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舊城中的揚州當代私家園林

    2016-05-12 07:54:10鞠培泉
    風景園林 2016年10期
    關鍵詞:私家園林舊城造園

    鞠培泉

    舊城中的揚州當代私家園林

    鞠培泉

    在中國園林史中,以揚州園林為代表之一的江南私家園林占據(jù)及其重要的地位。在經歷很長時期的沉寂后,揚州舊城中又自發(fā)出現(xiàn)了很多私家園林。將這些當代私家園林置入中國園林的發(fā)展脈絡中,以園林測繪圖紙和對園林主人的訪談為研究素材,從土地和住房政策的變化、揚州舊城的歷史文化傳承以及傳統(tǒng)民居街巷體系等角度分析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私家園林在揚州舊城重新煥發(fā)活力的原因;通過與傳統(tǒng)園林的對比,總結了揚州當代私家園林的特征。從人與自然共生這個園林的核心問題出發(fā),認為揚州當代私家園林是中國園林發(fā)展的一種可能,這也是研究的意義所在。

    當代園林;私家園林;園林評論

    揚州是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建城以來,歷經興衰。明清時期,大運河的繁忙賦予了它最后一次輝煌,而皇帝的南巡更讓園林的興建達到了歷史高峰,沈三白得游,有“人生難遇”[1]之語??上?,隨著運河的衰微,近代的揚州也一同沉淪,園林不復舊觀,但直到今日,江南私家園林仍以蘇、揚二地為最。

    毫無疑問,這些殘留的私家園林是先人的饋贈——蘇州古典園林還是“文化遺產”。但這遺產其實更多指的是物質的部分,主人的逝去和時代的演進使得文化很難重現(xiàn)了;園林中熙熙攘攘的游人也讓“私家”二字顯得不合時宜。從這個角度看,今日的古典園林是以一種標本的方式存留于世,形雖在,神已逝。

    古典園林的沉寂有種種原因,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愿望并不會消失,近年來在飽含園林傳統(tǒng)的土壤中又萌發(fā)了新的園林,或可稱為揚州當代私家園林。本文試圖將其置入中國園林史的發(fā)展脈絡中,以園林測繪圖紙和對園林主人的訪談為研究素材,通過歸納、比較,對這些園林進行記錄和深入的分析,進而思考其與中國園林傳統(tǒng)的關聯(lián)。

    1 興起

    目前,營造私園已經成為揚州舊城的一種風尚。走訪中了解到舊城中已經有30家以上規(guī)模不等的“園林”,其中主人同意深入調查而面貌又較好的就有10余家(表1)。這些園林與舊城的肌理融為一體,它們的主人也同樣融于舊城的生活之中。但是,能否冠以“園林”的名號?還是有疑問的:今天還有私家園林存在的土壤嗎?而且, 很多“園林”略顯粗糙,即使園林主人于2009年自發(fā)成立的組織也只叫“綠楊人家庭園聯(lián)誼會”而已,庭園或庭院是否更合適?

    揚州傳統(tǒng)民居由庭院(天井)和房屋組成,它們是構成舊城肌理的細胞。在這樣的庭院中放上幾盆花,當然稱不上園林,至多是綠化的庭院。但如果主人拆去中間一進房子,如“箕山草堂”,或者拆除一側的廂房,如“同伊園”,——以擴大庭院的面積,則至少在主觀上,是有造園意圖的。實際上,大多數(shù)園林的主人并非原住民,他們在擇地時就有營造園林的打算,甚至是設計。為了治園,主人后繼又投入很多的時間和金錢。日夕見之,不斷修整、務求中意成了常態(tài),故這些園子常處于變化的狀態(tài),時有增減。這不禁讓人想起明人祁彪佳《寓山注》中的文字,而王世貞造園的心路也與此相似。從建成的面貌來看,很多園子里無論是疊石、理水,還是花木、建筑,乃至鋪地等細微之處,雖然有頗多瑕疵,但其中的認真勁和偶一閃現(xiàn)的精彩也不缺乏。因此,稱這些園子為當代私家園林是當之無愧的。

