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試論《閨意》的雙題敘事藝術

      2016-04-29 00:00:00劉應全程名科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16年8期

      摘 要:唐代詩人朱慶馀的《閨意》,寫出了閨中新娘想象次日拜見公婆的忐忑心情,溫婉含蓄。該詩還有另一個題目叫作《近試上張水部》,暗示全詩乃是行卷之詩,以便作者博取功名。作為一首雙題詩,《閨意》隱含著非同尋常的敘事內(nèi)容和敘事目的:表面上看,寫的是古代婚俗事象,屬于顯性敘事結(jié)構(gòu);實質(zhì)上看,講的又是科考行卷,屬于隱性敘事結(jié)構(gòu)。本文擬從詩歌的雙題敘事出發(fā),探討詩作敘事結(jié)構(gòu)的內(nèi)在關系及其表述意義。

      關鍵詞:《閨意》 行卷 外故事 雙題敘事

      閨 意

      洞房昨夜停紅燭,{1}待曉堂前拜舅姑。{2}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3}

      《閨意》作者朱慶馀,生卒年不詳,名可久,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寶歷二年(826)進士,官至秘書省校書郎。朱慶馀師學張籍,近體尤工,詩意清新,描寫細致,內(nèi)容則多寫個人日常生活,是張籍所賞識的后輩詩人之一,詩的風格,也和張籍近似,《全唐詩》收其詩177首,輯為兩卷。{4}

      本文特選《閨意》作為研究對象,是因為這是唐代為數(shù)不多的雙題詩歌之一。何為雙題詩?即一首詩歌同時存在著兩個題目,其中一個題目在文本的流傳過程中耳熟能詳,而另一個題目則近乎被人遺忘,或者因為其他原因秘而不宣,以致從不被世人注意。應該說,這是一種非常值得關注的詩學現(xiàn)象,有必要引起我們的探討與研究。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詩歌是中國文學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詩經(jīng)》和《楚辭》構(gòu)成中國詩學的兩大源頭。{5}毋庸置疑,作為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詩歌不僅是一種情感交流媒介,而且也是一種文學敘事方式。

      那么,什么是文學的敘事呢?“敘事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交流活動,它指的是信息的發(fā)送者將信息傳遞給信息接受者這樣一個過程?!眥6}一般而言,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我們有這樣的認識,那就是作為文學作品的詩歌,有且應該只有一個題目,這個題目對應地指向一個規(guī)定性的敘事結(jié)構(gòu),即這個敘事結(jié)構(gòu)就是詩歌本身,它是一種信息的承載媒介,將作者的信息傳遞給讀者,這是習以為常的基本判斷。但是,也有例外,我們會發(fā)現(xiàn)還是有少量詩詞作品存在“雙題”現(xiàn)象,即同時存在兩個題目,其中一個早已被人熟知,而另一個已然被人忽略。值得一提的是,在多數(shù)情況下,兩個題目的字面意義不僅有著天壤之別,并且因題目之不同而帶來詩詞整體敘事內(nèi)容及意義的不同。在這里,我們把那個被人熟知的題目稱之為“顯性題目”,另一個則稱之為“隱性題目”,經(jīng)由這兩種題目所指而被敘述的事件及其意義,我們統(tǒng)而稱之為“雙題敘事”。由“顯性題目”而展開的詩詞敘事就是顯性敘事,這一層意義淺顯易懂;由“隱性敘事”而展開的詩詞敘事就是隱性敘事,這一層意義則多被我們以往的詩歌接受者和闡釋者所忽視,未能觸及深層。

      據(jù)筆者研究和梳理,關于詩歌的題目數(shù)量問題,歷來存在單題和雙題這兩種形式。其中單題可分為有題、雜詩和無題三種命題可能。如《詩經(jīng)》《古詩十九首》等幾乎全是單題,且往往用詩歌第一句的關鍵詞為題,如《關雎》《蒹葭》《子衿》《青青河畔草》等,比比皆是,就連漢高祖劉邦《大風歌》、漢武帝劉徹《秋風辭》也延續(xù)著這一傳統(tǒng)。詩以“雜詩”命題最初見于《文選》所選的漢魏人詩,原先可能另有題目,后題目佚失,選詩的人就統(tǒng)稱這類詩歌為《雜詩》。{7}這一類命題詩歌,一般有且只有一個題目,即雜詩。第三種情況是無題詩,無題詩并不是沒有題目,而是直接以“無題”二字命名,將此命題形式發(fā)揮到極致的則是唐代詩人李商隱,他的無題詩歷來是詩家和評者關注的焦點,因為詩人表現(xiàn)的是縈繞于心間的一種莫名的愁緒,詩也就加不上合適的題目從而以“無題”名之。{8}

