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妍玉
【摘 要】
教師的職能是教書育人,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升華學生的情感,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這也是新課改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采取適當的方式,進行情感教育,從而有利于學生正確的情感價值觀的形成。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情感教育 道德素養(yǎng)
語文學科有強烈的人文色彩,而教師工作的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將學生培養(yǎng)成品德高尚的人。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重視知識傳授,還要注重提升學生的情感意識,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價值觀,這也是新課程改革對于語文教學提出的要求。語文學科獨特的人文氣息,使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意識成為可能,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文本中的情感特征,讓學生在思考以及感悟的過程中,強化學生的情感認知。
一、營造氛圍,感知情感
大家都知道,好的課堂氛圍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輕松自如的狀態(tài),這樣有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因此,語文教師要注重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啟迪學生思考,幫助學生在最大程度上感知文本的情感,獲得獨特的情感體驗。
在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一篇文章是《長江之歌》,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教師為了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首先讓學生欣賞了歌曲《長江之歌》,讓學生從聽覺直接感受長江給我們帶來的那種氣勢磅礴、奔流不息的豪邁,感受祖國的壯麗山河給我們帶來的無窮力量,在這樣強烈的聽覺沖擊下,學生對于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被充分激發(fā)出來。這時,教師再播放關于長江的視頻資料,同時用充滿情感的語言引入。在視頻中,學生們看見了一瀉千里的長江奔騰而過,那種氣勢讓學生們深深震驚,再加上前面歌曲的感染,使學生深深融入文本之中。在這樣的情境中進入文本的學習,學生就很容易把握住了文本中的情感,而且也油然而生對長江的熱愛以及贊美。
除了通過音樂、視頻等方式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之外,其他的方式效果也很好,例如通過圖畫、動手操作等,這些手段能夠把將抽象的文字化為形象、可感的畫面,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參與其中,自然而然就會主動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提升自己的情感意識。
二、角色體驗,體驗情感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限制,他們的理解能力還不強,所以,假如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結合學生的生活經歷,讓學生通過角色體驗,打開通往情感世界的大門,這樣有助于學生形成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感悟,從而實現(xiàn)升華情感的目的。教學生活化,可以有效地激活學習的熱情,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升華學生的情感。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桂花雨》一文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重點理解“老是纏著”這個詞語,從而幫助學生體會文本中蘊含的深厚情感。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讓學生角色體驗,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理解這個詞語,首先讓小學生舉例,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有沒有“老是纏著”某個人做什么?當時是怎樣的情況?結合具體的例子給大家講一講你的經歷。學生們馬上陷入思考,回憶相關的情境,有的說曾經纏著媽媽買衣服,有的說纏著爸爸和自己玩,這時,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那時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感體驗。由于有自己的親身經歷,所以學生理解文本中的句子,就能很容易體會到急迫地期望搖桂花的感情,自然而然地體會到文本中刻畫的那個可愛的孩子的形象,從而幫助學生準確把握文本的感情。
在閱讀過程中,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解讀文本,讓學生走進文本,對話文本,情感碰撞,這就是情感教育的最終目的。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將抽象的內容轉化為學生具體可感的內容,這樣有助于學生很好地理解文本的思想情感,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價值觀。
三、注重留白,升華情感
在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文本留白的地方,這些留白可能是課文的結尾處,也可能是文本的敘述中,甚至文本中的重要詞語、插圖、標點符號都能給讀者留下無盡的想象空間。在閱讀教學的情感教育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有效補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發(fā)生,在這樣的過程中升華學生的情感,提升道德素養(yǎng)。
例如,在教學《做一片美麗的葉子》這篇課文時,在課文中有一句話是“大樹把無數的葉子結為一個整體”,在這句話中,作者就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學生們在教師的指導下領悟到大樹的魅力,是大樹將各種不同樣子、默默奉獻的葉子“結為一個整體”,那么,作者是僅僅在贊美這些美麗的葉子嗎?通過這些美麗的葉子,你想到了哪些人?這個大樹你又想到了哪些人?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后,鼓勵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豐富聯(lián)想,學生的答案也非常精彩。有的學生想到自己的家庭,家就是將每個親人結為一個整體的大樹;有的學生想到了老師,將所有的學生結為一個整體,而學生就是那美麗的葉子,需要努力成長。
引導學生對文本的留白進行有效地補白,引導學生展開自己豐富的想象,將文本的言外之意補充出來,這樣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激活情感,升華情感,形成正確的情感價值觀念。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關注情感教育,讓我們的課堂靈活生動,使小學生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提升綜合素質。
在新課改提倡的素質教育中,重視情感教育,提升道德素養(yǎng)是其中的重要內容。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營造氛圍、引導學生體驗角色,同時注重利用文本留白,在課堂教學中做好情感教育的工作,讓情感教育的花香彌漫在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沈美榮.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策略【J】.吉林教育,2014(13)
【2】李穎.淺析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J】.課外語文,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