    1.1 時間

    與園林主人的訪談中,“二十年前”是他們常常提到的一個時間節(jié)點。造園的想法、行動,往往都追溯到20年前,即使實際造園開始于本世紀初。上世紀90年代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得以成為揚州當代私家園林興起的時間背景?讓我們梳理一下。

    1990年5月,《城鎮(zhèn)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為土地使用權有償出讓提供了具體依據(jù)。

    1991年11月,《關于全面進行城鎮(zhèn)住房制度改革的意見》明確了從公房的實物福利分配逐步轉變?yōu)樨泿殴べY分配的方向。

    1994年7月,《關于深化城鎮(zhèn)住房制度改革的決定》確定房改的根本目的是“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新的城鎮(zhèn)住房制度,實現(xiàn)住房商品化、社會化;加快住房建設,改善居住條件,滿足城鎮(zhèn)居民不斷增長的住房需求。”

    1998年7月,《關于進一步深化城鎮(zhèn)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宣布從同年下半年開始全面停止住房實物分配,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

    由此可見,土地和城鎮(zhèn)住房制度的改革是這一時期的大背景,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讓住房進入了市場化的軌道,同時也為普通居民提供了自發(fā)改善居住環(huán)境的可能和動力。

    此外,這20年還是百姓生活日益富足的20年,也是中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的20年。這恰恰是很多園主的真實寫照。經過多年的奮斗,他們累積了財富,有足夠的財力用于造園;桑榆之年,得以賦閑,又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治園。

    表1 部分揚州當代私家園林基本信息Tab.1 Basic information of some contemporary private gardens in Yangzhou

    1.2 地點

    如果說主人對園林的熱愛是當代私家園林得以興起的精神土壤,那這種熱愛是有傳承的,揚州園林的傳統(tǒng)正是阿爾多?羅西所說的“城市精神”。很多園主說,兒時的耳濡目染已經埋下了日后造園的契機(圖1)。

    另一方面,保存較好的明清舊城為造園提供了物質基礎。大多數(shù)當代私園均處于舊城,因為以平房為主的舊城先天上就比樓房為主的新城區(qū)具備更多的造園優(yōu)勢,比如“更接地氣”。在傳統(tǒng)民居中造園,院子或天井是現(xiàn)成的場地,而樓房想要營造出“空中花園”,就要受到面積、結構、氣候條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舊城之外自然也可以造園,但與舊城中的園林相比,似乎總缺少一種韻味,很難營造歷史的厚重感。畢竟,舊城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時間洗禮,這是它的優(yōu)勢。明王思任言“世物愈古愈妙”[2],清朝人用“樹矮墻新畫不古,此人必是內務府”來嘲笑暴發(fā)戶,所以古人營園,偏愛前人舊池館。放棄新城中的居所,專門到舊城中購地造園在調查中屢見不鮮。事實上,很多當代私家園林所處的地理位置頗具歷史涵義。如丁家灣、達士巷、灣子街等地名,都是有故事的,即使在歷史文化街區(qū)之外的園林,如缺口河的武靜園,亦可在《揚州畫舫錄》中找到“闕口”這個地名的相關記載。如此一來,園林位于某某街某某巷就比某某小區(qū)某排某棟要有文化得多。文字之外,很多園林還可以與前人相聯(lián)系,如金魚巷的逍遙苑,是主人的祖父,一位清代鹽商所留的祖產,其中寄托了許多對先人的懷念;而徐凝門元寶巷的箕山草堂,是主人購買著名經濟學家華生的祖宅改造而成,后來前主人的拜訪成了主人津津樂道之事。即使只是普通的民居,在修繕和改造時,也常常能發(fā)現(xiàn)歷史的饋贈。如陶園的主人在整修地面時就曾挖出一個磨盤(圖2),年代久遠,當是前任主人所用,于是作為鋪地的材料,平添了許多歷史感;若有留存的老樹、古藤,就更是一筆財富。

