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斌
【摘要】在我們的團隊里,我的教齡處于中間,在平時的教學研討中,我可以對長我的前輩們大膽的說出我的建議和意見,無需顧慮太多,因為他們是我的哥哥姐姐,也可以對年輕的弟弟妹妹道出在教學中我認為不合理的地方,無須過于謙虛,因為在討論中我們可以一起成長.
【關鍵詞】學習 學生 初中物理 興趣 教師 實驗
我們多年的不斷探討中,總結(jié)出了一些可行的教學方案,即根據(jù)不同的知識采用不同的導學方案來突破存在的難點。
一、場景導學
教學中如果單純的傳授知識而忽視了方法和思路的誘導,那將是一個無形的巨大損失和錯誤。具體教學時,教師都要精心誘導學生領會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和策略方案,從而逐步形成學生的各方面的成長基礎。
以“八年級第二章 第一節(jié) 動與靜” 為例??茖W家是用什么來描述與研究運動呢?如果一個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子改變則稱為這個物體是運動的,如果一個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沒有發(fā)生改變,則稱這個物體是靜止的。也就是說坐在教室里的學生可以說是運動的,也可以說是靜止的,那這與學生們腦呆瓜里對于運動和靜止的定義相互矛盾。在他們的認識里,窗外飛舞的蝴蝶是運動的,墻上掛著的五星紅旗是靜止的,如何解決矛盾呢?在這里,我們設計這樣的一個場景來誘導他們思考:“視頻中:一輛停在站臺的列車中有2個孩子,小女孩臉朝站臺,小男孩臉朝窗外的另一輛列車,一會兒后窗外的列車開動,小男孩會認為自己的列車動了起來,發(fā)出列車終于啟動了,但小女孩說沒有動,誰對誰錯呢?”看完視頻后讓學生閱讀課本內(nèi)容并思考:視頻中小女孩說火車根本沒有動的,是靜止的,而坐在同一輛火車中的小男孩說火車是運動的。你說他們倆誰說的對了?如何判斷物體的運動和靜止?之后的問題就可以通過這個視頻讓同學們自己來分析,
他們兩個都說得對。因為他們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小明說火車是靜止的,是選擇站臺為參照物,火車相對于站臺的位置沒有發(fā)生改變,所以說火車是靜止的。小華說火車是運動的,是選擇窗外運行的火車為參照物,他們坐的火車相對于窗外運行的火車的位置有改變,所以說火車是運動的。
接著我們將結(jié)合生活中常碰到的場景來再次的引導分析。例如:老師抱著物理課本在教室里面走動,問同學們,老師手中的課本是運動還是靜止?然后再進行分析說明。這樣本節(jié)課的難點就可以輕松破解。
二、實驗導學
之前,我們組的一位老師就開了一次全校的骨干教師公開課,他當時選的課題是“阿基米德原理” 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是這樣的:1.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還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而與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2、進入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我取其中:浮力的大小與液體密度是否有關?這一知識點為例子:我們是設置以下問題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實驗
A、將雞蛋投入桌子上的裝淡水的杯中,我們觀察到 。
B、當往水中慢慢加鹽,并不停地攪拌,最后我們將觀察到 。
讓學生自己親自動手實驗,觀察,并得出結(jié)論。
在實驗中,他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加鹽后,雞蛋浮起來了,也就說液體的密度變大了,浮力變大了,即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有很多老師都有去聽課,當時座在后面的我聽到了一些老師說,當物理老師真好,可以有實驗做,可以通過實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確實如此,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是一種五官并用的,全身心參與的體驗形式,有些自然科學的學習必須與實驗為基礎,這是一種規(guī)律。我們通過開展探索性學生實驗,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也同時通過實驗告訴學生要實事求是,事實勝于雄辯。
在我們的物理教學中,我們巧用身邊的器具、生活中的器材,利用瓶瓶罐罐做實驗,物理老師們經(jīng)常會主動的到醫(yī)務室拿些廢棄的針筒、藥瓶,還有早餐吃后留下的吸管等為器材,與學生一起做實驗。一來實驗器材學生能找到、有親近感,做物理實驗不難;二來物理實驗就在身邊,可以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興趣高。例如:在上科學探究:聲音的產(chǎn)生與傳播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可以隨手找?guī)讉€東西,如喝水的茶杯,空礦泉水瓶,三角板等,然后讓學生閉上雙眼,當我敲擊任意一個東西的時候,看誰能分辨出來是什么物體發(fā)出的聲音?學生們自然情緒高昂。
三、類比導學
在我們的生活里,有些東西不知道它的特點是觸碰不得的,例如電,我們的生活里離不開電,那么電是什么?電線里的電是怎么一回事?如此陌生。此時我們可以選擇以電流有些相識點的水流做類比。
所以我們設置以下幾個問答:
問題一:什么是水流 答:水分子的定向移動
問題二:水在什么條件下會發(fā)生定向移動 答:水往低處流,水發(fā)生定向移動的條件是要有水位差即水壓。
類比水流,電在電線里面流動好比如水在水管里流動
問題一:什么是電流 答: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問題二:電荷在什么條件下會發(fā)生定向移動 答:電荷發(fā)生定向移動的條件是要有電位差即電壓。這樣,在認識水流的基礎上去認識電流,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結(jié)論:我們也感覺到了,導學案有以下的幾個作用:1,它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路線圖,它可以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有效的途徑,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更加高效。2,它是學生學習的隨堂筆記本,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備份材料,可以給學生在學的過程中提供第二次記憶。3,它是學生課后復習的必備材料,通過導讀提綱可以讓學生輕松的回顧學習過的內(nèi)容。所以導學案設計質(zhì)量的高低,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的高低,因此,在導學案的編寫過程中應反復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編寫,我們應充分發(fā)揮團體的力量,有效提高對教材的處理水平、情境設置能力,根據(jù)不同的知識點要求,設計不同的導學方案,方能有效的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
【參考文獻】
[1]景有龍.初中物理啟蒙教育方法初探〔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zhì)教育論壇。2011(11)
[2]沈振斌.初中物理教學中預習環(huán)節(jié)的幾點做法〔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