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眱和谌雽W前,雖已積累一定的口頭語言,但由于沒有經過有針對性的的訓練,在進行口語交際時,就會缺乏準確性、連貫性。而小學階段是訓練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時期,因此有意識、循序漸進的培養(yǎng)學生準確地進行口語表達的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
一、對教師的要求
教師是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指導者、引路人。首先,教師要有豐富的生活閱歷,厚重的文化積淀,還要積累適合兒童心理年齡特征的語言,同時教師要善于憑借教材,因地制宜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符合學生心理年齡特征的情境,還要善于抓住有利時機,因人而異、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指導。
二、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要善于營造良好的口語交際氛圍,讓學生在特定的氛圍中受到話題的感染。其次,教師要運用生動的語言創(chuàng)設引人入勝的情境,使學生充滿神奇的想象力,激發(fā)學生口語交際的欲望。再次,運用多媒體為學生營造一個身臨其境的場景,使之形象、直觀的為學生提供輕松愉快的口語交際氛圍。
1.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
口語交際是現(xiàn)代社會必備的生活技能。因此,教師應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調動學生生活感知,使學生在口語交際中說得具體,說得真實,說得有趣,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問路、購物、采訪、打電話等情境。學生在這些情境中進行口語交際不僅能提高口語交際能力,還能學到一些生活技能,為“學會生存”奠定基礎,可謂一舉兩得。
2.借助教材,創(chuàng)設情境
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時,不僅要憑借教材,更要豐富教材內容,充實教材內容,這樣才能滿足生與生、師與生雙向互動交流的需要。
三、教師示范,指導有方
想說、愛說是口語交際的前提,會說才是教學的目的。低年級學生想說,但有時不知如何去說,也不知道從哪兒說起,說話時就會看到什么說什么,想到哪兒說哪兒。要想讓學生在口語交際中有條理地說清楚一件事,教師必須做好示范,這也是規(guī)范學生口語,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一環(huán)。
四、氣氛融洽,自由表達
教學口語交際的過程是一個讓學生不斷接收和表達的過程,要讓學生敢于、樂于、善于自由表達,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著力營造和諧的口語交際氛圍
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要從激發(fā)興趣入手。因此,教學時教師要放下架子,與學生一起討論、交流,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還應保護好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理解和尊重學生思維與語言的表達方式,要正視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少一些批評,多一些鼓勵,打消學生的恐懼心理。只有營造出和諧的口語交際氛圍,才能真正讓學生拋開顧慮,形成我想說、我會說的良好風氣。
2.全員參與,交際互動
我們知道,參加口語交際的人不僅要聽懂對方的語言信息,抓住對方交流信息的要點,而且還要適時接話,談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因此,口語交際是聽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是語言信息的往來過程。
五、實踐引路,大膽創(chuàng)新
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光靠課堂教學和書本知識遠遠不夠,需要進行大量的課外實踐,有道是“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口語交際在課外才有更廣闊的天地。因此,教師應刻意為學生拓寬口語交際的渠道,提供更多的訓練機會。
1.不拘形式,交流見聞
教師可組織學生把社會上、家庭里、學校中看到的新鮮事,通過“我看見”、“我知道”、“談天說地”等形式,利用口語交際課、活動課進行交流。
2.組織有趣、有意義的活動
經常組織有意義的活動,如歌詠比賽、演講比賽、經典詩文誦讀比賽、拔河等?;顒雍螅瑢W生往往會沉浸在快樂之中。這時,他們多有“一吐為快”的欲望,教師趁機組織學生把活動過程中自己最感興趣和最能帶給自己快樂的情節(jié)說給大家聽。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提示學生用詞要恰當,語言要流暢等,久而久之,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就會得到提高。
總的說來,從以上幾方面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教學不但符合《語文課程標準》“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的要求,久而久之,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綜合素質也會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