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蘭
陳漫是北京女孩,小時候一直生活在北京大柵欄的四合院里,她最早是學美術而非攝影出身。兩歲開始就到少年宮學畫畫,從中央美院附中、中央戲曲學院再到中央美院,一路接受的都是科班的訓練,可以說在視覺方面已經受到了十分全面的教育,“畫畫對我來說是一件非常熟練的事情,是一個自己跟自己對話的過程,自己在家畫就行”?,F(xiàn)在即使拍攝工作繁忙,她也仍在堅持做中國傳統(tǒng)國畫的繪畫。因為向往新鮮事物,喜歡接觸人和觀察人,上大學后陳漫便選擇了和視覺有關的攝影。為《視覺》雜志拍攝一系列封面后,尚未大學畢業(yè)的陳漫憑借出色的專業(yè)水準和獨特的風格迅速成名,更是得到了眾多一線明星的青睞,成為他們的御用攝影師。
她鏡頭前的人物都個性十足——長城上披軍大衣的鞏俐,五星紅旗下敬禮的杜鵑,雪地嬉戲的胡歌、霍建華……也正是在她的鏡頭下,穿著男裝的范冰冰被打造成了“范爺”。大家說,大咖們都愛陳漫,因為她總是能把照片拍成每個人心里想要的樣子,“其實我每次拍明星,就是把他肉體的樣子、別人所期望他的樣子和靈魂三者結合在一起?!标惵@樣解釋自己的拍攝概念。
長期為多家時尚雜志拍攝封面,陳漫被冠以“時尚攝影一姐”的稱號,也成了諸多奢侈品牌和雜志的寵兒?,F(xiàn)在的陳漫漸漸從幕后走向臺前,也成為別人鏡頭下的“封面女郎”,但對她來說,無論是在鏡頭的哪個方向都還是在攝影圈里,并無太大的改變,“跟周星馳會演戲、籃球裁判會打籃球是一樣的道理”。中國風是她作品中最常見的元素,一次給雜志拍封面,她給流行天后蕾哈娜戴上了流蘇發(fā)簪和藏藍色的京劇頭飾,大膽地玩起了復古中國風。用陳漫的話說,中國人缺少自己審美的表達,而她只是把這塊空白給填補上而已。
工作時的陳漫和生活中完全不一樣,朋友都說她是“烏龜加閃電”,面對工作專注如男人,可生活上又充滿了北京人典型的慵懶勁兒。她很忙,幾乎一天一個城市的跑,拍攝的創(chuàng)意都是流動過程中在大腦里形成的。極其的嚴肅、極其的幽默、極其的性感、極其的冷靜、極其的東方和極其的西方,陳漫用六個“極”來形容自己的作品風格。問起對自己的哪件作品最滿意,她說沒有不愛的,“生一個孩子即使難看也得喜歡吧!”還自信地笑道,“下一個拍的都是最好的?!?/p>
Q:前不久你為胡歌和霍建華拍攝的一組照片很熱,靈感和概念是什么?
A:有時要把一個人拍得更像他或更符合受眾所需要的他,就需要一個同理心。很多人都覺得他們是CP,當時在北海道非常浪漫的環(huán)境,我把他們倆拍成一起開心度過了幾天的樣子,確實有略似、微似、好似CP的感覺。本來他們是和草泥馬接吻的,網友非常有才華把他們合成到了一起。他們是性格完全迥異的兩個人,一個活潑,自由隨性,可愛帥氣呆萌,另一個比較沉穩(wěn)安靜內斂,有時像大哥有時像大叔。打雪仗時也是一個人在調皮搗蛋,一個人默默地承受,我覺得這種結合還是符合大家的想象吧。
Q:你是范冰冰的御用攝影師,鏡頭下的她和其他人眼中的她有什么不一樣?
A:鏡頭前的她是一個專業(yè)度很高的人,我接觸她是拍平面比較多,她非常會拍平面照片,因為演戲和拍平面照片是兩回事,很考驗人。范冰冰對鏡頭的理解和對自己的了解結合得非常好。她平時特別隨性,隨性中又帶出可愛的個性。工作人員或我吃東西時她都會湊過來吃兩口,沒有明星架子,好像班里一個非常漂亮但有點傻大姐性格的同學。
Q:之前幫鹿晗拍的mv《甜蜜蜜》是你首次當導演,什么時候開始對視頻感興趣的?
A:其實不能算導演,我就是個攝像,把他拍美了,把別人認為他的天真無邪的“小鹿”范和別人喜歡他的細節(jié)拍清楚而已,包括眼睛、脖子、手、嘴和他的側面等,把他特別真特別純的那面順著音樂走一走鏡頭。因為沒什么創(chuàng)意,不能說是導演,唯一的創(chuàng)意就是最后大家收工了一走的鏡頭。視頻其實就是動態(tài)的照片,對于我來說是一個專業(yè)的延伸,也是我一直比較關注的,將來也會拍更多視頻。最近在太廟的展覽會有一個巨大的公益視頻。
Q:你的作品里有很多中國文化的元素,這和你從小生長在北京胡同有關嗎?
A:這個世界需要什么我就給什么,我也可以去國外做攝影師,但我覺得已經有很多白人拍白人的照片,外國人對外國人的理解已經很飽和了,我認為中國人需要有自己審美的表達,對于我的專業(yè)來說我是最擅長的??傊褪前葱杷o,缺少什么我就做什么,為的是平衡這個世界的需要。
Q:這次百威的包裝設計和拍攝有什么靈感?
A:新包裝的顏色和細節(jié)的改進我非常喜歡。產品標簽上的細節(jié)像人民幣一樣非常仔細,有很多線描的體現(xiàn)。整個包裝的顏色也非常完整,充分體現(xiàn)了來自美國的紅、白和藍這三種顏色的搭配,讓人眼前一亮,很鎮(zhèn)定又很亮眼。拍攝的概念就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一個非常時尚的女孩子從五六十年代一直到現(xiàn)代的裝束的轉變,同時她用太極動作來表現(xiàn)經過時間的醞釀、發(fā)酵而產生一個精品的感覺。
Q:又要設計又要拍攝,對你來說是挑戰(zhàn)嗎?
A:現(xiàn)在我的合作越來越多傾向這種,品牌也不像原來是為了一個純商業(yè)的追求。從品牌長遠的發(fā)展來看希望合作越長越好,越廣越好,希望和更藝術的表達相結合,這次百威給了我很大的空間。
Q:如果不做攝影師,你會選擇什么職業(yè)?
A:當中醫(yī)、廚師都可以。因為我媽媽是大夫,而且中醫(yī)就是用植物的偏性治療人的偏性,這是中國文化中天人合一做得最好的,而且也比較環(huán)保。廚師的道理也一樣,我現(xiàn)在做的也是廚師的工作,選材然后根據它們不同的性質賦予不同的佐料,變成各種各樣的作品,再給另外的人去享受,這個過程其實和攝影是差不多的。但廚師能真的讓人將作品吃到肚子里,產生一種關系,是比較真實的交流,這是我比較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