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我們北方冷,但冬天到處都是從天而降的白雪,放著不滑實在是太浪費啦!不過滑雪可不像坐雪橇那么輕松爽快,想讓腳下這兩條長長的板子“聽話”,著實需要下一番功夫呢!
不少人都被電視里滑雪比賽時的場面所吸引,急著想要體驗一下從高處直沖而下的“速度與激情”。然而這對剛開始學滑雪的人來說,就好像還沒學會扇翅膀的小鳥就想飛一樣,肯定會摔個大跟斗!老話說得好,飯要一口一口吃,不可能一下就吃成胖子。所以,我們還是到旁邊的學習區(qū)練好基本功吧!
我們都知道,坡越陡,下滑的速度就越快。因此對初學者來說,最好在坡度不超過6°的緩坡上練習。同時,這里的雪道一般寬度都在50米左右,視野開闊。還有專門保養(yǎng)雪道的機器,負責讓雪道保持平整,保證滑雪者的安全。
雪該軟還是該硬?
剛學滑雪的人都容易摔跟斗,那,是不是在給初學者練習的地方,雪道上的雪都應(yīng)該軟一點,以防大家摔壞呢?
嗯,這恰恰想錯了。其實滑雪場里的雪,大部分都是人工用機器造出來的雪,或者經(jīng)過了壓雪機的翻壓,變得又緊又硬。只有這樣,才能讓滑雪板下面的鋼刃穩(wěn)穩(wěn)地立在上面,滑行起來也非常平順。而過于松軟的雪,即使穿著滑雪板踩上去,也會向下陷,實際是不利于滑行的。
剛開始“上雪”的時候,就像第一次穿上冰刀站在冰場上,都有一個適應(yīng)的過程。有的人可能會想:站不穩(wěn)也沒關(guān)系,不是可以拄著滑雪杖嗎?可是,要想快點學會滑雪,這兩根“拐棍”還真得先放在一邊。我們要空著手,穿著滑雪板反復在平地上行走,練習保持平衡的技術(shù)。而且要盡量保持兩塊雪板是互相平行的。
等在平地上走路沒問題了,我們才可以開始練習爬坡。這時,我們需要側(cè)著身子,讓雪板保持橫向,一步步向坡上行走。走到一定高度后,我們就可以將雪板稍微側(cè)過去,體驗一下向下滑的感覺了。
胖子滑雪更快還是更慢?
這個問題說難也不難。如果你們一起去滑雪的人里有胖有瘦,那么你可以抽空觀察一下,到底是誰滑得快。答案嘛,咱先不告訴你,先講講純粹的科學原理。
當一個人滑雪的時候,他身上一共會受到三個力的作用。一個是他的體重在斜坡上制造的下滑力,一個是雪面的摩擦力,還有一個是下滑時身體會迎面受到的空氣阻力。要想滑得更快的話,那么就得讓身體的下滑力超過摩擦力和空氣阻力。
從這個角度講,體重越大的人,身體產(chǎn)生的下滑力也就會越大。但有人可能會問,體重大的人受到的空氣阻力也應(yīng)該越大吧?呵呵,其實不是這樣的??諝獾淖枇χ桓矬w運動的速度有關(guān)。也就是說,滑得越快,阻力才越大。所以,體重大的人完全可以用自己下滑時產(chǎn)生的加速度將這個阻力抵消掉,不受它的影響。
那么還有雪板和雪面之間的摩擦力呢?這個就比較復雜了。因為雪板在下滑的過程中,和雪面摩擦,會產(chǎn)生一定的熱量。這些熱量會讓粘在雪板上的雪融化,成為一個潤滑層,加速下滑。我們看到滑雪運動員在比賽中都采取下蹲的姿勢,一方面是為了保持身體重心,另一方面也有加大摩擦,讓自己滑得更快的作用。
而由于胖人的體重更重,所以他下滑時產(chǎn)生的摩擦力自然就會變大,也就會產(chǎn)生更多的熱量,促進在雪板下形成潤滑層,讓他滑行的速度更快。因此,最后的結(jié)論就是——胖人滑雪會比瘦人更快!怎么樣,現(xiàn)在胖子們是不是對自己有信心了?別宅在家里,快出來滑雪吧!
