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李白在自己和岑勛赴朋友丹丘生家做客時竟打破了禮俗的常規(guī),反客為主,寫了勸酒歌——《將進酒》。當時距詩人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達八年之久,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際,于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詩情,來了一次淋漓盡致的抒發(fā)。他在詩中抒發(fā)了復雜的感情,隨著詩人起伏變化不定的情感抒發(fā),一個個勸酒的理由便油然而生了。
一、為生命干杯
詩歌一開始,以兩個長句振起,頗見氣勢。“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睂扅S河之水奔涌而至和奔騰而去的浩大聲勢。其來,勢不可擋,源遠流長似乎從天而降;其去,則一瀉千里,直走大海竟然永不回頭。這里,天上,極言黃河之水奔騰而來得遠,來得高,既遠又高,則河水奔騰之勢足矣,這是夸張手法。“不復回”的“復”,暗含著詩人形象:多么渴望河水一回頭啊!然而,盡見滾滾波濤自顧自地急慌慌向東去,哪曾有回頭意?憾矣!
緊接著,“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前兩句是起興,這兩個長句寫人生短促。作者以“朝”“暮”來形容短促的人生從青春到衰老的過程,是以小比小的“反向”夸張,更加凸顯了對生命短促的無奈;由青絲到雪白,竟是一天之內(nèi),何其悲傷啊!再回頭看這兩個長句,有著內(nèi)在的關(guān)聯(lián):以流水引出人生,以水的流逝不回比喻人生光陰的一去不返,運用比興手法。這樣在空間和時間上,以長句形成舒卷往復的詠嘆味,又加上江水的亙古壯闊和人生的短暫渺小對比,使情感深厚凝重,令人聽之蕩氣回腸。
回看題目,要“將進酒”,為什么呢?在偉大的自然面前,在亙古的歲月面前,我們的生命是如此渺小、如此短促!作者一開口的詠嘆,在座的朋友們聽了,會是什么反應呢?還是端起酒杯,把充塞在胸腔的、心有戚戚生命感慨一飲而盡吧!這幾個長句,為全詩奠定了慨嘆的基調(diào)。
二、為自己干杯
然而,詩人并沒有因意識到生命的短促而感到消極悲傷,由感慨走向歡樂。“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比松谑?,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然而,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的時候,需要“快然自足”的歡飲。來,朋友,干杯吧,我們每一個人生來都一定是一塊好料,只是暫時還沒有用到地方上。這里的“我”包括宴會上的每一個人,是大寫的我。這時,我們發(fā)現(xiàn),前面的感慨為這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做了很有力的鋪墊。詩人內(nèi)心升騰起無比的自信與樂觀。這里又深藏著詩人雖懷才不遇卻渴望用世的積極心態(tài)。于是詩人更為高興了:痛痛快快地喝吧,哪怕千金散盡,又有什么呢?我輩豈能被金錢所役使?這又是多么高度自信而豪邁的勸酒??!朋友們,來,為我們自己、為像金樽一樣的我們自己干杯吧!
三、為當下干杯
詩人已經(jīng)擺開了要痛飲一場的架勢:“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币粋€“且”字,是要把一切煩惱都拋之腦后的勸告,有灑脫之意;一個“會”(應當)字,強調(diào)眼前難得的相聚?!芭胙蛟着!?,更顯示出要大擺宴席的氣勢,要整只的羊和整只的牛;喝酒不是一兩杯,而是非“三百杯”決不甘休!來,干了吧,朋友——上天造就的一個個獨一無二的我們。來,喝吧,朋友們,為了當下難得的相聚!來,喝吧!這是多么痛快,多么豪壯的勸酒!
