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強
學校文化是學校發(fā)展的靈魂,學校精神則是學校文化的核心,是凝聚師生的關鍵所在,起著方向和引領的作用。在接任菏澤市開發(fā)區(qū)佃戶屯中學校長之后。經(jīng)過挖掘、整理,提煉出“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學校精神,確立“建設讓人民滿意的卓越學?!钡陌l(fā)展目標,規(guī)劃學校發(fā)展的卓越課堂、卓越德育和卓越文化建設“三大”戰(zhàn)略,以及幸福校園營造和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兩大”工程。
一、營造濃厚校園氛圍,讓卓越文化“助推”學校發(fā)展
為了把卓越精神落到實處,讓卓越成為習慣,讓習慣鑄就卓越。讓師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卓越文化的熏陶,學校營造濃厚校園氛圍。從而讓卓越精神成為學校發(fā)展的“助推器”、指引方向的“導航燈”,以及團隊和諧的“黏合劑”,喚醒學校發(fā)展的內在動力,推動學校變革轉型,促使教育教學質量獲取大幅提升。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方面:一是在校門口為“心中有理想。勤奮有作為”的師生建立“卓越墻”:二是在“卓越門”兩旁書寫對聯(lián):“做卓爾不群之人,行超越自我之事”;三是建立“卓越廣場”,卓越門旁建立“致遠石”:四是建立展示師生群星璀璨的“星光墻”,撰寫校長寄語:“潛心教育。一片深情育桃李;春華秋實,群星璀璨報春暉。星光在這里閃爍,卓越從校園起航”。站在“星光墻”前,可以觀瞻“教師風采”、“學生風采”的彩照,瀏覽學生寫給老師的頒獎詞;欣賞“合學之星”、“管理之星”、“進步之星”、“激流勇進之星”、“蟾宮折桂之星”和“卓越之星”展示。
二、結緣“合學教育”理念。讓卓越創(chuàng)建“搭上”教育“動車”
“合學教育”是以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為目標。以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為前提、以多領域重要細節(jié)的“微改良”為切入點、以惠己及人和合作共贏為主導理念的教育。按照“慣例”,班集體就像一列奔騰的火車,教師是“火車頭”,拉著學生走。而依照“合學教育”理念,像火車動車那樣,實行“多機拉動”,每節(jié)車廂都加有動力,老師不再當“火車頭”,而是發(fā)揮學生合作學習小組(兩人一小組,四人一大組)的作用,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小的“火車頭”。學生若有問題,可以問組內的合作伙伴;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問大組的組長;大組不能解決的問題,最后可以問教師。
三、采取多項有力舉措,讓卓越精神“激發(fā)”發(fā)展活力
學校采取如下有力措施:一是強化文化引領。圍繞“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學校精神,在師生中開展講座、主題班會、演講比賽、征文比賽、報告會等活動,以卓越為標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引領師生的價值取向和實際行動,讓卓越成為一種習慣。引領師生描繪學校發(fā)展藍圖。形成“建設讓人民滿意的卓越學?!钡陌l(fā)展愿景。二是做好制度保障。學校積極推進現(xiàn)代管理制度建設,制定重過程、看實績的評價激勵考核辦法,成立督導室,專門負責考核辦法的落實:著力制定、修訂和完善各項規(guī)章制度,堅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財,通過制度創(chuàng)新、管理創(chuàng)新,真正轉變作風、提升效能;推動教職工代表大會、家長委員會的制度建設。實行全員聘任制和目標崗位責任制,建設充滿活力、富有效率的學校管理新體系。三是改善育人環(huán)境和辦學條件。