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瑋 馬 勇 梁宇鳴
(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湖北武漢 430000)
解讀斯卡帕的布里昂家族墓園★
張瑋馬勇梁宇鳴
(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湖北武漢430000)
摘要:介紹了斯卡帕以及布里昂家族墓園的項目背景,根據圖紙、文獻、照片,對布里昂家族墓園整個空間設計中的設計起點進行了猜想和論證,以最終建造結果為出發(fā)點,層層還原了斯卡帕在設計背后的思考。
關鍵詞:布里昂家族墓園,空間,路徑,節(jié)點設計
★:高校建筑學人才培養(yǎng)與就業(yè)接軌有效模式的研究(課題編號:2014CYYBJY010);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教學研究項目
卡洛·斯卡帕( Carlo Alberto Scarpa,1906—1978),意大利現代主義建筑大師。在現代主義提倡功能理性的時候,他的建筑創(chuàng)作更多的考慮對于歷史文脈的傳承、精彩的空間意象以及富有深意的細部和考究的材料工藝,但更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他的建筑中蘊含的廣闊的生命體驗以及高超的設計技能。
在他幾十年的設計生涯中,斯卡帕參與了許多歷史建筑的修復和改造,以及一些小規(guī)模的設計項目。與空泛的建筑理論相比,他更注重建造和細部,并將建筑繪圖理解為一場漫長的解讀過程和建造過程。眾所周知,斯卡帕的建筑以精湛的細部聞名,在他的設計中還存在著大量重復性的母題、幾何圖案以及主題,他會根據不同的項目找到恰如其分又耳目一新的核心命題,所以在布里昂家族墓園中他運用雙環(huán)、鋸齒形線腳、流水槽等不斷出現的細部,講述著他理想中的生命故事。
布里昂家族墓園是斯卡帕晚年的作品,也是斯卡帕斷片式表達的代表作之一,他的設計也發(fā)展為一種近乎建筑沉思般更重內心思考的成熟。墓園位于意大利北方小城特萊維索附近的?!ぞS多,占地約2 200 m2,呈L形。因為受萊特的影響頗深,斯卡帕也多次到訪日本,他的建筑思想深受東方美學和材料表達方式的影響。在墓園的設計中,斯卡帕通過路徑的設計營造出豐富的空間秩序,帶來豐富的空間感知。同時,他通過夫妻墓以及節(jié)點的設計埋下了很多謎題,通過對于謎題的解答和詮釋,使得建筑的生命得以延續(xù)。
在1976年奧地利維也納美術學院的演講《建筑能否成為詩歌?》中,斯卡帕提到:“布里昂家族墓園是我最近的作品,它很不尋常,或者可能有點奇怪,并且得到這樣的項目非常難得。我想表達的是,可以在這塊很難處理的地界上進行自由的設計,而且排除了現代理性的思路,因為對這一設計來說理性是多余的?!?/p>
2.1路徑的設置——漫游式的設計
在敘述中,斯卡帕提到在這塊L形的不規(guī)則的地形中,要排除理性的思路,進行自由的設計。那么,怎么樣成為一個自由的設計就成了斯卡帕最初考慮的問題之一。斯卡帕得出的結論是:與一般的西方建筑路徑不同,布里昂家族墓園消除了嚴謹的層次關系,并沒有塑造一個肅穆的、中心式的紀念性空間序列,而是以一種漫游式的布局敘述著一連串的情懷,有點類似于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手法。
