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林林
摘 要:,教師要深入學習《綱要》,不斷進行專業(yè)化學習,在反思中提高,才能更有效地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
關鍵詞:師幼互動;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008-01
近年來,隨著我國幼兒教師觀念的更新與素質(zhì)的普遍提高,教師與兒童互動的理念逐漸受到重視,教師教學行為也得到不斷改善,完全由教師發(fā)起和控制互動的現(xiàn)象正在逐步減少。有研究表明,由幼兒開啟的師幼互動在有的幼兒園已占30%左右。幼兒園教育指導《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對師幼互動方面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huán)境”“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tài)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探索與表達”“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shù)姆绞綉?,形成合作探究式互動”。但在現(xiàn)實中,無論是在發(fā)起環(huán)節(jié)還是在整個互動過程中,幼兒主體作用遠遠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落實。下面是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獲得的關于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的幾點體會。
一、轉(zhuǎn)變教師角色意識,創(chuàng)設良好的師幼互動環(huán)境
教師的角色定位直接影響積極師幼互動的建構。在活動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幼兒的反應與教師預設的情形不一致的情況,這時施教者常會感到困惑:是尊重孩子的權利,順應孩子的需要,及時調(diào)整、構建師幼互動活動,還是強行把他們拉回預定的軌道,我認為,教師應該在活動中真正關注幼兒,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和反應,捕捉他們在活動中發(fā)出的有價值的信息,及時調(diào)整教育行為。如果及時能夠很好地把握機會和幼兒積極互動,那么活動不僅能滿足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同時也能提高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及時調(diào)整的水平和能力。所以說,活動中出現(xiàn)問題并不可怕,關鍵是怎樣來解決。教師要把握時機,延遲介入活動,引導幼兒討論,嘗試自己解決問題,通過師幼的共同努力,“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關系”達到師幼活動的協(xié)同。
二、尊重幼兒,建立民主、平等的師幼關系
教師要尊重幼兒,信任、熱愛幼兒,在和幼兒平等對話與交流中以智慧、情感啟迪幼兒。對話是師生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關愛的心靈溝通,是師生共同尋求真理,相互幫助、相互促進的過程。
三、重視師幼之間積極、充分的情感交流
教師與兒童之間積極的情感關系會促進兒童的自律以及人際關系能力的發(fā)展:教師對兒童的熱情、敏感及有回應的互動有助于兒童形成一種安全和積極的自我感。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心理氛圍是促進師生積極互動的必要條件,在積極的情感氛圍內(nèi),無論是教師還是幼兒都更容易產(chǎn)生被支持感,互動動機更強,效果也更好。和幼兒的有效互動需要和幼兒有心靈上的共鳴,需要教師的言語,行為被幼兒真正地理解、接受、呼應甚至欣賞。
四、教師要深入、有效的參與師幼互動
只有真正和孩子們玩在一起,才能體驗到從未有過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快樂,而這種積極、愉快的情緒又進一步激發(fā)兒童積極的情緒,從而更有效、積極的互動。在區(qū)域活動中,教師應留意觀察每個幼兒的興趣、操作情況、自主性及交往能力,選擇恰當?shù)臋C會參與幼兒的活動,與幼兒共同探索、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做幼兒的支持者和引導者。
在小班的“兒童醫(yī)院”中,毛毛和歡歡在玩游戲,他們的任務是給全班的小朋友注射預防感冒的疫苗,在全班幼兒差不多都被注射過后,毛毛把目光轉(zhuǎn)向了教師,對老師說:“老師,請你來醫(yī)院注射疫苗!”雖然我正忙著與一幼兒討論畫的顏色,但還是微笑的注視著她:“什么疫苗呀?”“就是注射了冬天天冷不感冒的疫苗?!薄罢娴膯??我可是最不喜歡感冒的啦!我要注射!”我說著把手伸給毛毛,問:“疼不疼呀?我很怕疼!”“不疼,一會兒就好!”說著就開始忙活起來。在這個游戲案例中,教師與幼兒真正融入到游戲中,共同參與游戲,遵守游戲的規(guī)則,分擔游戲角色,共享游戲中的快樂,做到平等的、自然融洽的互動。
五、讓教師成為促進師幼互動的支點
在與幼兒的交往中,教師的一舉手一投足都會對幼兒產(chǎn)生至關重要的影響。那么教師應如何有效的促進師幼互動呢?
1、當教師發(fā)現(xiàn)幼兒對“工作”失去興趣、已不能專心于活動中時,就應當進行師幼互動
當幼兒對活動失去興趣時,教師可以走到幼兒活動中去,詢問幼兒已經(jīng)做了哪些工作,還要進行哪些工作。在詢問過程中,要對幼兒已取得的工作成果給予肯定,鼓勵他們繼續(xù)活動。教師可陪幼兒共同探究、引導和激發(fā)他們重新對工作產(chǎn)生興趣。如果幼兒確實不愿進行原來的工作,教師應當允許他們選擇其他活動,或參與到其他幼兒的探究活動中去。
2、當幼兒的“工作”遇到困難時,教師應當進行師幼互動
如果教師能夠很快發(fā)現(xiàn)幼兒的困難所在,那么教師可通過提問的方式或言語點撥的方式提醒困惑中的幼兒進行分析,也可以通過實踐操作或指導幼兒操作的方式來幫助和引導幼兒繼續(xù)進行探究。有的時候,對于幼兒遇到的困難,教師可能一時難以解決,這時教師應當通過提供工具或思考路徑的方式來幫助幼兒,如給幼兒指點可能用來解決問題的工具、書籍以及具備相關知識的人才等等,讓幼兒自己決定下一步的工作。
3、當幼兒的探究只停留在表面、難以深入進行時,也需要進行師幼互動
幼兒的探究只停留在表面,這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出具有引導性的問題,讓幼兒在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把探究深入下去;也可拿來相關的、與原有材料之間能生成矛盾或問題的操作材料,引導幼兒進行探究;讓幼兒回顧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并在此基礎上嘗試新的操作方式,還可以改變幼兒原有材料的操作方式,通過變化來引發(fā)新的問題和新的探究。
總之,教師要深入學習《綱要》,不斷進行專業(yè)化學習,在反思中提高,才能更有效地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