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薇
【課時目標】
1.滲透“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的教育。
2.初步了解“讀后感”文體的一般表達方法。
3.能寫一篇規(guī)范的“讀后感”文章。
【課堂重現(xiàn)】
一、引出話題,營造氛圍
師:同學們,你們最近在讀什么書呢?
生(紛紛舉手):《中華上下五千年》《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貓武士》……
師:讀書是件快樂的事,老師也喜歡讀書,有時為了留住讀書時的感動,我會把它寫成讀后感!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怎么寫讀后感。
【點評:課始,教師營造一種潤澤的氛圍,喚醒孩子們的閱讀體驗,將孩子們自然而然地引入到特定的習作主題——寫讀后感,為下面的寫作點撥“鋪路搭橋”?!?/p>
二、對話交流,層層深入
對話1:是不是讀過的每一篇文章都能寫出讀后感?
師:在聊怎么寫讀后感之前,我先拋出一個問題請大家討論:是不是你讀過的每一篇文章都能寫出讀后感?
生:我覺得不是,因為有的文章不好寫讀后感,有的寫出來沒有意義。只有那些讀后產(chǎn)生了一定感想的文章才能寫出讀后感。
生:我最近在讀《馬提與祖父》,書中講述了馬提祖父去世時,馬提與祖父的一場神奇旅行。我從書中明白了:我們愛的人會永遠活在我們心里。
師:你讀了書后受到了教育。其他同學還有什么想法?
生:我也覺得不是每一篇文章都可以寫出讀后感的。比如有的文章太深奧,我讀不懂其中的深意,就沒法寫讀后感。再比如說,我現(xiàn)在長大了,再讀小時候讀的書,覺得挺沒意思的,也不想寫讀后感。所以我覺得,比較有意義的、留給自己印象深刻的文章才可以寫讀后感。
師:說得好。也就是說,讀得懂的要寫,讀不懂的不寫;有意思的寫,沒意思的不寫。比如幼兒園小朋友讀的書,我們現(xiàn)在再讀,覺得有意思嗎?
生:沒有意思。
師:太淺了,沒味道。當你讀了一篇文章,你越讀越愛讀,讀著讀著,它激起你的一種情感,讓你很激動,也許是興奮,也許是憤怒,還可能是傷感??偠灾@篇文章或這本書使你的思想起了波瀾。
生:我特別同意老師的觀點。有時我讀了一本名著,心里特別激動,就非常想寫讀后感,可是拿起筆來卻什么都寫不出來,只是光有一種特別激動的感覺。
師:寫不出的原因是什么?
生:因為它太深奧了,當故事看還行,可是要分析起來,對我來說太難了。因此我覺得我們寫讀后感,就要選貼近我們生活的書,如《男生賈里》之類的,它不僅適合我們寫,還能寫好。
師:對,選對篇目很重要。這篇文章讀后要能引起你很多思考,使你有話想說,而且有話可說。如果看了沒勁,覺得不想說、沒讀懂,或者說不明白,就不適合寫讀后感。
【點評:從孩子的閱讀經(jīng)驗和閱讀實際出發(fā),為孩子構筑情感思維的交流平臺,調(diào)動寫作的情緒,進入健康的寫作狀態(tài)。】
對話2:讀后感中的“感”指的是什么?
師:我們再來看題,讀后感,“讀”指什么我們都清楚,那“感”指的是什么呢?
生:感受,感想。
師:用“感”再組些詞說說看。
生:感悟、感動、感觸。
(師根據(jù)學生組詞板書)
師:“感動”,使我有所感,情感開始波動了。哪篇文章使我感情波動了,我就可以寫哪篇文章的讀后感?!案形颉?,不僅有所感,還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可以寫。如果讀了一篇文章,感情上沒有波動,很一般,文章能寫好嗎?
生:不能。
師:對,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感而發(fā)的,寫讀后感要側(cè)重在“感”上,要讓內(nèi)心感受推著筆尖走。
【點評:通過組詞的方式,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感”的內(nèi)涵——內(nèi)心的感受,進一步增強學生自我的讀者意識,寫讀后感不是應付,不是作業(yè),而是為了交流閱讀的感悟,為了抒發(fā)閱讀的快樂?!?/p>
對話3:讀后感應側(cè)重哪方面?是“讀”還是“感”?
