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峰
每個人都有被大雨滴砸得很痛的經(jīng)歷,那么最大的雨滴到底有多大呢?在人類記錄中,最大的雨滴,其直徑在8.8毫米至1厘米之間浮動,這是科學家們分別在1995年的巴西和1999年的馬紹爾群島上空發(fā)現(xiàn)的。
1986年,云朵物理學家觀測到夏威夷上空熱帶風暴中的雨滴直徑達到了8毫米,這否定了之前科學家們一致認為雨滴的直徑不會超過2.5毫米的認識。但這些大雨滴只在云朵里翻滾,卻沒有落到地面上。
在早期的研究中,科學家們認為一滴直徑5毫米的雨滴壽命最多只有20分鐘。夏威夷上空熱帶風暴中的雨滴的直徑之所以能達到8毫米,是因為巴西熱帶雨林燃燒產(chǎn)生了較大的灰塵顆粒,雨滴的凝結(jié)核較大造成的。1999年,馬紹爾群島上空也曾出現(xiàn)過尺寸相似的雨滴??茖W家們認為這些雨滴的凝結(jié)核為鹽核,大海上空的云朵富含液態(tài)水,它們聚攏在一起頻繁碰撞便產(chǎn)生了大雨滴。
那么,雨滴能不能再大一點呢?雨滴是由云朵中的水蒸氣將灰塵、煙霧,甚至是鹽中的微粒捕獲之后形成的。因為水分子之間具有強烈的凝聚力,雨滴形成初期接近球形,并容易被風吹散。隨著雨滴在空氣中的前進,它會碰撞到其他同伴,融合成更大的雨滴,等到這些雨滴變得足夠大之后,才會落到地面上。
雨滴在下落的過程中,在自身的表面張力和大氣壓力的作用下改變了原來的樣子,變成了一顆四季豆或者一個漢堡上半部分那樣的上圓下平的形狀,有些直徑較大的雨滴,更像水母的傘膜。
當雨滴的直徑超過5毫米時,氣壓會完全克服水的張力,將雨滴分裂開。雨滴在繼續(xù)下落的過程中,還會因為吸收了其他的雨滴或者被其他的雨滴打碎而不斷變大或者縮小。即使是把我們砸得辣疼的雨滴到達地面時,直徑最大也不會超過2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