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婷
【摘要】法律英語作為英語中的一種,由于法律本身的特殊性,其語言特點具有規(guī)范性和準確性,這樣才能保證法律的嚴謹程度,但是在某些方面,在對法律英語進行翻譯的時候,也可以使用模糊語言,人們需要對法律英語中模糊限制語的用處進行確定。本文根據(jù)法律英語的特點,從模糊限制語(語用功能)方面來對法律英語翻譯中的模糊語的運用進行分析。
【關(guān)鍵詞】模糊限制語 法律英語翻譯 模糊語
前言
法律英語屬于行業(yè)英語范疇,其專業(yè)性比較強,涉及到的固定術(shù)語也相對比較多。在法律英語單詞當中,包含著確切詞語和模糊詞語,這兩種詞語代表了語言的精確性和模糊性,一般情況下,準確性是清楚的對某一內(nèi)容進行表達,而模糊性是指在某種特定情況下,對某種范圍進行確定。在法律英語中翻譯中,大部分使用的是確切詞語,但是根據(jù)所對應(yīng)的內(nèi)容,也可以使用模糊限制詞語,兩者的相互結(jié)合可以使法律英語翻譯的內(nèi)容更加貼近實際,從而達到良好的應(yīng)用效果。
一、法律英語的特點
法律作為一種由國家認可并且強制實施的社會規(guī)范,其本身具有嚴格的要求,不管在法律條例還是在語言表達當中,必須要保證其嚴謹性,而所對應(yīng)的法律英語,也保持了法律所應(yīng)有的特征,作為英語中的一個分支,法律英語翻譯不僅要符合法律的特征,更要符合英語的特征,但是在特殊情況下,在法律英語翻譯中也可以使用相應(yīng)的模糊詞語,但是其使用的地方和范圍一定要嚴格把握,根據(jù)以上敘述可以知道,法律英語具有這樣幾個特點:
1.法律英語翻譯有著專業(yè)的法律術(shù)語。同樣的英文單詞在不同場合的翻譯下,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意思,部分英語單詞在法律英語的翻譯當中,已經(jīng)作為專業(yè)的法律術(shù)語來進行使用,并且不能進行更改。比如alibi在平常生活中可以翻譯為“借口”,但是作為一個法律術(shù)語,其代表的意思為“不在犯罪現(xiàn)場”,另外還有box,這個詞語在日常生活中被翻譯為“盒子”,但是在法律當中就被翻譯為“證人席”。
2.法律行話。不管在哪一種行業(yè)中都有因職業(yè)而發(fā)展出來的行話。法律范疇的特性決定了其對嚴謹性要求比較高。法律英語發(fā)展過程中也逐漸形成了各種各樣的行話。這些行話代表了法律英語的專業(yè)性,比如burden of proof就是舉證責任的意思。
3.嚴謹性。在法律英語當中很少使用hereby(據(jù)此)和whereby(憑借)等古舊英語詞匯,這代表了法律英語的嚴謹性。
4.模糊詞語的使用。法律英語在模糊詞語中應(yīng)用比較普遍。在法律英語當中,模糊詞語一般是使用在法律條文中不能準確表達其語意的情況下,一般是使用在數(shù)量、特征和程度上,比如roper,reasonable,more than,serious等。這些英語單詞不能表達出準確的情況,但是符合法律英語的準確性,在法律英語中具有普遍認可度。
二、模糊語言在法律英語翻譯中的作用和翻譯方法
1.模糊語言在法律語言翻譯中的作用。首先,對于法律中不能準確表達其范圍的地方,模糊語言的使用,可以使相應(yīng)的法律文本的意思變得更加全面,使其表達的范圍更加精確;另外,由于我國在法律法規(guī)的制定上,仍舊存在有一些漏洞,為了防止不法分子鉆其漏洞,需要模糊語言的使用來使法律更加嚴謹;法律文本具有較高的嚴謹性,大部分語言不能進行更改,但是這種不能更改不是絕對的,在法律英語翻譯當中使用模糊法律可以增強法律英語的靈活性,使執(zhí)法人員有著更大的回旋余地,保證執(zhí)法的順利進行;最后,在法律文本中,部分語言較為直接,在敘述的時候會帶給人一種生硬的感覺,使用法律模糊語言可以改變這種情況,緩解其中的尷尬局面。
2.模糊語言在法律英語中的翻譯方法。
(1)模糊性直譯。這種翻譯方法比較直接,其應(yīng)用原理是用一種模糊語言來直接翻譯另外一種模糊語言,比如在美國憲法》中的序言部分,其中的perfect,common和general就可以被直接翻譯為“完善的”、“共同的”和“公共的”。
(2)模糊性意譯。這種翻譯方法是指用一種模糊語言的意思,來對另外一種模糊語言進行翻譯,兩種語言的概念雖然不同,但是所代表的意思是一樣的,能夠讓人們對整體翻譯具有正確的認知,同時,對法律文本中的意思并沒有影響。比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第四十五條當中,就可以采用模糊性意譯的方法,將“六個月以上十五年以下”翻譯為not be less than 6 months and not more than 15 years.兩者代表了同樣一種意思。
(3)省譯法。當法律文本當中存在部分近義詞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來進行翻譯,近義詞之間的連用,是為了強調(diào)這幾個詞語之間的微小差別。比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第一百二十五條中的“誠實信用原則”,如果按照原意可以翻譯為“the principle of honesty and good faith”,但是這種翻譯十分繁瑣,利用省譯法,可以只翻譯誠信和信用兩個詞語中的一個即可。
結(jié)束語:法律英語的特點決定了其翻譯過程中對嚴謹度和準確性要求比較高。傳統(tǒng)翻譯觀念的制約,使法律英語翻譯中仍然面臨諸多困境。在對法律英語進行模糊翻譯的時候,需要根據(jù)其中的特定情況,來進行模糊翻譯,這樣才能夠體現(xiàn)出法律的嚴謹性和權(quán)威性。對于法律英語中模糊語的應(yīng)用,需要人們慢慢探索,才能完善法律英語的運用方法。
參考文獻:
[1]湯洪波.法律英語的模糊性及其翻譯策略[J].科技信息,2011,(36):532-533.
[2]王芳.法律英語的模糊性與翻譯教學策略[J].經(jīng)濟研究導(dǎo)刊,2013,(11):25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