    2 特征

    從地點來看,揚州當代私家園林植根于歷史,但從時間來說,則生長于當代。因此,與古典園林相比,有傳承,也有很多新意,新舊之間又相互融合,形成了揚州當代私家園林的特征。

    2.1 小型化

    隨著時代的演進,城市園林的面積逐漸狹小似乎是一個大趨勢。中唐時期,白居易洛陽履道里宅園“地方十七畝”,尚認為“地窄林亭小”,而根據(jù)考古發(fā)掘,其實南側水面面積即達3 300m2;明清私家園林中,大型園林如拙政園,其主體的中部不過18畝(12 000m2),更出現(xiàn)如壺園、殘粒園等超小型園林。但是,揚州當代私家園林的面積更為袖珍,通常占地面積不過一、兩百平方米,罕有超過1畝(666.67m2)的。

    2 陶園中前人遺留的磨盤Predecessor’s millstone in Taoyuan Garden

    3 傳統(tǒng)民居模式與祥廬平面圖Pattern of traditional dwellings and plan of Xianglu Garden

    私家園林的小型化,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應歸結為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快速積聚。這使得在城市中占有大量土地變得越來越困難,而將大片土地建設為沒有產出的私家園林也顯得越來越不經濟。即使能夠建成,還有后續(xù)的事接踵而來——園林需要不斷的維護,在擁有私家園林之后,再投入過量的人力物力,對園林主人來說可能會是一種負累而非享受。因此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看,占地200m2以內的宅園最為常見。另一方面,揚州當代私家園林往往脫胎于傳統(tǒng)住宅,其中最普遍的形制是以三間兩廂為單元的院落式布局,沿南北軸線逐漸展開,每一單元稱為一進。但是,由于歷史的原因,一戶家庭占有大面積私有住房的情況極為罕見,而20世紀80年代以來,老城區(qū)住宅的產權關系又日漸復雜——一套完整住宅的產權往往被多人擁有。這時,繼承或購買一進住宅相對簡單,而一進的占地面積一般100m2多(圖3)。

    園林的小型化不僅表現(xiàn)為占地面積的減少,還體現(xiàn)在空間和園林要素等多方面,對主人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為了與窄小的空間相匹配,疊石時多取單個湖石或是貼墻疊置,偶有亭臺,也多為半亭、四分之一亭。甚至在選擇植物時,主人也刻意從小處入手:祥廬東墻之上原植有地錦(爬山虎),待爬滿墻壁后覺得葉片太大而置換為體量更小的絡石(圖4)。園林的游覽路線不得不簡化,經常與主人日常的生活軌跡重合,或者說園林中的路徑根本就是因主人的走動而形成,“園日涉以成趣”莫非就是這么回事?在狹小的空間中,夢溪小筑的主人專門改造了圍墻,在墻上設了一道假門,與門額上“通禪”二字共同激發(fā)游者的聯(lián)想,加大了景深(圖5)。

    2.2 大眾化

    對當代私家園林的主人來說,園林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僅是欣賞享受的所在,更是生活的居所。這讓人聯(lián)想起唐代的揚州,姚合在《揚州春詞三首》中就曾寫下“園林多是宅”的詩句。這句詩反映出揚州園林與住宅的密切關系,陳從周先生在《揚州園林》中談及現(xiàn)存的古典園林時也曾引用此詩。但細究詩意,還可以發(fā)現(xiàn)姚合試圖表達的另一層含義:揚州社會各階層的人都對園林有一種喜愛,同時都有造園的欲望、能力和行動,只有這樣才能“滿郭是春光,街衢土亦香”呀!當然,這只是詩人的美好祝愿,但借用到當代卻十分貼切。這些私園均是宅園,主人有商人、職員,有工程師、教師、公務員,也有攝影師、畫家,他們的出身、教育背景不一,經濟狀況和文化程度也有差異,可以說涵蓋了社會的方方面面。