在爬坡已經(jīng)很熟練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開始學習真正“專業(yè)”的滑雪動作了?,F(xiàn)在,把腳擺成一個“內(nèi)八字”形,讓滑雪板的“尖兒”離得近些,后面的“尾巴”張開。腳跟稍稍用力,讓滑雪板的內(nèi)側(cè)張開一點,用它下面的鋼刃壓著雪,然后從坡上滑下去——看,這回找到點滑雪的感覺了吧?
不過,滑到坡底我們該怎么“停車”呢?這時,我們要讓腳稍微向外用力蹬,讓滑雪板的鋼刃立得更開一些,就能順利“剎車”了。這個動作看似很簡單,但也需要好好練習。掌握好了“剎車”的技術(shù)之后,才可以練習轉(zhuǎn)彎等其他動作。否則如果遇到突發(fā)情況卻停不下來,那可就危險啦!
滑雪板里有學問
學滑雪當然要合格的工具,這就是滑雪板。在琳瑯滿目的滑雪用品商店里,你知道自己該選多長的雪板嗎?
試過滑雪的人都知道,滑雪板越長,控制起來就越難,特別是轉(zhuǎn)彎的時候,技巧不熟練是很難駕馭的。所以,當你第一次挑選滑雪板時,可以把它拿過來跟自己“比比個”,比你自己的身體再高5厘米左右的滑雪板是最合適的。同時,滑雪板的彈性也有大有小。初學者應(yīng)選用彈性較大的滑雪板。它們在遇到不平的雪面時不易顛簸,制動效果也較好。
而專業(yè)運動員使用的滑雪板就比較“硬氣”了。它們不但更長、更重,而且下面的鋼刃尤其要保持鋒利,這樣才能在飛速的滑行中保持穩(wěn)定。所以我們看到,在展示彎道滑行時,他們的雪板往往會將雪地削出一片飛揚的雪末。據(jù)說,有些專業(yè)滑雪板的鋼刃甚至可以用來刮胡子!這也……太方便了吧?
學滑雪,不少人都害怕摔跤。可是剛開始學的時候,摔幾個跟斗是在所難免的。所以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避免摔傷。
雖然雪地沒有水泥地那么硬,大家身上又都裹著羽絨服和滑雪服,但這些并不能等于“安全措施”。因為在摔倒的時候,我們的腳上還戴著這兩塊長長的滑雪板。如果摔倒時的姿勢、角度不當,雪板和雪地相撞,就可能給人的腿造成嚴重傷害!因此,學滑雪時一定要先掌握“正確的摔跤技術(shù)”。
什么,摔跤還有技術(shù)?當然有啦。平時我們在冬天走在冰雪地上,也經(jīng)常聽大人說,萬一不小心滑倒了,一定要爭取向后摔,讓屁股先著地;也不要用胳膊去撐地,不然可能會讓胳膊骨折……盡管在摔倒的一瞬間,人的大腦常常是一片空白,誰也想不了這么多,但人的身體畢竟具有一定的反應(yīng)能力。如果平時腦子里有這些意識,形成了條件反射之后,就可能“摔得標準”了。
在滑雪的過程中,如果覺得身體開始失去平衡了,就不要勉強繼續(xù)控制雪板。否則有可能扭傷腳踝。這時一定記住,要讓身體向側(cè)面倒下去,不能向前也不能向后。特別是要把頭向胸口縮,避免頭部尤其是后腦撞到地。摔倒后不要怕麻煩,先把雪板脫掉再爬起來,之后再穿上。因為穿著雪板不方便站立,還可能再摔一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