師:明確了什么是“感”,什么樣的文章適合寫讀后感,我再問問大家:讀后感應側(cè)重哪方面?是“讀”還是“感”?
生:我覺得應該側(cè)重在“感”上,因為光讀沒有感想就構不成讀后感。光“感”呢,也不能讓人知道你讀的是什么書。
生:我覺得重點應在“感”上,但也得略寫“讀”。
師:下面是一位同學讀了《馬提與祖父》之后寫的讀后感,想想它的側(cè)重點在哪里?
《馬提與祖父》讀后感
《馬提與祖父》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關于死亡的故事。
故事內(nèi)容是這樣的:爺爺雙目緊閉,面色慘白,躺在床上動也不動。親友們圍繞在旁邊,淚流滿面,但是,七歲的孫子馬提卻沒有哭。就在馬提望著天花板上的蒼蠅胡思亂想之際,突然聽見爺爺開口邀他去散步。于是在虛幻與現(xiàn)實的生死交界處,馬提與祖父展開了一段奇異的旅程。他們一起漫步田野,用褲子口袋抓魚,捕獲半黑半白的小馬——小搗蛋,穿越高高的向日葵林,尋找海盜遺留下來的寶藏……在這次奇異的游歷中,爺爺不斷縮小,從正常高度到跟馬提一樣高,而后到馬提腰際,最后,爺爺讓馬提將其吸到鼻孔里,從而進入了馬提的身體。
這本書寫得動人心弦,也很溫馨。它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深愛的人并不會真正死去,他們永遠活在我們心里。
生:他主要寫了“讀”的內(nèi)容,“感”就兩句話。
生:他在敘述一個故事,就像一個故事簡介。
師:這篇讀后感主要講的是書中的故事內(nèi)容,感想只有最后短短的兩句話。如果主要介紹這本書,干脆請人家看原著,不比你的介紹好嗎?(生笑)所以,我們強調(diào):讀后感應側(cè)重的是“感”,這是屬于你的獨特感受,也是你和別的讀者不一樣的地方。那么讀后感里“讀”是不是就不需要了?
生:不是,只有讀懂了才會有感,“感”的內(nèi)容全來自于讀。
生:“讀”也需要,否則人家不知道你讀的什么書,看你的文章就看不懂。
師:說得對,“讀”是“感”的基礎,“感”是“讀”的結(jié)果。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一篇優(yōu)秀的讀后感應該是“串”字形結(jié)構,上面的小口是“讀”的內(nèi)容,下面的大口是“感”的內(nèi)容,“讀”和“感”之間還要用一條主線巧妙地串起來。
【點評:五年級學生大多不會寫讀后感,一般會寫成“內(nèi)容簡介+一句話感想”的形式。通過實例研討,讓學生明白寫讀后感,“讀”是基礎,“感”是重點,并用形象的“串”字形結(jié)構幫助學生整體把握讀后感的結(jié)構,從而打開了通往本次習作的大門?!?/p>
三、實例研討,感悟?qū)懛?/p>
(一)名家作品探究
師:三個問題的討論,讓我們對讀后感有了一定的認識。下面我們就進入深層次的討論——怎么寫讀后感。你寫讀后感時覺得最困難的是什么?
