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沐
每天努力一點點,給自己再鋪一條不寬卻別有情致的青石板路,通向理想。
“你必須有一份不以此為生的職業(yè)?!睅啄昵翱吹絽菚圆ㄔ谀彻?jié)目中說這句話的時候,我剛剛拔了智齒,窩在沙發(fā)上忍受著麻藥剛失效引起的疼痛。
正琢磨著什么叫“不以此為生”的職業(yè),手機響了,甲方打電話要求修改圖紙。我忍著疼痛找來紙和筆,帶著笑意,記下甲方的修改意見,對電話那頭說:“好的,修改完之后給您發(fā)過去?!?/p>
在當時,建筑師或者說助理建筑師,是我賴以生存和養(yǎng)家糊口的職業(yè)。
去年,我打算回學校讀書,朋友都跟我說:“建筑行業(yè)太累了,不適合女生,不如換一個專業(yè),畢業(yè)之后去別的行業(yè)?!?/p>
我也想過這個問題,但是這些年來,除了做建筑設計,別的我好像什么都不會。建筑設計,是一份我不算討厭又得心應手的工作。換任何一個行業(yè),我都不知道如何開始,我的興趣似乎也不足以支撐起我的職業(yè)。于是,繼續(xù)讀了建筑系的研究生,繼續(xù)留在建筑行業(yè),繼續(xù)做建筑設計及理論研究。
有一次放學之后,我晃悠著穿過公園回家,在出口碰到了一個好朋友,也是之前的同事。看到我,他說:“真羨慕你。你畫圖的時候肯定沒有閑情在公園里散步,畢業(yè)之后別回設計院了?!?/p>
曾經我也討厭加班,不喜歡行業(yè)內的某些風氣。但是我想,畢業(yè)之后,我還是會做建筑設計。在這個領域,也許我一輩子都成不了婦孺皆知的建筑大師,也沒有什么經典作品流芳百世,但我跟所有學建筑的人一樣,有一個建筑理想。
事實上,有著建筑理想的這一批人,已經紛紛開始不再單純地做建筑。一個學長離開學校之后做影片剪輯,執(zhí)導的電影已經上映。一個學姐做的廣告設計屢獲大獎。有人自己開了創(chuàng)意廣告公司,有人做3D打印,有人出了自己的音樂專輯,還有人變身烘焙達人。不管怎么跨界,這些人,還是認為自己的第一職業(yè),是建筑師。
后來我也因為機緣巧合,走上了業(yè)余寫作這條路。當看到有人給我留言,說我“寫出了大家想說卻不知道怎么表達的東西”時,我有點不知所措。后來,很多自媒體轉載我的文章,再后來,紙媒轉載。
不熟悉我的人,會給我冠上一個“作家”的名號。而我依然覺得自己是在寫作邊緣的人。我會繼續(xù)寫字,但從來沒有考慮過以此謀生——我謀生的職業(yè),是建筑師;我的工作,是建筑設計,那份我做起來得心應手又能養(yǎng)家糊口的工作。至于寫作,我不以此謀生,卻想要以此終老。
曾經看過一個業(yè)余寫文章的女孩寫的一段話,大概意思是:同事問她為什么不辭職回家寫文章,她說原因有兩個,一是現在寫文章是興趣,一旦變成工作就不好玩了;二是她可以用現在的工資生活,不用每個月盼著稿費過日子,自然也不會去想怎樣寫才能拿到稿費的問題。
寫作對于我來說,也應該是這樣吧——不用它來養(yǎng)家糊口,才可以帶著不滅的熱情,自由而快樂。
為什么要有一份不以此為生的職業(yè)?這是一種未雨綢繆的人生技巧。若你不得不放棄現在所從事的工作,遠離駕輕就熟的行業(yè),還能生活下去嗎?這更是一種實現自己理想的技巧。理想,很可能要用一份不以此為生的職業(yè)作為支撐。
所以,如果你對于未來有不一樣的期望,即使“又窮又忙”,還是要記得自己的初心在哪里,沉下心來,每天努力一點點,給自己再鋪一條不寬卻別有情致的青石板路,通向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