學校多方籌措資金,硬化校園路面,解決出行難問題;修通下水道,新建水沖式廁所,修繕學校大門,鋪設現(xiàn)代化標準的塑膠操場,新建網(wǎng)絡中心、錄播教室、云教室和多功能教室,多媒體升級為觸屏式教學一體機,啟用新教學樓、宿舍樓和餐廳樓,設計修建“卓越廣場”。加強校園綠化和文化建設,營造干凈、整潔,以及充滿濃厚文化氛圍的校園。四是著意人文關懷。增強教師的價值感,是學校人文建設的重心。學校及時發(fā)現(xiàn)教師的長處、優(yōu)點和突出表現(xiàn),通過短信、QQ群、微信、工作簡報等栽體,用“點贊”形式予以弘揚;關心教師工作、生活冷暖,幫助教師解決實際困難。
四、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讓卓越課堂“引領”質量提升
學校在狠抓師德建設、激發(fā)教師工作熱情的同時,統(tǒng)籌規(guī)劃、改革創(chuàng)新,以優(yōu)質教研常態(tài)化為引領。以抓規(guī)范為基礎,著力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進而打造卓越課堂。為了尋找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路徑,堅持“兩條腿”走路。即走出去和引進來,同時積極探索基于課堂的“優(yōu)質教研常態(tài)化”校本教研模式,提出“改前課-研討-改后課-再研討”的“雙改課”教研模式。要求教師基于“目標、策略、評價”視角審視課堂,從“知識、思維、表達”角度研討教學,不斷磨課、研討,在教研中磨煉、碰撞、收獲和成長。課堂教學摒棄華麗、熱鬧的模式,強調有效教學策略回歸常態(tài)課堂,追求教學策略運用的實效。小組合作學習、合作復習、走走停停、問題引領、答案引領、提分計劃等,成為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更加關注學生,讓教學回歸課堂、返璞歸真、脫離虛華、務求實效,促使教學效果突顯,快速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學校成立學術委員會,以校本教研課題研究項目組的形式引領學校教學改革,研究成果由全體教師以教改實驗形式予以推廣。同時形成重視教育科研、以科研成果促進教學改革的良好氛圍。學校開足、開齊所有課程,減少課外作業(yè)量,真正把時間還給學生,落實兩個大課問、一個活動課,把健康還給學生。實行教學過程的精細化管理。具體落實教學常規(guī),開展教學內容“月月清、周周清、天天清、課課清”的“四清”活動;每次考試之后,實施提分計劃,師生做好質量分析,及時進行教學矯正。
五、抓好學生自我管理。讓立德樹人“主導”學生發(fā)展
學校堅持“立德樹人,德育先行”,特別強調觸動心靈的德育,注重文化引領,開展做出來的德育,為學生發(fā)展鋪路、搭橋。按照初中德育總體目標和學生心理特點,以及年齡結構和成長規(guī)律,確定“習慣、感恩、自信、理想”為主題的德育內容和要求,分時段實施德育教育。形成目標遞進層次,縱向、有序地開展德育工作;結合班團隊活動、思品課、社會實踐和各學科滲透,進行德育教育,使之橫向結合,由此形成最佳的教育合力。學校將習慣教育放在德育教育的首要位置,以“讓習慣鑄就卓越,讓卓越成為習慣”為目標,定期開展“向不文明行為告別”、“校園無紙片”、“愛護公物”、“節(jié)約水電”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等行為習慣。在德育教育形式上,學校主推學生自我管理,喚醒學習內動力,弘揚學生的擔當精神。激發(fā)學生的仁愛之心,喚醒學生的人性之美。學生的自我管理表現(xiàn)在學習和生活等各方面,除了衛(wèi)生、紀律、兩操、就餐、就寢等自我常規(guī)管理之外,開學典禮的主持與組織、運動會的裁判與編排、開展各種文體活動、召開主題班會、主持家長會、組織國旗下的講話儀式等,均由學生獨立或在教師指導下完成。通過學生自我管理。教師驚喜地發(fā)現(xiàn),盡管初中生年齡尚小,但潛能是無窮的,大膽放手,讓孩子自由飛翔,必能收獲燦爛的陽光。
(作者:山東省菏澤市開發(fā)區(qū)佃戶屯辦事處中學校長)
[責任編輯:嚴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