生:“讀”的內(nèi)容好寫,但“感”我往往只能寫幾句,就不知如何下筆了。
生:我也是,所以寫讀后感我總擔心字數(shù)不夠,只好把“讀”的部分寫得老長。
(全班大笑)
師:看來,怎么寫好“感”是我們最困惑的地方。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請大家一起來讀一篇老師根據(jù)楊紅櫻阿姨的作品改編的讀后感,從中你一定會有所發(fā)現(xiàn)。(出示閱讀材料)
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
12歲生日那天,爸爸送給我一本書,書名是《魯濱遜漂流記》。書很舊很舊,封面已看不出顏色,還用透明膠帶粘補過。爸爸說這是他12歲那年爺爺送給他的。我翻開書,發(fā)現(xiàn)扉頁上有一行字“這是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
這是一本歷險小說,才讀了幾行,我就愛不釋手了。
小說的主人公魯濱遜是一個聰明機智而又具有堅強毅力的人。在一次航海中,因船觸礁,水手和乘客都淹死了,魯濱遜獨自一人活了下來。海浪把他卷上了一座荒島,魯濱遜以難以想象的堅強、毅力和勇氣,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勞動,開荒種地,砍樹建房,圈養(yǎng)山羊,修造船只,并搭救野人“星期五”。就這樣,魯濱遜度過了長達28年的荒島生活,終于等到了一艘英國船,離開了孤島。
我很喜歡《魯濱遜漂流記》的作者笛福在書中的一句名言:“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危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笔聦嵣系拇_如此:一個具有大無畏冒險進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也終將會成為一個成功者、一個英雄。
我也非常喜歡魯濱遜這個人物。我想象中的魯濱遜是這個樣子的:身著羊皮短衣短褲,腰間別一把小鋸、一把斧子,肩上掛著彈藥袋子,背上背一個筐子,掛一支鳥槍,頭頂撐一把又丑又笨的羊皮傘……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像魯濱遜那樣的人,一個探索者,一個發(fā)明家,一個善于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人。
我要好好地把這本書珍藏起來,等我有了兒子,我就把這本書再傳給他。
師:先看題目,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有兩個標題,一個大標題,一個小標題。
師:對,主標題與副標題。加上主標題感覺有什么不一樣?
生:加上大標題吸引了讀者的眼球,讓人想讀。
師:再看內(nèi)容,這篇讀后感依次寫了什么呢?哪部分是“讀”的內(nèi)容,哪部分是“感”的內(nèi)容?
生:先寫了書的來歷,接著寫書的內(nèi)容,最后寫自己讀的感受。
師:“感”究竟可以怎么寫?讓我們一起細細研究一下楊紅櫻阿姨作品的相關片段!
生:抓住原文中自己最受教育的內(nèi)容和最感人的情節(jié)展開議論,擺事實講道理。
師:引用文章中關鍵詞句,把自己領悟的道理寫出來。
生:作者還展開了聯(lián)想,想象了魯濱遜的模樣。
師:對,抓住文章主人公最精彩的行為、最閃光的語言來展開想象。(板書:點評人物)
生:作者還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想把這本書再傳給他的兒子。
師:表達真情實感?。ò鍟罕磉_想法)
【點評:由學生的寫作困惑出發(fā),選用孩子們熟悉的楊紅櫻的作品,較好地激發(fā)其探究的欲望,縮短了學生與“感”之間的距離?!?/p>
(二)學生作品探究
師:還可以怎樣寫我們讀后的感受呢?我們再來看一段文字,這是小李同學在學完《高爾基和他的兒子》后,為高爾基兒子寫的回信。你們發(fā)現(xiàn)沒有,這里面有三小節(jié)其實就是讀后感,他是怎么寫的呢?
爸爸,讀完您的信,我思緒萬千。你在信中的諄諄教誨,我已銘記在心。爸爸,您在信里說:“‘給,永遠比‘拿愉快。”生活中的我,正努力地感受著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上次,我的一位同學流鼻血了,我趕緊從口袋中掏出紙巾,為她擦去血跡。那位同學一個勁兒感謝我,媽媽知道了也一個勁兒地夸贊我懂得幫助同學了。要是你知道了這些事,也一定會表揚我的,對嗎?
爸爸,從您那意味深長的話語中我懂得了: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助人為樂,因為奉獻可以塑造愛。當同學們忘記帶文具時,愛就在你送出文具的一瞬間凝聚;當有人摔倒時,愛就在你伸手的剎那間綻放光芒;當有人悲觀消沉時,愛就在你鼓勵的話語中施展魅力……
生:小作者聯(lián)系了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談對“‘給,永遠比‘拿愉快”的理解。
師:這里聯(lián)系的是個人生活實際,還可以聯(lián)系社會實際;可以是教訓,也可以是收獲;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可以是相似聯(lián)想,也可以是相反聯(lián)想,甚至是相關的聯(lián)想。(板書:聯(lián)系實際)
師:繼續(xù)往下看,這是學完《裝滿昆蟲的衣袋》后,我們的語文課代表讀了《昆蟲記》寫下的感想,她又是怎么表達“感”的呢?
