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仁蘭
【摘要】目的:分析西帕依固齦液對牙齦炎的治療效果。方法:按照治療方案不同將我院口腔科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10例牙齦炎患者分為兩組,即試驗組(n=55)及對照組(n=55),分別應用西帕依固齦液及西吡氯銨含漱液,對比兩組菌斑指數(shù)(PLI)、齦溝出血指數(shù)(SBI)、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結果:1個月后,試驗組PLI及SBI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0.00%,略低于對照組3.64%(P>0.05)。結論:應用西帕依固齦液治療牙齦炎可有效改善患者菌斑及齦溝出血癥狀,安全、有效。
【關鍵詞】牙齦炎;西帕依固齦液;西吡氯銨含漱液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6)02-0052-02
牙齦炎屬臨床常見慢性口腔疾病,其發(fā)生率達70-90%[1],該病以牙齦紅腫、出血、脹痛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隨病情進展可引起牙齒脫落等并發(fā)癥,嚴重威脅患者口腔健康。臨床上多采用含漱劑治療牙齦炎,本文對比西帕依固齦液及西吡氯氨含漱液的療效,以期為牙齦炎的臨床治療提供參考,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5年1月-2015年12月按照治療方案不同將我院口腔科收治的110例牙齦炎患者分為試驗組(n=55)及對照組(n=55)。納入標準:符合《牙周病學》[2]單純性牙齦炎診斷標準;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妊娠、哺乳女性;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合并糖尿病者;6個月內接受牙周基礎治療;急性牙齦炎、妊娠期牙齦炎、青春期牙齦炎。試驗組,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齡18-64歲,平均年齡(36.47±6.28)歲。對照組,男性30例,女性25例;年齡17-62歲,平均(36.69±6.43)歲。兩組年齡、性別等基線資料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牙周基礎治療。對照組應用西吡氯銨含漱液(國藥準字:H20010365,生產廠家:南京恒生制藥),起床后、三餐后、睡覺前應用,5次/d,每次取10-15mL,含漱1min,含漱后30-60min盡量避免進食、飲水。試驗組應用西帕依固齦液(國藥準字:Z65020012,生產廠家:新疆奇康哈博維藥),起床后、三餐后、睡覺前應用,5次/d,每次取10-15mL,含漱1min,含漱后30-60min盡量避免進食、飲水。
連續(xù)用藥1個月為1療程,兩組均接受為期1個療程的臨床治療。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及治療后1個月,對比兩組PLI、SBI變化情況,統(tǒng)計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PLI。采用改良Turesky菌斑指數(shù)評分法[3]對患者PLI進行評價。0分:患者無菌斑;1分:患者牙頸部存在點狀散在菌斑;2分:患者牙頸部存在小于1mm的菌斑;3分:患者牙頸部存在大于1mm的菌斑,但尚未超過牙面1/3;4分:牙菌斑覆蓋患者牙面1/3-2/3;5分:牙菌斑覆蓋患者牙面的2/3及以上。(2)SBI。檢查46、36、31、26、16和11六個牙位,每個牙均檢查六個位點(遠舌、正中舌、近舌、遠頰、正中頰及近頰),取其平均分[4]。0分:牙齦健康,無水腫、出血;1分:牙齦探診不出血,但存在輕微水腫;2分:牙齦探診呈點狀出血,且存在輕微水腫;3分:牙齦探診出血,且沿齦緣擴張;4分:牙齦探診出血,且溢出齦緣。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PLI、SBI以均值±標準差( ±s)表示,采用t檢驗;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提示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PLI、SBI
治療前,試驗組PLI為(2.71±0.45)分,對照組PLI為(2.68±0.48)分,兩組比較,t=0.338,P=0.736,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試驗組SBI為(3.09±0.55)分,對照組為(2.97±0.51)分,兩組比較,t=1.186,P=0.238,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療程后,試驗組PLI為(1.26±0.32)分,顯著低于對照組(1.49±0.36)分(t=3.541,P=0.001);試驗組SBI為(1.40±0.43)分,也明顯低于對照組(1.65±0.40)(t=3.157,P=0.002)。
2.2 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試驗組患者治療期間未見不良反應,對照組輕度皮疹1例、口腔刺激癥狀1例,減少藥物用量后,癥狀自行緩解;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0.00%,略低于對照組3.64%(2/55)(χ2=2.037,P=0.154)。
3 討論
牙齦炎屬口腔感染性疾病,該病的發(fā)病機制為[4]:細菌侵入機體牙齦組織,激活牙齦組織中多核白細胞的防御功能,其非需氧殺菌過程可產生溶酶體酶,需氧殺菌過程可產生超氧離子,溶酶體酶及超氧離子均可破壞人體正常牙齦組織,引起牙齦炎。因此,牙齦炎的臨床治療應遵循殺菌、抑菌、控制菌斑的原則。
西帕依固齦液及西吡氯銨含漱液均屬臨床常用牙齦炎治療藥物。西吡氯銨含漱液的有效成分西吡氯銨屬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可通過降低致病菌表面張力而起到殺菌、抑菌作用。西帕依固齦液以中藥沒食子為主要成分,沒食子具有澀精固氣、止血斂肺、消炎防腐的作用;此外,經現(xiàn)代藥理學證實[5],該藥可通過促進牙齦蛋白質沉淀,抑制成纖維細胞產生及分泌白細胞介素,而起到破壞牙齦局部細菌,抑制細菌繁殖的作用;該藥還可抑制口腔生物膜形成,從而起到保護牙齦、抑制菌斑的作用。此外,該藥還具有口感佳、無刺激、無染色等優(yōu)點。與西吡氯銨相比,西帕依固齦液抑菌、殺菌途徑更多,作用更強。本文,應用西帕依固齦液的試驗組患者PLI及SBI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而兩組不良反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應用西帕依固齦液治療牙齦炎可有效改善患者菌斑及齦溝出血癥狀,安全、有效。
參考文獻:
[1]吳文燕.牙痛一粒丸治療牙齦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海峽藥學,2014,26(8):98-100.
[2]孟煥新.牙周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95.
[3]孫鵬,張建強.強氧化水溶液治療牙齦炎的臨床試驗[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10,11(1):11-13.
[4]夏長普,賈曉勉,冀琳靜.復方茶多酚含漱液輔助治療牙齦炎的臨床研究[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11,27(2):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