      從目前的典籍來看,較早出現(xiàn)“雙題敘事”的詩詞是東漢應劭《風俗通》中所記載的《琴歌》{9}:“百里奚{10},五羊皮。憶別時,烹伏雌{11},炊{12}。今日富貴忘我為?”{13}據(jù)《風俗通》記載,《琴歌》又名《歌》。值得注意的是,《琴歌》與《歌》雖然作為題目略有不同,但是對我們理解整體詩歌的意義并未造成閱讀阻隔,其基本敘事均圍繞著百里奚的故事展開,也就是說,這里“雙題敘事”中的“隱性敘事”依然與“顯性敘事”存在很大的同構(gòu)性和一致性,意義淺顯,不難理解。直到南朝徐陵《玉臺新詠》記載的“樂府雙璧”,方才出現(xiàn)“雙題敘事”的轉(zhuǎn)型和升華。“樂府雙璧”中的《木蘭辭》和《孔雀東南飛》均屬于“雙題敘事”,其中《木蘭辭》又名《木蘭詩》,屬于北朝民歌,“顯性敘事”即是其“隱性敘事”,意義變化不大;而《孔雀東南飛》又名《古詩為焦仲卿作》,作為現(xiàn)今保存下來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兩個題目從字面上看絕對是毫不相關的兩個意義域。從這里可以看出,“雙題敘事”已然出現(xiàn)了在題目上甚至內(nèi)容上的理解困惑。而這一現(xiàn)象持續(xù)發(fā)酵到唐代才算蔚為壯觀,也真正實現(xiàn)了“雙題敘事”的自覺創(chuàng)作時期。因為,在唐代出現(xiàn)了大量詩人嘗試書寫雙題詩詞,且意義變換無窮,方式五花八門,令后世解讀者眼花繚亂,不能完全窮盡其意。

      我們知道,在中國詩歌史的常識里,題目延伸拓展之后就指向內(nèi)容,內(nèi)容提煉歸納之后就回到題目,兩者相互印證,歷來如此。因此,由行文之初所列朱慶馀的詩歌題目“閨意”可知全詩內(nèi)容,即指中國古代婚姻風俗,這是本詩的顯性敘事層面。在古代,新郎新娘頭一天晚上結(jié)婚,第二天清早需要拜見公婆,此詩描寫的重點,乃是新娘去拜見公婆之前忐忑而又復雜的心理狀態(tài)。首句指向過去時態(tài),點明了時間、地點和事件。次句指向未來時態(tài),想象了第二天拜見之事。三句指向現(xiàn)在,由于拜見公婆乃是一件大事,所以新娘認真對待,一早就起了床,甚至是通宵未眠,在紅燭光照中裝扮,等待天亮,好去堂前行禮。這時,她心里不免有點嘀咕,自己的打扮是不是很合乎大家的審美標準呢?也就是說,能不能討公婆的喜歡呢?一個“問”字,將第四句順暢地連接起來,在用心梳好妝畫好眉之后,還是覺得沒有把握,只好問一問身邊丈夫的意見了。由于是新娘子,當然帶點羞澀,而且這種想法也不太好大聲說出,讓旁人聽到,于是這低聲一問,便極其合情合理了。這種寫法真是精雕細琢,刻畫入微。

      無疑,閱讀至此,全詩基本已經(jīng)解讀完畢,不過是借古代婚姻風俗習慣而描繪出的一首新婚燕爾之作,把閨閣中即將登堂入室的女子描寫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不失為一首很好的七言絕句。

      然而,必須要看到,在《全唐詩》中這首詩又題為《近試上張水部》,與“閨意”截然不同,這一題目以“按”的形式被擱置在詩歌之外,導致長期未被重視,屬于被隱藏起來的敘事結(jié)構(gòu)層,其實是有內(nèi)在的深刻含義的。仔細揣摩這一標題,可以幫助讀者明白詩作未曾直言的背后深意。

      當然,朱慶馀未對“近試上張水部”這一第二詩題下的“隱性敘事”做任何提示與評價。我們依據(jù)知人論世和以意逆志的詩歌解讀方法來進行詩歌解讀。

      事實上,這首詩歌隱含著一個唐代詩歌史上的重要問題,即行卷。史載,唐代應進士科舉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風氣,以希求其稱揚和推介于主持考試的禮部侍郎?!疤拼M士科舉允許‘公薦’和‘通榜’,即允許人們向主考官推薦優(yōu)秀人才,應進士科舉者將自己的文學創(chuàng)作擇優(yōu)編成文卷,投獻給達官貴人或者文壇名人以求得他們的賞識推薦,以提高知名度和及第機會,這種行卷風尚和通榜、公薦的廣泛流行,是與納省卷的辦法幾乎同步開始的?!眥14}唐代諸多詩人均有過行卷,如李白、杜甫、杜牧等,而白居易正是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詩句向前輩官員和文壇領袖顧況行卷,才得以快速考取功名,名揚四海。