昆蟲學家法布爾千辛萬苦寫出傳世巨著《昆蟲記》,為人間留下了富含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知識寶藏。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后代做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喂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么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生:他對《昆蟲記》這本書進行了評價,還引用了魯迅先生的話。
師:對,在評論書籍時我們可以去搜一搜別人是怎么評價這本書的,看看能不能和你產(chǎn)生共鳴。如果可以,引用名人名句效果一定很好!(板書:評論書籍)
【點評:選用孩子們自己的作品,既鼓舞了創(chuàng)作者,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勝心,進一步縮短了學生與“感”之間的距離?!?/p>
(三)自主整理學習收獲
師:剛才我們聊著聊著,就聊出了寫好“感”的多種方法,同學們真是厲害!現(xiàn)在你們會寫讀后感了嗎?說說你的收獲。
生:開頭要交代讀的什么文章,最主要的內(nèi)容和初步的感受;中間部分結(jié)合感人的情節(jié),寫出具體感受;結(jié)尾,總結(jié)讀后的深刻感受!
生:“感”是寫作的重點部分,在表達感想、感受時,我們可以寫出領悟的道理,可以點評人物,可以表達想法,可以聯(lián)系實際進行對比,還可以評論書籍……
【點評:抽象的概念在學生的眼里變得具體起來,學生在探討中找到了寫好“感”的“方向盤”,寫作之路自然變得暢通無礙了?!?/p>
四、實戰(zhàn)練習,當堂反饋
師:光說不練假把式,下面我們就來試一試。最近我們五年級學生都在讀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讀本《血火記憶》,你讀了以后會有很多感受、感動與感嘆,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嗎?
生:看完這本書,我不禁想起了二戰(zhàn)時法西斯對猶太人的迫害與審判法西斯的紐倫堡大審判。這些讓世界所震驚的慘案都會有一個結(jié)果,那些作惡者都被送上了絞刑架??吹竭@樣的結(jié)果,人們才會覺得世界上有正義與善良。因此,一切作惡者只得作惡一時,而不能作惡一世。我覺得那些審判結(jié)果大快人心。
師:你能聯(lián)系相關事件發(fā)表見解,引發(fā)深層次的思考,贊!
生:日軍在南京城四處搶掠,無惡不作。他們竟然在一天內(nèi)殘害了我們五萬多名軍人和老百姓,用槍掃射,用刺刀亂戳,再澆上汽油焚燒,太殘忍了,太殘忍了!最讓人氣憤的是他們竟然還把殺人當作游戲,互相交換殺人方式來取樂,這簡直就不是人的所作所為。我們那些手無寸鐵的老人、婦女、兒童死得多么悲慘啊!看到這里時,我心痛得不得了。
師:聽出了你的憤怒,你把自己讀書時的真實感受描繪了出來。
生:南京大屠殺時期也有讓人感到溫馨的時刻。外國友人辛德貝格在大屠殺期間拯救了兩萬多中國難民,他勇敢地擔負起保護和救助中國難民的重任!為了紀念他,一位著名的園藝家還用了三年時間培育出一種美麗優(yōu)雅的黃玫瑰。讀到這里,我的內(nèi)心得到了些許安慰,同時也在默默地感謝著這位友人。雖然那些慘絕人寰的日子已經(jīng)過去了77年,但是那段歷史將永遠被我們銘記。
師:你能結(jié)合書中人物的閃光點進行點評,厲害!
生:看完《血火記憶》這本書,我痛恨日本侵略者,他們做了那么多傷天害理的事,在中華大地上犯下滔天罪行?,F(xiàn)在我們中國已經(jīng)越來越強大,我們再也不會像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了。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了報效祖國,讓歷史不再重演。
師:對,我們不會忘記歷史,也會更加珍惜現(xiàn)在的和平生活……
師:看樣子你們真的都會寫讀后感了。在寫作時,我們不必面面俱到,只要用上其中二至三個方法,將感觸最深的一點寫清楚就可以了。好,下課!
【點評:孩子們課前在老師的帶領下認真讀完了國家公祭讀本《血火記憶》,內(nèi)心有許多感觸,他們擷取讀書時的真實感受,調(diào)動了涌動心間的語言來表達“內(nèi)心的感受”。學生有法可循,有例可仿?!?/p>
附:板書設計
寫讀后感
點評人物(想象畫面)
表達想法(抒發(fā)真情)
聯(lián)系實際(進行對比)
評論書籍(引用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