斯卡帕想為死者建造一個花園,同時也關注生者的活動與體驗。在這塊L形不規(guī)則的場地中,L形的一側安排了教堂和家族墓地,另一側布置的是靜思亭和山門,在L形的拐角處則是布里昂夫妻墓?!皩τ诓祭锇耗箞@來講,我的第一個想法是這樣的:一個人必須沿著傳統的栽有柏樹的路徑進入已有的公共墓地,然后設計一個小型建筑物?!庇谑?,沿著村莊公墓一條禮儀性的步道便成為家族墓園的開始,茂密的柏樹引導人們進入墓園,成為墓園的序曲,這條步道被稱為“Propylaeum”,意為山門、入口。經過入口前面的門廊,就能看到墻體上的雙圓環(huán)(見圖1)。透過這個雙圓環(huán)能看到墓園內的草地,這種空間上的神秘感會讓人們禁不住想一探究竟。墓園的圍墻向內傾斜60°(見圖2),傾斜的墻體使得里面的人可以看到外面,外面的人卻看不到里面,形成了一個封閉的環(huán)境。墻體與垂直墻體交錯組成,圍墻轉角上部進行鏤空處理,弗蘭姆普頓認為這是斯卡帕將漢字的“雙喜”圖案轉變成了混凝土花窗(見圖3)。斯卡帕將這個在中國傳統中代表婚慶的圖案轉變?yōu)槟箞@圍墻轉角處的現澆混凝土花窗,以表達撒手人寰的夫婦在陰曹地府喜悅重逢、共浴愛河的設計思想。入口的北側通往夫妻墓,南側通往水池中的靜思亭。南北兩側的開口方式也是截然不同的。北側向上打開,將人們的視線引向遠處的山脈、附近的房屋和教堂的鐘塔,近處則是農田和夫妻墓,形成了一種自然、肅穆的景致。通往靜思亭的南側開口向下放開,配合其后的墓園高墻,將人的目光收在近處。
圖1 雙環(huán)
斯卡帕利用草地和結合圍墻的下沉式鋪地設置了兩種路徑,草地給人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自由,草地的高度比下沉式鋪地高70 cm,人在草地上的視線高于圍墻,能觀賞到周圍的景致。結合圍墻的下沉式鋪地,人的視線受到明顯的限制。下沉的鋪地和傾斜的墻體使得人必須以一種謙卑、壓抑的姿態(tài)來參觀墓園,表達對逝者的尊敬,突出墓園的神圣感。
2.2空間的關鍵——拱頂墓室布里昂夫妻墓
設想一下,如果我們處理一塊L形的基地,最難處理的地方也就是在L形的拐角處,這個位置連接著左右兩側,是整個空間的關鍵。斯卡帕自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的處理是將斜向設置的夫妻墓布置在這個拐角處,自然地成為空間的過渡,也成為整個墓園設計的高潮所在(見圖4)。
圖3 “雙喜”圖案
圖4 夫妻墓
夫妻墓是整塊場地最明快的地方(接受陽光照射最充足),并且可以享受最美好的景色。斯卡帕認為夫妻墓應該是一個庇護所,所以他建了一個弧拱( Arcosolium,源自早期基督教徒尊貴墓地的形式),由架空的弧形雨棚、弧拱、下沉的圓形凹地和平行對望的棺橔組成。夫妻墓的架空弧拱與墓園的L形直角邊成45°,為了避免給人以橋的印象,斯卡帕根據威尼斯的傳統,給弧拱加上了裝飾,在弧拱底面圖上顏色并貼上馬賽克,整個夫妻墓猶如一葉方舟淹沒在翠綠的草地中?;」罢故玖藢ξ蓓數母吲e,不僅表達著力的傳遞,還暗示著感知的邏輯,縫隙可以讓風吹過,讓陽光漫灑,讓雨飄入,讓視線穿越,從而將日常習以為常的結構支持功能突現?;」跋路降膬芍还啄驹诖怪狈较蛏舷鄬β詾閮A斜,斯卡帕對此的解釋是我想如果兩個生前相愛的人在死后還相互傾心的話,那將是十分動人的。
“拱、橋、頂棚、船只,所有這些字眼都賦予作為死亡象征的墓位另一種價值含義,因為它們都是生命的象征,這意味著死亡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否定和否定之否定中達到與生命的辯證關系……斯卡帕熱愛婉轉曲折更甚于直截了當,熱愛間接引用的詞匯,而不是古典語言的復制[2]。”
2.3生命的母題——節(jié)點的設計:水體、雙環(huán)
“……斯卡帕不會從一套既有體系出發(fā),再去聚焦結構交接和線腳,他逆轉了這一過程,他會用極度的創(chuàng)造力和非凡的能量張力去一個個地攻克每一個細部,為的是讓細部產生意義,從細部之間的對話和交織中,有把握地讓細部自發(fā)地浮現整體的訊息[3]?!?/p>
