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妮
摘 要:教育目標是要讓所有的學生都得到進步,得到提高。這樣就應注意研究學困生的形成原因,重視做好學困生的教育轉化工作。學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復雜的,過程是漫長的,也是教育者長期面臨的問題。
關鍵詞:學困生;轉化;教師;學校;家庭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224-01
學困生的教育在教學工作中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本文從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和教育轉化作了較詳細的分析和探討,現(xiàn)總結以下。
一、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1、主觀因素。(1)學習數學的目的不明確而缺乏學習自覺性。有些學生學習數學只是為了應付差事,免受教師及家長的責備,學習數學沒有成為他們的內在需要和形成自覺索求的信念,因此一遇到困難,就可能一蹶不振,使數學成績越來越差。(2)貪玩造成學習困難占的比例最大,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小學生的自制力差,不能分清什么時候該玩什么時候該學習,課堂上常常開小差做小動作,課后作業(yè)應付了事,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3)知識斷層型,由于學習不得法,對所學知識不能很好掌握,造成學習新知識有困難,因為小學沒留級制度,這些學生都跟班升級,所以學習缺漏也就越積越多。(4)學習習慣差而缺乏學習的持久性。他們中的一部分學生學習毅力差,習慣只停留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不主動尋找致錯原因,因此常常犯重復錯誤。(5)學習數學缺乏興趣而感到枯燥無味。這些學生對學習數學處在厭煩、焦躁的抑制狀態(tài),學習無勁頭造成厭學情緒,很少有較高的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2、客觀因素。(1)家長教育無方,表現(xiàn)在對孩子的學習放任自由,孩子作業(yè)是否按要求做完,很少過問。等到成績不好,更多的是責罵而不是幫助分析原因。(2)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思維過程關注較少。學生被動吸收的現(xiàn)象偏多,且集中復習多,穿插復習少,造成學生知識遺忘快、知識保持時間短。同時,在布置作業(yè)時,關注學生知識應用型訓練,缺少知識形成型訓練。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機械記憶、套用現(xiàn)成的方法,缺少積極有效的思維。
二、轉化策略
1、從情感入手。(1)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端正學習的態(tài)度。數學作為人類認識世界一門基礎性的科學,值得每個人去學習。尤其處在現(xiàn)代這個高新技術層出不窮和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每個人都應該掌握一定量的數學知識來提高自己在社會競爭力。(2)教師應對學生充滿熱情和耐心。對學困生的轉化不可操之過急,而要循循善誘。對學困生也不能一事同仁,學困生的知識技能水平也有差異。千萬不要因為有的學困生進步快,有的進步甚微,而失去信心。要知道學困生的轉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轉化過程中,學困生故態(tài)復萌,出現(xiàn)多次反復,是一種正常的現(xiàn)象。對這項十分艱苦的工作,教師一定要有滿腔的熱情和耐心,必須遵循教育規(guī)律,因勢利導,使學困生保持不斷前進的勢頭。如果沒有一個長期、耐心教育轉化學困生的心理準備,教師很容易喪失對他們的信心,甚至認為他們已經‘無可救藥,沒有希望了。要知道“一鍬挖不出一口井來,一口吃不出一個胖子來”,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長的時間,更何況是塑造人的靈魂呢? 所以我們應該慢慢進行轉化,對學困生要有耐心和愛心。
2、從興趣入手。一位教育家曾說過:“如果人們吃飯沒有食欲,勉強把食物吃到胃里去,其結果只能引起惡心和嘔吐,至少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他就會樂意接受,并很好地消化它?!蓖恚晒Φ恼n堂教學也不應該是強制性的,而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體積與容積”一課,為了激發(fā)孩子學習興趣,我以“烏鴉喝水”故事情節(jié)引入新課,孩子們覺得新穎有趣,隨著石子的放入,學生的情緒被調動起來,“為什么烏鴉能喝到水?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孩子們爭先恐后搶著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學生1:石子占有位置。學生2:石子將水擠出來。學生3:也就是說石子在水中占有一定的空間……老師不滿足接著問:如果我將石子取出來,它還占有空間嗎?這個黑板擦占有空間嗎?每個物體都占有空間你知道叫什么嗎?孩子們高興地喊起來:“體積”。接著在猜猜兩個容器哪個容納的水更多的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情緒更高漲,有的說一樣大,有的還是左邊的容器大,有的說右邊容量肯定更大,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孩子異口同聲的說:驗證。誰來驗證呢,看到一個個躍躍欲試的孩子,我不失時機地把球拋給學困生完成,看到他們信心十足地走上講臺,我欣慰地笑了,我相信他們未來的學習會獲得豐收的碩果。所以教師應該多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引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數學也是如此。
3、從家庭學校入手,家校聯(lián)系,形成教育合力。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光靠老師在那里“單操”是不行的,必須求得家庭的配合,使家長、教師合為一股力量才能達到預期效果。每天讓學生記錄好家庭作業(yè),希望家長定時檢查學生記錄的家庭作業(yè)的完成情況,監(jiān)督學生按時認真完成作業(yè),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家長每天都知道子女的學習狀況,并參與到轉化工作中來。
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困生的轉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但是只要我們對學困生充滿熱情,充滿愛心,永不拋棄永不放棄,我堅信學困生定能獲得較長足的進步。就像美國著名教育家布盧姆曾說:任何學困生只要給予適合他們自身心理特征的外界幫助,學習成績都是可以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