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淼
【關鍵詞】 高中;新課改;歷史教學;教學
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08—0061—01
隨著新課改以及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傳統(tǒng)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不足愈發(fā)明顯,很難滿足新課程理念以及學生的需求。這就要求高中歷史老師在領會新課程理念和目標的基礎上,認真反思歷史教學的現狀,把課程目標轉化為老師的日常課堂教學行為,突出歷史教學的情感性、人文性、歷史性和文化性,讓學生不僅喜歡歷史,更喜歡歷史課程,真正地改善歷史教學的質量。
一、樹立全新的歷史教學理念
在傳統(tǒng)教學理念下,大部分歷史教學就是向學生講授歷史知識,因而日常課堂教學中學生只是在被動地接受知識,導致學生不喜歡上歷史課,教學效果很不理想。新課改以來,素質教育、以人為本逐漸成為教學的共識并擺在了最重要的位置。筆者認為,在新形勢下,高中歷史教師應當樹立全新的歷史教學理念,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從課堂教學抓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首先,教師應積極轉變自己的歷史教學觀念。教師要在對歷史知識和歷史教材內容深入理解和把握的基礎上,能夠駕輕就熟地運用教材,使歷史教學成為一個體系。在教學中應樹立全新的歷史教學觀,讓課堂成為學生為主角和主體的課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程度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此基礎上教師起到一定的引導和組織作用,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輕松、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
其次,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以身作則,學會用新的觀點、新的角度、新的理念來看待、分析、評價歷史問題,發(fā)揮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調動學生的參與性。比如,對于如何看待斯大林“放棄”新經濟政策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不僅從現在的角度來做出“利用行政手段管理經濟,排除市場經濟存在”所導致的經濟滑坡的不合理性的評價,更要讓學生放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去評價,來進一步看到“放棄”的合理性。
二、創(chuàng)新歷史教學方法
高中歷史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包括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類別。實現這三個維度的目標,尤其需要教師從這些目標出發(fā),轉變、創(chuàng)新歷史教學的方法。高中歷史教學方法十分多元化,可以運用情景教學法、問題教學法、系統(tǒng)歸納教學法、圖片信息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等等。比如,在講“紅軍長征”的時候,教師可以將收集的相關圖片、歷史記錄片等進行播放,讓課堂教學情景化,不僅有助于知識的教授,而且還有助于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
高中歷史教學知識點十分龐雜,這就要求教師要幫助學生理清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系統(tǒng)歸納進行教和學。比如,教材中關于“新航路影響體現”的總結十分教條和籠統(tǒng),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世界市場的聯系、人類文明的交流、資本思想的傳播、殖民的擴張和掠奪四個方面來歸納概括,這樣的歸納層次性、條理性、邏輯性十分強,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再者,知識的傳授只是培養(yǎng)能力的手段,通過搭建問題教學模式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可以促進學生養(yǎng)成主動思考和探索的習慣。比如,在教授“太平天國運動”這一課時,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你認為如果不發(fā)生天津事變太平天國運動會失敗嗎?”讓學生們紛紛各抒己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知識和理解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完善歷史教學評價體系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學習要求都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歷史教學體系相應地也應當有所改變,逐漸加以完善。高中歷史教學評價應將過程與結果緊密結合起來,將學生學習知識的情況與學習過程、方法掌握、情感態(tài)度體驗、歷史思維、價值觀培養(yǎng)緊密結合起來,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結合起來,將教師評價、小組評級、學生之間評級緊密結合起來。此外,新的歷史教學評級體系還可以在傳統(tǒng)考試評價之外適當引入一些表現性的評價手段,比如加入歷史調查評價(指學生通過搜集史料等歷史調查的方法,考察、分析、評價有關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形成的調查報告等)。通過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形成科學、全面的評價體系,也必定將給歷史課堂教學帶來新的活力。
當然,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是一個系統(tǒng)性、復雜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新形勢下,高中歷史學習應當是一個從感知歷史——積累歷史知識——加深對歷史和現實理解的過程,逐漸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歷史觀念和人文素養(yǎng),最終實現新課改對高中歷史教學的要求。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