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摘 要】
朗讀對于學生語文能力的發(fā)展、思維的發(fā)展等具有重大作用。以往的小學語文中,教師并未充分意識到朗讀的重要性,教學中一味以講解為主,更談不上朗讀技巧的滲透與訓練?;诖?,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教師要重新重視學生語文朗讀技巧的訓練,優(yōu)化課文朗讀,提升語文實效。
【關(guān)鍵詞】
小學語文 朗讀訓練 提升實效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語文教學要重視朗讀,給予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讓學生在朗讀中提高感悟能力,并受到情感的熏陶?!憋@然,語文閱讀中最基本的訓練便是朗讀,通過朗讀,學生可以獲取文章信息;可以掌握篇章主旨;可以讀懂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等。但并非隨意地朗讀就能達到以上的教學效果,因而學生必須注重在朗讀中融入一定的技巧。作為語文教師,要全面掌握學生的基礎(chǔ),并做到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朗讀,注重技巧滲透,從而全面提升朗讀實效,達到一定的朗讀效果。
一、巧用情境,引導學生入境朗讀
小學生對于枯燥式的朗讀毫無興趣,這就需要教師變革朗讀訓練方式,在要求學生讀準、讀流利、讀得有感情的基礎(chǔ)上,帶領(lǐng)學生進入一定的情境去朗讀。在情境中朗讀,學生的興致更高昂,學生也能愈發(fā)地體會其中所表達的內(nèi)容、情感等。教師需要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或是借助圖片,或是借助音樂,或是借助視頻等,優(yōu)化情境創(chuàng)設(shè),讓學生被情境所吸引,從而促進學生短時間內(nèi)進入情境,進行朗讀,提升效果。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荷花》這一課時,教師以情境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文章中既有荷花的美,也抒發(fā)了作者對于荷花的喜愛之情。文章的大致脈絡(luò)為:初聞荷花香——欣賞荷花美——幻化成荷花。因此,教學時,教師緊扣文章中的“欣賞荷花美”,借助多媒體向?qū)W生展示不同角度拍攝的荷花、不同形態(tài)的荷花,如剛剛展開花瓣的荷花、花瓣全展開的荷花、花骨朵兒等。此時,學生已經(jīng)被絕美的圖片情境所吸引。教師趁勢引出與之相適宜的背景音樂,向?qū)W生示范朗讀,帶領(lǐng)學生一起沉醉其中。最后,學生開始入境朗讀,體會作者筆下的荷花,感受荷花的美,感受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以情境促進學生朗讀的方式極有成效。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做好引領(lǐng)工作,讓學生不自覺地入境朗讀,讀出其中的感情,讀出文章應(yīng)有的味道,從而深化對文章的理解。
二、技巧訓練,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
朗讀需要一定的技巧。尤其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師不僅要對學生的朗讀引起充分的重視,還必須對學生進行技巧訓練,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在朗讀過程中,不同的文章對于高低快慢、段連疏密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同時,朗讀時也要注重抑揚頓挫,對于不同的文章要讀出不同的語氣等等。朗讀的技巧需要教師不斷地加以訓練,從而讓學生真正掌握一定的技巧,面對不同文章時都能夠讀出滋味與感情。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林沖棒打洪教頭》這一課時,教師注重從語言方面引導學生朗讀,訓練學生的朗讀技巧,取得很好的效果?!读譀_棒打洪教頭》取材于《水滸傳》,主要是通過語言、動作來刻畫林沖和洪教頭的性格特征。為此,在朗讀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用筆圈畫出能夠刻畫出主人公的語言、動作,如起身讓座、冷笑、跳起來、脫了衣裳、拿來、獨自耍了一陣、猛敲、沖向等等。通過圈畫這些詞語,教師再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感受其中表達的人物特征,如林沖鎮(zhèn)定自如、謙虛有禮等,洪教頭心胸狹窄、傲慢狂妄、盛氣凌人等。教師引導學生朗讀時,便要注重引導學生讀出其中的特征,融入角色去體驗朗讀,可以利用高低音,可以運用不同的語氣等等,力圖突出其中的人物特征。
通過對學生進行朗讀技巧的訓練,學生逐步從不同的文章中掌握不同的技巧,朗讀能力也會得到一定的培養(yǎng)與提高。在點撥過后,教師要注重給予學生朗讀的空間,讓學生細細朗讀,從而真正學會運用不同的技巧到朗讀訓練中。
三、變換形式,提升學生朗讀效果
總是吃同一食物會讓人感到厭倦;同樣的,如果教師總是以同一種方式帶領(lǐng)學生朗讀,學生也會感覺到乏味,進而對朗讀提不起興趣。尤其是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的好奇心特別強,對于新鮮的事物也總是充滿期待。為此,在訓練學生朗讀能力時,教師要注重變換形式,以多樣化的形式,吸引學生,促進學生參與,從而全面提升朗讀效果和教學實效。教學中,只有做到“有花樣”,才最易維持學生的興趣愛好。對于不同的文體,教師可以選用不同的朗讀形式。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狐假虎威》這一課時,教師采用分角色朗讀的方式促進學生朗讀,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狐假虎威主要是指狐貍借著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了。這一篇屬于故事性較強的短文,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分組扮演狐貍、老虎的角色,從而進行朗讀;然后,雙方再交換角色朗讀,體驗不同的角色,從而獲得不同的體會。分角色朗讀的方式備受學生喜歡,教師還引入競爭方式,比一比誰朗讀得最像狐貍,或者老虎,讀出其中的語氣。在學生已經(jīng)熟讀的基礎(chǔ)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相互合作,然后舉手合上課本,根據(jù)自己對課本的記憶和角色的理解,以表演方式朗讀,增強課堂朗讀效果。
通過變換朗讀方式,學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鍛煉,尤其是膽量和口才方面都能獲得較大的發(fā)展,從而讓朗讀教學在語文課堂中熠熠生輝。
總之,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在基礎(chǔ)教育階段,教師要注重訓練學生的朗讀技巧,讓學生在不同的朗讀方式中獲得發(fā)展,并促進語文實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趙亞娟.朗讀訓練——小學語文教師應(yīng)重視【J】.新課程(小學),2010(03)
【2】趙建玲.在朗讀訓練中培養(yǎng)學生的“悟性”【J】.山西教育(教師教學),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