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林
(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6)
四川方言“告”字探析
陳雪林
(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6)
《四川方言詞匯研究》對方言詞義為“試”的[kau213]進行了收錄,并用“告”來作為其代替字。通過方言詞的詞義、音韻分析和文獻考證,“告”的本字應為“較”。
“告”;本字;探析
《四川方言詞匯研究》[1]后的附錄——“四川方言詞語例釋”把義為“試”的[kau213]用方言“同音”字“告”進行表示,并在“告”字下加短橫線,表示“無合適漢字書寫的條目”。四川方言的聲調(diào)一般情況下只有四個,以成都話為例,下引《四川方言詞典》[2]附錄中成都話聲調(diào)的調(diào)類調(diào)值說明:
普通話的去聲調(diào)“告”和四川話中詞義為“試”的[kau213]“同音”,是因為四川話的去聲調(diào)一般都是讀降升調(diào)(213),故“同音”。本文通過方言詞的詞義、音韻分析和文獻考證,“告”的本字應為“較”。
在《漢語方言大詞典》[3]中對“較”的第二個義項解釋為:“〈動〉量;比試。㈠冀魯官話。天津 [iɑu53]~~這塊布有幾尺,夠條褲子吧?、嫖髂瞎僭?。湖北隨州[k A u]。㈢贛語。江西南昌[kau35]這雙鞋你穿上~下大小。湖南平江[kau55]~下看,合適不?”。西南官話的湖北隨州方言、江西的南昌方言和四川方言表示“試”義的“告”讀音幾乎一致,且它們的意義也相互聯(lián)系。從《漢語方言大詞典》的幾個例句來看,“較”其實隱含著“比較”義。例如“~~這塊步有幾尺,夠條褲子吧!”,其比較對象是人的體型所需布匹的“面積”和已知的布匹“面積”;“這雙鞋你穿上~下大小”,其比較對象是“鞋”的空間和“腳”的體積。《四川方言詞匯研究》給“告[kau213]”的解釋是“試:這雙鞋你~一下,看穿不穿得?!孕熊囆藓昧?,我~了的,沒得問題?!睆睦渲幸部梢钥闯銎潆[藏的“比較”義。第一個例句是“鞋”的內(nèi)部空間和“腳”的實際體積大小的比較;第二個例句表示自行車修前和修后的比較,只是把比較的過程內(nèi)化成一種主觀感受,即注重過程的比較?!皾h語方言是由同一漢語分化而來的,分化前的某個語言現(xiàn)象在這個方言中也許消失,在另一方言中卻可能仍然存在?!盵4]四川方言中的表示“試”義的“[kau213]”應是如此,《漢語方言大詞典》中的“較”所體現(xiàn)的方言詞義義項還有明顯的“比較”義。所以,從上面來看,四川方言中表示“試”義的“[kau213]”應是通過“比較”義輾轉(zhuǎn)而來的。雖然“較”本身也有“比較”義,但是在《漢語方言大詞典·李榮先生序》中談到“用漢字記錄方言,有用本字記錄的,有用俗字記錄的,有用同音字記錄的,而且所用本字不盡一致,俗字和同音字也往往很多”。因此“較“是否就是四川方言中表示“試”義的“告”還需待考證。
四川方言表示“試”義的“告”的方言同音字用“告”,其在郭錫良的《漢字古音手冊》[5]中的《廣韻》音韻地位為“見號開一去效”,反切為“古到切”。在《宋本廣韻》[6]中,和“告”同音的有七個,其中無一有“比較”義或與之相關(guān)的義項的詞?!拜^”在《漢字古音手冊》中的《廣韻》音韻地位有二:一是“見效開二去效”,反切為“古孝切”;二是“見覺開二入江”,反切為“古岳切”。第一個“較”,《宋本廣韻》解釋為“不等,又音角”。在《宋本廣韻》中,和該“較”同音的有十一個,然除“較”外也無一字和“比較”義相關(guān)。根據(jù)見母的歷時演變規(guī)律,其和齊齒呼、撮口呼韻母相拼變成舌面音j、q、x,和開口呼、合口呼韻母相拼則保留其舌根音g、k、h。古見系二等字在四川方言中多保留舌根音,例如《四川方言詞典》把“階沿”注為“ga i1y a n2”、“街娃兒”注為“ga i1war2”、“解交”注為“ga i3j i a o1”,然“階”、“街”和“解”在《廣韻》中都屬于見系二等字。因此“較”和四川方言中表示“試”義的“告”存在歷時語音的對應關(guān)系。第二個“較”,《漢字古音手冊》為其現(xiàn)代讀音擬為“jué”,中古音擬為[k eǎuk],因此從語音關(guān)系上來看,四川方言表示“試”義的“告”和第二個“較”在讀音上沒有歷時或共時的語音對應關(guān)系。