四、為自由干杯
伴隨著詩歌的節(jié)奏一變而為簡短的三字句,仿佛詩人喝酒已進入佳境。接下來,我們看到了詩人高聲勸酒,招呼朋友的場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詩人似乎有點醉意了,那聲調(diào)似乎如在眼前,宴席如在眼前,詩里跳出了生活細節(jié)。酒興由歡樂走向有點狂放了。在狂放之際,他還要“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cè)耳聽。”
歌了什么曲子呢?有八句:“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薄扮姽酿傆瘛敝复毁F生活,因為富貴人家在吃飯時要鳴鐘列鼎,食物精美如玉。但詩人對此卻“不足貴”這是真的嗎?回想它走過的路程,長安三年并不是有人把他生拉硬扯進去的,是他自己主動尋去的。他曾到過夢寐以求的地方,享受到了“鐘鼓饌玉”般的富貴生活,走過了,享受過了,竟然又說“不足貴”,這不是很矛盾嗎?這顯然是激憤之語。他被以御用文人的身份役使與宮廷宴飲之間,而非理想中的卿相謀臣。那激憤之中是對權(quán)貴的蔑視,對精神自由的渴望。而詩人“但愿長醉”,是想借醉來麻醉自己,“不愿醒”,是不愿面對現(xiàn)實中的失落,這里流露了詩人現(xiàn)實中深深的苦悶,這是酒后的真言吧。這時,若端起酒杯,“將進酒”的最好理由是什么呢?干一杯吧,朋友,為了我們追尋精神的自由,干了這杯吧!這杯酒里,溢滿著悲憤之情!
五、為圣賢干杯
可是李白就是李白,他總能在苦悶時找到走出苦悶的良方?!肮艁硎ベt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作者同情古來的圣賢們,為他們生不逢時,遭受冷落而鳴不平。細品之,其中又有自比圣賢的傲氣。其實,這是詩人在以古圣賢的遭遇來安慰自己,即借古人酒杯澆自己塊壘。這也是詩人激憤之語。但“惟有飲者留其名”就有點夸大其詞、強詞奪理了。主要是為了為了引出下文的“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惫艁砗染普呔坪纹涠嘁?,何以偏舉“陳王”?一是“陳王”曹植才高八斗,器宇軒昂,與他相比,方有李白之豪氣,之自信,之氣派;二是“陳王”曹植遭受曹丕曹叡兩朝的猜忌,有志難伸,也激起詩人的同病相憐!所以,李白在唱詞中一舉古來圣賢,二舉陳王,滿含著不平之氣,洋溢著激憤。而隨著政治色彩的加入,給前面在人生生命的感慨中,注入了更加復雜的內(nèi)容,詩人抒發(fā)的情感在此匯聚成更為濃稠激蕩的洪峰,奔涌開來。面對短促的人生,使人充滿自信,相信自己,相信未來,詩情悲而不傷,悲而能壯。
讀到這里,我們也會情不自禁地端起酒杯,為寂寞的古代圣賢干一杯吧,誰的人生能夠一帆風順呢?兄弟們,干了!這一杯酒,理由充足,不得不喝,必須喝干!
酒喝到這個分上,可謂極盡興矣。詩人也是,你瞧,他竟然責備起主人來了:“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焙雀吡?,這是酒醉時的狂放之言,“何為言少錢”,錢是什么?自己寧愿“千金散盡”!所以,“徑須沽取”而來,他要和主人對酌,喝他個地老天荒!詩情由此又轉(zhuǎn)向狂放了。這時,再干杯,是不需要什么理由的。詩人寧愿拿出名貴寶物——“五花馬,千金裘”,來換取美酒,一醉方休。一面“呼爾”去換美酒,一面招呼主人,要“與爾同銷萬古愁”。這是反客為主了。真是快人快語,豪邁不拘,只有情投意合的至交方有如是豪言快語。
結(jié)尾處“萬古愁”又與開篇的“悲”照應關(guān)合,含義又更為深廣深沉。詩人把前面聚集的所有感情都裹挾在此,一并抒發(fā),“與爾同銷萬古愁”,匯成奔涌跌宕的感情急湍,從全篇來看,真是大起大落,寫盡了李白的灑脫自信,悲壯深沉,勸酒理由十足!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