隨著思考的推進,為了更清楚的表達對生命意義的思考以及生死循環(huán)的理念,斯卡帕設計了很多斷片式的節(jié)點,主要體現在水體的處理、雙環(huán)的重復出現以及門扇的設計中。墓園中有兩塊大的水面,L形的南側是一個大水池,靜思亭立于水池中。通往靜思亭要經過一扇透明玻璃門,由鑰匙控制開關,按下開關,玻璃門會緩緩降于地面之下。靜思亭與夫妻墓之間,斯卡帕也設置了聯系的水渠,從靜思亭水池中出來一條淺淺的水渠,從南向北不斷收縮流向夫妻墓。小水渠的設計來自伊斯蘭庭院中淺水渠的啟示。但是水體在這里傳達的信息又模糊不清,似乎強調水代表著生命,同時又意味著死亡。夫妻墓的西側水池上矗立著墓園中另一個中心——小教堂(如圖5所示)。與普通的睡蓮水面做法不同的是,斯卡帕設計的是由無數曲折的體塊拼接而成且風格與水上建筑別無二致的水下世界(如圖6所示)。蓮花池下不是虛無縹緲的水中倒影,而是切切實實的存在,就仿佛存在著一個“抽象世界”,與水上的“真實世界”同時存在。生的世界與死的世界只是一水之隔,界限變得模糊?!皬乃劳鲋?,流出可以逆著生命實踐之流向高處爬去的河,它為湖補給著水源,保護著生的謎?!?/p>
圖5 小教堂外部
圖6 水下世界
雙環(huán)的形式在墓園中不斷出現,這兩個聯體環(huán)抽象地創(chuàng)造了絕對的象征。在希臘,這一符號的本意是“系在一起”。雙環(huán)作為一個數學符號,它代表無限。在威尼斯地區(qū)的鄉(xiāng)下,農民結婚時也會戴上這種雙環(huán)形式的婚戒。這個幾何圖案有如此多樣的意義,對斯卡帕來說它又意味著什么,斯卡帕的解答是:“它是我生命的母題”。
在布里昂的設計中,每一片混凝土、每一片水面、每一扇窗戶、每一級踏步都經過斯卡帕的精心設計,賦之以令人遐想的意義,不但給逝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庇護所,也讓參觀者在意觀看到的每一個景致。此外,斯卡帕還根據視覺的邏輯、隱喻等形式的設計手法,讓不連續(xù)的斷片組合變化出明暗、開合、抑揚頓挫的空間體驗節(jié)奏。
通過開放的片段——富有詩意的夫妻墓、漫游式路徑、讓人無法直立行走的斜墻、水下的神秘世界、下沉的門等,這些斷片經過斯卡帕精密的組合,產生了新的可讀文本,創(chuàng)造出一個精致的關于生命的故事。斯卡帕的布里昂墓園,體現了他對平凡人物的生命禮贊以及對愛情的詩意設計。
參考文獻:
[1]Frampton.Study in Tectonic Culture[M].The Mit Press,2011.
[2]Paolo Portoghesi.The Brion Cemetery by Carlo Scarpa[J].Global Architecture,1979( 50) :19-20.
[3]Bruno Zevi.Un Piranesi Naonel’900[J].L’Espresso,1981 ( 15) :33-35.
Interpretation on the Brion family cemetery from Scarpa★
Zhang Wei Ma Yong Liang Yuming
( College of City,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Wuhan 430000,China)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s Scarpa and the Brion family cemetery project background,makes a guess and argument for the integral space design of the Brion family cemetery according to drawing,literature and photo,takes final manufacture result as the starting point,and gradually restores Scarpa’s original design idea.
Key words:Brion family cemetery,space,route,joint design
作者簡介:張瑋(1982-),女,助教;馬勇(1985-),女,講師;梁宇鳴(1980-),女,講師
收稿日期:2015-11-23
文章編號:1009-6825( 2016) 04-0005-02
中圖分類號:TU251.6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