了系統(tǒng)分析,并闡述了思想品德課在糾正學生心理問題中的作用,提出了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生;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滲透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4-0051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德育是培養(yǎng)個體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則是培養(yǎng)個體良好心理品質的教育,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有賴于各種教育途徑、各門學科教學的共同協(xié)作。而德育在個性心理教育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一條重要途徑。
隨著思想品德課教學改革的深入,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必然的選擇。思想品德課教師必須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健康的課堂教學心理環(huán)境,形成師生之間的心理相容,這是在思想品德課中有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證。下面,筆者就根據(jù)教學實踐談談在政治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做法:
一、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觸動學生心靈
在《思想品德》新課程教學中,處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對思想品德新課程內容加以梳理,即能挖掘出教材中蘊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例如:七年級思想品德中的《珍愛生命》一課,我們可以讓學生體會生命的來之不易,感受生命的精彩,從而更加深刻地體會自己存在的價值,樹立正確的生命觀;《走近中學》一課,讓學生認識到怎樣才能使我們新建立的班集體更加有凝聚力,同學之間怎么相處等;《自強不息》一課,同學們能領略到自信者的風采和自卑給人帶來哪些影響,從而在生活中超越自負、告別自卑、走向自信……再如八年級思想品德中的親子關系、同學友情、師生結伴同行、誠信等;九年級教材中的正確對待學習壓力,筆者的責任等其中也不乏正確看待自己、鍛煉心理品質、善于調節(jié)情緒、磨礪堅強意志;能夠承受挫折、勇于開拓進取、塑造良好性格、陶冶高雅情趣、培養(yǎng)愛國情操、增強自律能力等與中學生心理密切相關的內容。
二、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課堂情境,加強學生心理體驗
在課堂中,教師可緊密聯(lián)系課文內容,就當前學生關心的敏感問題、熱點問題、疑點問題展開討論。以《學習要獨立思考》為例,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可組織學生專題討論:為什么學習應獨立思考?學生通過思考,暢所欲言,最后對“學習為什么要獨立思考”這一問題有了正確的理解:學習是勞動,并且應當是充滿了思想的勞動。學習也是一種艱苦的腦力勞動,會遇到很多挫折和困難,只有學會獨立思考,才能學會知識,學會學習,從而使學習成為一種愉快的勞動,成為自己自愿地、熱心地、專心致志的勞動。教師引進辯論這種學生很感興趣的方式,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辯論既能活躍學生的思維,又能培養(yǎng)學生道德判斷、辨別是非的能力。例如在教學中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是在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起來的。學生喜歡的學科,通常就是他們學得好的學科。筆者在教學中利用教材內容的新異性、懸疑性、差異性、不確定性,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好奇心。教學時,圍繞教學目標,在學生充分明理的基礎上,結合課文實際,設計一些正面的、反面的和似是而非、容易混淆的問題,讓他們進行辨析,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增強學生培育健康心理的自覺性
如果根據(jù)內容要求,自編或讓學生創(chuàng)編一些短劇,并讓他們在課堂上即興表演,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高年級學生中已經出現(xiàn)了與家長交流的障礙。在教學《孝敬父母》一課時,教師可采用心理短劇的形式,對學生進行“理解父母,了解父母”為主題的心理教育活動。首先,分組以“父母的煩惱”為題進行討論。接著,讓學生選出典型的父母的煩惱,并以此為主題,設計情節(jié),分配角色。然后,進行心理劇的演出,并評出“最理解父母表演獎”。通過心理劇的演出,不管是表演的同學,還是欣賞的同學,都加深了對方面的理解,對父母的情感有了更深的體驗。再如,講到“正當防衛(wèi)”時,筆者先講述一個案例:一個青年人回到家,突然見院子里,一個人手拿刀子,正向他父親刺去,青年人拿起地下的扁擔,沖過去當頭把案犯當場打重傷。這青年人的行為是否正當防衛(wèi)?筆者讓學生先討論后發(fā)言,大家認為是正當防衛(wèi),筆者又問為什么只打頭,不打手,不打腳?這是正當防衛(wèi)嗎?讓學生從書中找出理論根據(jù),得出結果。
四、化解心理困擾,適時對學困生給予個別幫助
教師要善于觀察、了解和理解學生的情緒、情感。對于學生在學習中出現(xiàn)的疲勞、緊張、懶散、分心、煩躁、厭倦等情緒,要善于因勢利導地進行調適、疏導,并隨機處理各種突發(fā)事件,使學生能較長時間地保持平靜、愉悅的心態(tài),從事有效的學習活動。教師要對學習困難生進行個別教育,幫助其改進作業(yè)方法,提高學習技能與自信心,以及對學習的積極態(tài)度。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中學生物有青春期教育的知識點,但教學中一閃而過甚至忽略不教或讓學生自己閱讀的現(xiàn)象卻不少,學生不能從正規(guī)的途徑獲取性知識和正確健康的性心理,不能正確抑制性的沖動,就容易發(fā)生問題,阻礙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青春期發(fā)育特點的同時,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戰(zhàn)勝性沖動。破除學生在性問題上的神秘感,改變對性的無知與困惑,使學生形成良好健康的性心理。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師資的缺乏,這是人人共知的事實。所以,思品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無疑是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途徑?,F(xiàn)在社會的發(fā)展趨于多元化,人的發(fā)展也由單一型轉為多樣型,所以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難度是比較大的。思品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貴在潛移默化,貴在“潤物細無聲”,它更多的時候是內隱的、暗示的、濡染的,所以很值得提倡。但只要我們認真學習、勇于探索,一定能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推上新臺階。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qū)馬街初級中學 74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