    4 祥廬中的絡石China Star jasmine in Xianglu Garden

    5 夢溪小筑的假門False door in Mengxixiaozhu Garden

    6-7 夢溪小筑的植物與湖石Plants and rocks in Mengxixiaozhu Garden

    園林走向大眾一直有諸多的阻力。帝王對長生不死的追求一度讓一池三山成為禁臠;買山而居,是貴族的特權和風范;中唐之后,科舉制度為平民提供上升機會的同時也讓園林進入了更廣闊的天地,文人園成為主流,但造園的巨大花費對官員都是個困難;明清時期,終于有貧士或市井小民與園林的互動?!陡∩洝分猩驈驮枋龇蚱薅说拈e情記趣:或插花于瓶,或剪裁盆樹,乃至疊石植花,可以有若干“小經營”。寓居揚州時,沈氏夫婦財力有限,于是“用宜興窯長方盆疊起一峰:偏于左而凸于右,背作橫方紋,如云林石法,廛巖凹凸,若臨江石硯狀;虛一角,用河泥種千瓣白萍;石上植蔦蘿,俗呼云松。經營數(shù)日乃成”。這一做法可稱匠心獨運,迥異于今日留存古典園林中的假山,而沈氏夫婦,也有“終非富貴家氣象”[1]之嘆。若依此論,園林就有富貴家園林和普通市民園林之分。揚州當代私園的主人絕大多數(shù)都是普通的市民,于是市井生活完美地融入園林中,不論是亭臺、小橋,還是水池、草木,都浸染著主人的愛好和小心思,如夢溪小筑的主人將植根于地面的植物牽引、修剪,纏繞于湖石的孔洞之間,別具特色(圖6-7)。以此看來,這些私園更多繼承的正是沈氏夫婦的園林之風,是小經營而非大手筆,是親歷親為而非指揮若定,花費不在多而在巧妙,這樣普通人也可以享受園林。

    可是,園林不應該是曲高和寡的陽春白雪嗎?人人都能參與會不會顯得俗呢?

    園林當然不喜歡俗氣。明陳繼儒說園林有四難三易,“主人不文易俗”[3]即其一。但揚州自古就是一個商業(yè)休閑性的城市,歷史上的園林主人多從事商業(yè)活動,少退隱官員,這是與蘇州的極大不同。如個園的主人黃至筠,在園中遍植翠竹,取蘇軾“無竹使人俗”的詩句,以示自己的不俗。其實他是兩淮鹽業(yè)商總,一個大鹽商。在這樣的城市氛圍下,對世俗的東西就有了較多的容忍和接受。何況,“不文易俗”牽涉的是主人的修養(yǎng)而非身份,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掌握一定文化知識、具備一定修養(yǎng)的人理當增多。

    2.3 個性化

    下里巴人,和者眾多,但揚州當代私園并沒有千篇一律,這些園子因主人的不同而主題不一,各具特色,展露出個性化的特點。

    個性化萌生于古典園林的土壤之上。雖然是現(xiàn)代社會的產物,但私家園林從未走向工業(yè)化、標準化的道路,從擇地到設計、建造,常常與古人的程序不謀而合。主人在心中謀劃布局,在現(xiàn)場指點江山,與工匠朋友磋商研究,造好后不滿意又返工,都是經常出現(xiàn)的場景。很多園林建造時甚至沒有圖紙,可稱為“沒有設計師的園林”,倒也暗合了古代社會的傳統(tǒng)。

    只是個性化的萌芽一探出泥土,就開始偏離傳統(tǒng)的套路?,F(xiàn)存的揚州古典園林大多建于清代,雖然經歷了多次重修、復建,但大體以山水為園林的中心展開,疊石、理水、建筑、花木相互配合。與蘇州當代私園的文人化不同,揚州當代私園中,主人更多會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行事,或重花木,或喜流水,不拘一格??傊?,古典園林的模式并沒有簡單重現(xiàn)。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很多,比如占地面積的狹小,傳統(tǒng)工藝、材料的缺失等。但最為重要的是,仙境或與世隔絕的山林生活對當代揚州人而言已不再是人生的追求,因此也不再是園林設計的方向。大多數(shù)園主沒有長生不老的企圖,沒有仕隱之間的矛盾,也沒有超凡脫俗的意愿,他們造園的目的就是單純地享受自然,榮園中沿墻展開的狹長溪流便取代了傳統(tǒng)的“一池三山”格局(圖8)。于是個人的興趣、愛好、性格,都通過親力親為投射到園林上。

