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強
【摘要】本文以高中通用技術必修2第四章第二節(jié)第一課時《控制系統的基本組成與工作過程》為例,談一談構建通用技術個性化學習平臺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通用技術;個性化;學習平臺
隨著高中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高中通用技術課堂的教學形式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向著縱深、高效方向不斷發(fā)展,我們深深的感悟到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堂教學成熟的韻味。但對于硬件配備相對比較薄弱的農村學校來說,幕課課堂、平板課堂、信息化技術下的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教學方式的使用,實現起來有一定困難。反觀以上幾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都是以實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為最終的教學目標,那么我們如何在現有硬件基礎上追隨教育改革的步伐,為學生架構通用技術個性化學平臺呢?下面我結合高中通用技術必修2第四章第二節(jié)第一課時《控制系統的基本組成與工作過程》來談一談構建通用技術個性化學習平臺的幾點思考。
一、徹底更新教學理念,構建個性化學習平臺
《控制系統的基本組成與工作過程》是高二年級第四章第二節(jié)的教學內容。本課力求在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中,讓學生掌握開環(huán)控制系統的基本組成和工作過程,學會開環(huán)控制系統方框圖的畫法,了解閉環(huán)控制系統的基本組成和工作過程,體驗合作探究、動手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同時,還鍛煉學生設計與制作的思維能力。
教師提問:自動門的功能有哪些?學生回答:方便、省力……(無人時,常關;有人時常開。)
教師提問:自動門由哪些部件組成?學生回答:門、滾軸、軌道……(門、電動機、控制器、傳感器)……類似于以上形式的教學設計被當前部分教師所采用,這種環(huán)環(huán)緊扣的教學,使一節(jié)課順利流暢,但一節(jié)課上完我們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fā)現多數學生感覺課堂枯燥無趣。
這種情況的出現究其原因是大部分通用技術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還未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對新課程理念、課程標準一知半解,在預設時不僅會設想該怎樣提問,同時也會按照自己的預想推斷學生會如何回答,以及基于學生的回答又該給予怎樣的回應。這樣的設計將學生思維限定在“籠子”里,儼然成為戲劇的編劇和導演,是對教學中教與學認識的曲解,這樣的教學對學生的反應關注不夠,整個課堂會因為缺乏真實性而顯得僵化,真實感與親近感無從體現。
真實的課堂,會在一問一答中產生許多意外,在標準答案之外,衍生出多樣的答案,師生、生生間是在交流,并在交流互動中增強對知識的理解。因此要構建個性化學習平臺,應從徹底更新教學理念方面下功夫,讓學生的學習逐漸走向自主,讓教師教學方式服務于學生的學習方式。
二、制定適切教學目標,構建個性化平臺
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的基本目標是“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促進學生富有個性的發(fā)展”。通用技術課堂教學目標的設置應緊密圍繞技術素養(yǎng)這一核心,從學生發(fā)展、課程價值和社會發(fā)展等多維視角考慮,對學習者通過教學以后將能做什么進行明確的、具體的表述,要描述學習者通過學習后預期產生的行為變化。
“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培養(yǎng)學生成為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人”這樣的教學目標相對—節(jié)課而言突顯大而空,因為它可應用到任何一門學科,沒有寫出學生學習活動后的預期發(fā)展。合理的教學目標應定位為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要能反映出對學習者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活動后的預期結果、行為變化或完成某項學習任務后應達到的質量標準,既要有基礎性目標,又要有發(fā)展性目標,且目標描述要明確具體。例如:《控制系統的基本組成與工作過程》我們將教學目標確定如圖1:
三、靈活處理教材,架構個性化學習平臺
通用技術學科教學內容由于其自身具有知識內容寬泛,理論性內容相對淺顯的特點,對于高中通用技術教材我們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坝媒滩慕獭币馕吨處熢趥湔n時要采取相應的策略來處理教材,應根據形勢的變化和學生的實際,聯系生活用好用活教材,對教材內容進行科學的增刪、組合、重構等處理。
例如在《控制系統的基本組成與工作過程》一課教學實踐中,最大的問題是學生只對控制的現象感興趣,而不愿意深入思考控制的過程。如何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知識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精神,增強學生對控制技術的探究能力是本課的能力點。
對于書上所列舉的“自動門”案例,學生經過教師引導能夠有初步認識,但對于組成部分的理解還很膚淺。為此對于本節(jié)內容知識點的介紹我采用任務驅動自主閱讀來完成。我安排學生自主閱讀教材p105-p109,并完成學案練習題。
開環(huán)控制系統:不將控制的結果反饋回來影響當前控制的系統。
閉環(huán)控制系統:可以將控制的結果反饋回來與希望值比較,并根據它們的誤差調整控制作用的系統。
開環(huán)閉環(huán)的區(qū)別:1、有無反饋;2、是否對當前控制起作用。開環(huán)控制一般是在瞬間就完成的控制活動,閉環(huán)控制一定會持續(xù)一定的時間,可以借此判斷。
手動控制系統:必須在人的直接干預下才能完成控制任務的系統。
自動控制系統:不需要有人干預就可按照期望規(guī)律或預定程序運行的控制系統。
判斷:騎自行車——人工閉環(huán)系統,導彈——自動閉環(huán)系統,人打開燈——人工開環(huán)系統,自動門、自動路燈——自動開環(huán)系統。
四、巧妙設置技術體驗活動,構建個性化學習平臺
有一句名言是這樣說的:“我聽到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技術探究與技術試驗是通用技術課程的特色,也是培養(yǎng)學生技術素養(yǎng)的必要手段。設計教學體驗活動能充分體現“在做中學,在學中做”的教學思想,能夠使學生在真實的實踐體驗基礎上表達感受,領悟知識,形成健康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例如《控制系統的基本組成與工作過程》這一章節(jié)時的教學時,在觀摩體驗活動課時,發(fā)現學生對于“光控燈模型”的制作雖然有很濃厚的興趣,但一到動手實踐的時候就出問題了,連一些簡單的操作也不知道如何下手,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由于學生對電路的識別及實物插接不熟悉,有技術上的困難。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將制作項目改為“光控燈故障排查”競賽,采用典型故障排查的方法讓學生熟悉“光控燈模型”電路。實踐證明,巧妙設置技術體驗活動是提高通用技術教學有效性,構建個性化平臺的重要方法之一。
因此,個性化學習理念下的技術體驗活動,要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技能水平,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的活動,而且體驗活動的難易要適中,過程不宜過于繁雜,應本著通過活動體驗引發(fā)學生思維的宗旨。
總之,架構個性化學習平臺一項系統工程,通用技術教師,應不斷地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提升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應在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實踐體能驗教學等方面下功夫,并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和反思。
以上是我對通用技術教學的一點思考,有不妥之處請各位同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