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尾維
改革是發(fā)展的動力,動力的源頭在于創(chuàng)新的驅動力構建.“生本”理念是新課改的亮點,也是指導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發(fā)展的重要思想.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方式單一、僵化,陳舊的教學理念禁錮了教學的改革發(fā)展,因此,應認識到深化教學改革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本文立足于對“生本”理念的研究,就“生本”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的優(yōu)化,提出了若干建議.
一、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踐行“生本”理念的重要性
1.契合新課改要求,推進教學改革發(fā)展
新課程改革強調以“改革”為導向、以“創(chuàng)新”為驅動,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優(yōu)化教學方法、調整教學模式.“生本”理念是新課改的亮點,強調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小學生處于個性發(fā)展的特殊期,構建開放式、多元化的教學形態(tài),是新時期小學數學教學發(fā)展的重要方向.打破傳統(tǒng)單一、僵化的教學模式,是尋求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生本”理念要求小學數學教學要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構建多元化的教學形態(tài),實現(xiàn)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2.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構建積極、主動的教學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元素.以學生為本,要求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方法,轉而以學生的興趣激發(fā)為基礎,讓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之下,主動探究、主動思考,在問題分析、問題解決等過程中,培養(yǎng)良好的實踐能力和發(fā)散性思維.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一肩挑”的教學方法,弱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不利于有效教學的構建.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任務驅動式教學、探究式教學的開展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在學習中收獲快樂,在快樂中讓數學走進學生的生活,拉近與數學之間的距離.
二、“生本”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
1.互動交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推進合作交流活動的組織開展
教學是師生教與學的互動過程,突出教學的“互動性”,是踐行“生本”理念的集中體現(xiàn).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應積極構建開放式的教學氛圍,為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創(chuàng)造良好的內部環(huán)境.教師主動走進學生,學生大膽接觸教師,并以“問題”驅動教學,讓學生在問題探討、問題分析和問題解決中,理解數學知識,懂得知識的應用.例如,在“平行線認識”的課時教學中,為引出“新知識”,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以問題為導向的課時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讓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之下,實現(xiàn)熱烈的互動交流.因此,課時教學過程設計可以這樣:
教師:利用PPT,向學生展示若干圖形,并設置問題1:通過觀察,同學生能說出這些圖形的特點嗎?
學生:長方形、正方形、圓……(熱情很高)
教師:針對學生高漲的熱情,教師繼續(xù)設置問題2:學生們能基于它們的位置關系,進行分類嗎?
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通過溝通交流,完成分類任務.
教師:如果把正方形(長方形)中相對的線條無限延長,它們會相交嗎?
學生們:不會,它們永遠不會相交……
教師:為什么呢?哪位同學可以說一下其中的原因?(以問題引導學生嘗試對“平行線”的概括).此時,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要引導學生從合作互動中,找準知識點,并歸納成為學生可以認知和理解的知識.在問題的導向下,教學目標逐步實現(xiàn);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下,課堂氛圍更加積極向上,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方式,強化了開放式教學的構建,也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發(fā)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內在基礎.
2.實踐探究:走進生活,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
學生主體性的體現(xiàn),在于如何在實踐探究中,讓學生走進生活,在問題的解決中提供實踐動手能力.小學數學知識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數學知識的枯燥、抽象,都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在走進生活的過程中,學生實踐探究的是與自己生活緊密相關的生活元素,學生對數學的距離感拉近了,對于學生實踐探究的主動性增強了,這是有效數學教學的重要體現(xiàn).例如,在“混合運算”的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組織就可以將知識點與生活相結合,強化學生對運算規(guī)則等的學習和理解.小紅和媽媽去超市買文具,她買了3根鉛筆,每根1元;4本作業(yè)本,每本1.5元;2個橡皮擦,每個0.5元.小紅到收銀臺付款,那么她需要給收銀員阿姨多少錢呢?如果小紅給收銀員20元,會找回多少錢呢?
隨后,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動手列出計算式:(1)小紅需付款:3×1+4×1.5+2×0.5=10元;(2)收銀員阿姨找會:20-(3×1+4×1.5+2×0.5)=10元.
以學生的切身生活為元素,構建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問題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學生們在實踐探究中,逐步理解混合運算的規(guī)則:“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有括號,先算括號內的加、減、乘.這樣循序漸進地突破,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也確保了課堂有效教學的構建.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踐行“生本”理念,一是基于自身改革發(fā)展的內部需求;二是深化教學發(fā)展的有力之舉.在改革與挑戰(zhàn)并存的大背景之下,小學數學應著力于創(chuàng)新驅動力,依托“生本”理念,構建開放式、多元化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