    園名的選擇是另一個很有意思的佐證,由于不涉及物質層面,更能反映主人的心聲。如陶園、王家小院,因主人的姓氏得名,有一些傳承的味道;更多的園林取主人的名得名,如祥廬、榮園、武靜園、萬青山莊、悅園,個人味更重;真賞園因主人愛好收藏得名;逍遙苑、逸苑的名字抒發(fā)的是主人頤養(yǎng)天年,逍遙自在的意愿;同伊園的主人信仰基督教,園名有等同于伊甸園之意;夢溪小筑的取名則蘊含深情,主人自述“內子籍貫錢塘,少時嬉戲浣紗于溪邊。自嫁于揚州,難得再見故鄉(xiāng)之溪水,遂以夢溪冠名,盼夢中再見那淙淙溪水,慰藉鄉(xiāng)思之愁……” 。

    古典園林,特別是文人園,取名是有一定模式的。通過文學典故,表達隱居之意是最常見的,如遂初園、拙政園、網(wǎng)師園等;以園林的特點起名也可以,如半畝園、壺園是說園小,片石山房、青藤書屋一見可知園中景物。當代私家園林則將注意力轉移到主人身上,園名平實直接地與個人聯(lián)系在一起,特別是那些因主人的名而非姓得名的園林,就像作者在作品上簽了個名一樣??梢哉f當代私家園林因主人而生,這樣鮮明的個人烙印,正是園林個性化的真實寫照和動力來源。同時,也反映出缺少積淀的事實,這一初生的園林還需要時間的歷練。

    3 意義

    揚州當代私家園林是中國社會發(fā)展的產物,它的興起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社會的進步。從造園的過程看,一定程度上延續(xù)了中國園林尤其是曾大放異彩的江南私家園林的傳統(tǒng),而又切合時代,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馮紀忠先生曾指出,“園林最主要是要從人和自然共生這個問題來看?!盵4]今天的風景園林、城市景觀,同樣適用這個道理。但是,在城市高密度的環(huán)境中如何構建自然景觀,當下仍是一個難題。大型的公園常常為政績所累,小型的開放空間則有千篇一律的問題,景觀被很多人等同于植樹種草。在舊城中,狹窄的街巷讓植樹種草都缺乏空間,遑論對人的思考,但這些園林,卻讓主人得以蒔花植竹,讓客人可以觀石聽泉,置身于其間,“覺鳥獸禽魚自來親人”,這難道不是中國園林傳統(tǒng)的本質與精神嗎?

    當然,以古典園林的眼光看,揚州當代私家園林還很粗疏,沒有千錘百煉的精巧,也常常缺乏歷史的浸染,更可以看到不少的遺憾和瑕疵。但另一方面,它們也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不乏藝術性和創(chuàng)造力,它們以一種新鮮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古城之中,而不是一個標本或化石。也許缺憾正是新生命的印記,所以每一點精彩都值得銘記。文人園剛剛萌芽時也是一樣稚嫩,最終長成大樹;沈復夫婦拋開仕隱的矛盾,單純追求園林之美的夢想也許會在當代開花。二十年后,或者一百年后,這些園子估計已經湮沒無聞,但也可能歷經滄桑,成為新的名園出現(xiàn)的契機。

    2015年,在揚州市文聯(lián)的支持下,園林主人們成立了揚州市庭院藝術研究會,這或許會鼓勵更多更好的當代私家園林出現(xiàn)。

    注釋:

    表1是作者根據(jù)調查走訪結果自繪;圖1由作者與建筑09白露繪制;圖2、5-7由建筑09陳皓拍攝;圖3、4、8由作者繪制。

    (References):

    [1](清)沈復著.俞平伯校點.浮生六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44,19-20.