《說文解字》[7]中無“較”字,根據(jù)《集韻校本》[8],“較”字下解釋為“直也,一曰不等或從爻”。所以“較”和“”為異體字?!啊保墩f文解字》作“車騎上曲銅也?!睆慕忉屔蟻砜?,沒有明顯的“比較”義。《說文解字注》[9]:“······《考工記·車人》:以其廣之半,為之式崇。以其隧之半,為之較崇。較高五尺五寸,高于軾者二尺二寸也?!ぁぁぁぁぁは挛墓泻畎曹囈新?。然則辨尊卑。自周已然。故劉熙曰:較在箱上為辜較也。重較其重。卿所乘也。毛公謂重卿士之車,必有所受之矣。惟可辜傕尊卑。故引申為計較之較。亦作校。俗作挍······?!睆囊陨蟻砜?,“較”的“比較”義是來源于“可辜傕尊卑”,所以引申為“比較”義。這也和上面“較”的“不等”義相聯(lián)系。
從《故訓匯纂》[10]看,“較”的“比較”義由來已久。下引《故訓匯纂》中對“較”的釋義和其所引例句:
(1)~,較其優(yōu)劣也?!痘哿找袅x》卷九十“~談”注引鄭玄云。
(2)~,校量深淺也?!独献印范隆伴L短相~”陸德明釋文。
(3)~者,校量也?!妒酚洝ぬ锞粗偻晔兰摇贰按筌嚥弧彼抉R貞索隱。
由以上文獻材料可知,“較”的“比較”義在漢以前就一直存在。徐鉉據(jù)孫緬《唐韻》為《說文解字》注音,“較”的反切為古岳切,音韻地位為“見覺開二入江”。這和表示“比較”義的“較”在音韻地位上相差很遠。但表示“比較”義的“較”和表示“車騎上曲銅也”的“較”在上古音韻地位都為見母藥韻。在王力的《同源字典》中,其引文和注解有“呂氏春秋孟冬:‘肆射御角力?!ⅲ骸?,猶試也?!矗寒斣疲骸?,較也,競也。’”[11]這里的“角”和“較”在如今的普通話中應當讀為“jué”,但在上古時期這和表示“比較”義的“較”讀音相同,因此語義相通。由此可知,在古漢語的某些語境中“較”的“比較”義也具有“試”義。
綜上,“較”在上古時期就存在“車騎上曲銅也”和“比較”兩個義項,它們的讀音相同,意義相關(guān),如上所謂“可辜傕尊卑”。到中古時期,“較”的兩個義項分屬于不同的讀音,一為古岳切,一為古效切?!肮判小敝饕袚c“比較”義相關(guān)的義項,“古岳切”主要承擔與“車騎上曲銅也”相關(guān)的義項。因此“較”在四川方言中的“試”義應引申而來的?!坝脕肀硎咀约旱谋玖x或引申義的字,對假借來表示這一意義的字而言就是本字”[12]。從上面來看,四川方言中表示“試”義的“告”的本字應是“較”。
[1]鄧英樹,張一舟.四川方言詞匯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2]王文虎,張一舟,周家筠.四川方言詞典[K].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3]許寶華,宮田一郎.漢語方言大詞典[K].中華書局,1999.
[4]王福堂.方言本字考證說略[J].方言,2003.
[5]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M].商務印書館,2014.
[6]陳彭年等.宋本廣韻[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7]許慎.說文解字[M].徐鉉校定.中華書局,2014.
[8]集韻校本[M].上海:趙振鐸校.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
[9]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0]宗福邦,陳世鐃,蕭海波.故訓匯纂[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11]王力.同源字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294.
[12]裘錫圭.文字學概要[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175.
責任編輯:周哲良
H07
A
1672-2094(2016)02-0066-02
2016-02-10
陳雪林(1990-),男,四川資陽人,廣西民族大學2014級漢語言文字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方言與音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