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存仁
在我幼時,見到長一輩的婦女幾乎個個是纏足的,凡是女孩長到五歲時,做母親的就要為她纏足。小女孩的骨骼柔軟,所以小女孩纏足時痛苦還不大,只是足部纏上三尺長的布帶,覺得不習(xí)慣、不舒適而已。不少女孩子偷偷地在裹束之后,把它解開。做母親的就會訓(xùn)斥:“女孩子如果不纏足,將來是沒有人要的。”女孩子們聽了母親這幾句話,只好勉勉強(qiáng)強(qiáng)地每天纏足了。
大概到了八歲時,女孩子纏足的帶子越加越長,而骨骼也漸漸硬起來,這時纏得太緊,就有劇痛的感覺,女孩子哭哭啼啼,吵吵鬧鬧,成為常事。纏足有一定的方式,雖說是自己纏足,但實(shí)際上都是母親、外婆等逼著纏的。
女孩子到了十三歲時,正當(dāng)發(fā)育時期,足部骨骼也自然發(fā)育,硬化更甚,痛苦也跟著加深,每每要抗拒裹纏之痛。這時母親們有好幾首俚歌,一邊替女兒裹足,一邊唱,其中有一首歌記得是:三寸金蓮最好看,全靠腳帶日日纏。還有一首歌是:蓮步姍姍夠大方,門當(dāng)戶對配才郎。也有一首歌,叫作“橫三寸”,歌詞更是滑稽:三寸金蓮橫里算,腳長一尺多難看;莫說公子看不中,牛郎見了回頭轉(zhuǎn)。
這種歌詞,對漸漸懂事的少女們影響很大,盡管脹痛難受,也不得不順從母親。俗語所謂“小腳一雙,眼淚一缸”,絕非虛言。
青年、壯年和老年的婦女們,纏足之后,一對小腳都隱蔽在長裙之內(nèi),別人是看不見的。我們幼時,只在早晚間偷偷地見到長輩們坐在床前以纏足布纏足,在白天一雙肉足輕易也是看不到的。
有一些乞討的婦女,聚集在上海南市城隍廟前。這是西人經(jīng)常去游覽的地方,自有一些無賴,特地引導(dǎo)西人要這些乞討的婦女解去腳帶,供他們拍照。西人本來最喜歡拍中國婦女的小腳和拖辮子的男人。
國家禁止纏足的命令始于清代,朝廷不惜三令五申,屢行禁令。與八國聯(lián)軍簽立條約之后,慈禧和光緒回到北京又下上諭:“滿漢可以通婚,婦女禁止纏足。”這個諭旨見于《宮門鈔》,可是這種諭旨,上海報紙記載甚略,并未大事宣傳。所謂“天高皇帝遠(yuǎn)”,一般百姓并不知悉,纏足的風(fēng)俗依然如故。后來清廷將被推翻的前兩三年,革命聲浪高漲,各種書報才有“提倡天足運(yùn)動”,于是新派的家庭開始不再替幼年的女孩子纏足。
然而事有不然。民國二十年(1931)之后,上海胡慶余堂國藥號總經(jīng)理陳楚湘是寧波人,在寧波妓院里娶了個雛妓,這個雛妓,還是纖纖小腳。從前人成婚之日,有“鬧新房”的習(xí)俗,一班客人,筵席散后堅(jiān)持不肯走,一定要看新娘的小腳。伴娘在不得已的情況之下,就請新娘把小腳露一露。那一天我也看到的,大趾作尖銳形,其余四趾退化到成為畸形的狀態(tài),完全破壞了生理發(fā)展的自然現(xiàn)象,真是慘不忍睹。原來在這個時期,寧波若干縣份,還保持著纏腳的風(fēng)氣。
總之,我是親眼看到過纏足的真相。全憑一個大足趾,支持重達(dá)一百斤左右的整個軀體,真是殘酷之極。
(摘自“搜狐讀書” 圖/陳明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