    (Qing Dynasty)Shen Fu. ed. Yu Pingbo. Fu Sheng Liu Ji[M].Beijing: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1980:44,19-20.

    [2](明)王思任著.任遠點校.王季重十種[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13.

    (Ming Dynasty)Wang Siren. ed. Ren Yuan. Wang Jizhong Shi Zhong[M].Hangzhou: Zhejiang Guji Press,2010:13.

    [4]陳從周,蔣啟霆選編.趙厚均注釋.園綜[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4:487.

    Selected by Chen Congzhou and Jiang Qiting,annotated by Zhao Houjun,Yuan Zong[M].Shanghai:Tongji University Press,2004:487.

    [5]馮紀忠.人與自然——從比較園林史看建筑發(fā)展趨勢[J].建筑學報,1990,(5):43.

    Feng Jizhong. Man and Nature—On the Architectural Development Tre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ative Histor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J].Architectural Journal,1990,(5):43.

    Contemporary Private Gardens in the Old City of Yangzhou

    JU Pei-qua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gardens, Jiangnan private gardens represented by Yangzhou gardens occupy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osition. After a long period of stagnation, many private gardens rise in the old city of Yangzhou. Putting these contemporary private gardens into the development progress of Chinese gardens, researching on the mapping drawings and interviews with the garden owner,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 why private gardens rejuvenated in the old city since 1990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d and housing policy change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of Yangzhou old city and system of traditional dwelling and alley, and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s of Yangzhou contemporary gardens by comparison with traditional gardens. Starting from the core issue of man and nature symbiosis, Yangzhou contemporary private gardens are believed to be one possibility of Chinese garden development, which is the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lies.

    Contemporary Landscape; Private Garden; Garden Comments

    TU986

    A

    1673-1530(2016)10-0049-08

    10.14085/j.fjyl.2016.10.0049.08

    2016-06-01

    鞠培泉/1974年/男/江蘇人/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博士生,揚州大學建筑科學與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中國園林史(上海 200092)

    JU Pei-quan, who was born in 1974 in Jiangsu, holds a Ph.D. Degree in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Tongji University. He is a lecturer in College of Civi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Yangzhou University and focuses on History of Chinese Garden. (Shanghai 200092)

    修回日期:2016-07-15

    猜你喜歡
    私家園林舊城造園
    淺談舊城更新中建筑立面整治的策略與意義
    中華建設(2020年5期)2020-07-24 08:55:30
    壹 造園·納瑞集祥
    紫禁城(2020年3期)2020-04-26 05:19:52
    北京老城內私家園林的保護與利用研究
    江南園林造園手法在新中式園林中的應用初探
    清漪園賅春園造園藝術及園林審美探析
    風景園林(2017年5期)2017-10-14 01:03:44
    中國園林前世今生
    古典皇家園林造園藝術特征辯證評價——以諧趣園為例
    風景園林(2017年2期)2017-06-05 09:36:18
    中國城市新舊城空間規(guī)劃的歷史經驗
    揚州小盤谷私家園林建筑特色分析
    蘇州園林的美學特征
    青春歲月(2015年19期)2015-11-03 12:40:56
    开平市| 宜丰县| 河曲县| 云阳县| 刚察县| 澄迈县| 沧源| 呼伦贝尔市| 资源县| 宁安市| 运城市| 宿迁市| 双辽市| 盖州市| 克拉玛依市| 姚安县| 定边县| 古交市| 绥江县| 沛县| 贞丰县| 清流县| 普兰店市| 霍林郭勒市| 乡宁县| 韶山市| 靖江市| 靖西县| 原阳县| 墨脱县| 兰西县| 宝应县| 潞西市| 东莞市| 来宾市| 高淳县| 临颍县| 铁岭县| 开江县| 西贡区| 晋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