      行卷,古代又稱為干謁,分為行卷和溫卷兩個重要階段。行卷意在探路,溫卷重在強化。“行卷一次還不夠,為了加深行卷對象對自己的印象,舉子往往過一段時間又要再去拜謁,呈送新卷,這叫溫卷。特別是臨近考試,更要向舉主探聽虛實,了解舉主向主考官交待的情況?!眥15}因此,回到詩歌的第二題目“近試上張水部”這個層面來看,無疑表明作者朱慶馀是在投石問路,向張籍打聽消息,擬為臨近的考試做準備。關于朱慶馀和張籍之間的這段故事,目前所見最早版本當是唐代范攄所記敘。范攄,字不詳,自號五云溪人、云溪子,江蘇吳縣人,約公元877年前后在世,與朱慶馀為同時代人而略晚。在其《云溪友議(卷下)》中,作者有如下記敘:

      朱慶馀校書,既遇水部郎中張籍知音,遍索慶馀新制篇什數(shù)通,吟改后,只留二十六章,水部置于懷抱,而推贊焉。清列以張公名重,無不繕錄而諷詠之,遂登科第。朱君尚為謙退,作《閨意》一篇,以獻張公。張公明其進退,尋亦和焉。詩曰:“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張籍郎中酬曰:“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朱公才學,因張公一詩,名流于海內(nèi)矣。{16}

      另,宋代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四十六》亦有相應記載,只不過可以看出該則記載應是在范攄記載的文本基礎上取材轉(zhuǎn)述而成,但大體主旨是一樣的:

      慶馀遇水部郎中張籍知音。(籍)索慶馀新舊篇什,留二十章置之懷袖,而推贊之。時人以籍重名,皆繕錄諷詠,遂登科。慶馀作《閨意》一篇以獻。籍酬之曰:“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由是朱之詩名流于海內(nèi)矣。{17}

      可以看出,上述兩則極具紀實性的文本,將與古典詩作密切相關的人物、事件、過程與結(jié)果等進行了簡略記載,交代了本詩的作者,即行卷者朱慶馀向行卷對象張籍行卷的故事,為我們今天深入閱讀詩作提供了非常有效的信息,我們通常在敘事學上稱之為“外故事”{18}。這樣的“外故事”對我們理解雙題敘事詩作的第二詩題起到了很大作用,因為,“首先,在形式上,外故事整體上屬于抒情詩的一部分,與抒情詩休戚相關,不可分離;同時,又在形式上與其所附屬的主要抒情文本有所區(qū)別。其次,外故事在內(nèi)容上對于理解抒情文本不可或缺,對深入挖掘抒情文本意義具有重要作用。最后,外故事包含著必要的故事要素,其中有可能包含著由一系列事件所構(gòu)成的‘故事’,這樣的‘故事’直接影響著抒情詩人情感的抒發(fā)”{19}。事實上,我們通過對“外故事”所記敘的一系列事件進行破解與闡釋就會清楚地發(fā)現(xiàn),朱慶馀此詩投贈的對象,確實是官水部郎中的張籍,而且所投之詩正是“溫卷”所用。我們知道,張籍當時以擅長文學而又樂于提拔后進與韓愈齊名,無論從地位還是聲名,均具有相當?shù)哪芰浚阋杂绊懼鞈c馀科舉考試及第的可能。所以,以這樣的角度解讀此詩,不難看出朱慶馀平日早已向張籍行過卷,已經(jīng)得到他的賞識,臨到要考試了,還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新婦自比,以新郎比張籍,以公婆比主考,寫下了這首詩,以征求張籍的指點意見。

      果然不出所料,已經(jīng)得到張籍推廣和引薦的朱慶馀,就在敬宗寶歷二年(826)一舉考取了進士。張籍愛才惜才識才的佳話,也得以永久地流傳了下來,成為后人賞拔人才的絕佳范本。

      通過以上論述,我們知道朱慶馀《閨意》不僅存在著兩個題目,而且對應著兩個敘事結(jié)構(gòu),每個結(jié)構(gòu)背后都有著相應的非常豐富的敘事信息。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雙題敘事藝術是中國詩歌史上極有影響的一種詩學范式,歷史悠久,意義非凡,尤其是被遮蔽的敘事題目背后隱含著對于解讀詩歌起到巨大作用的符號與密碼。因此,類似《閨意》這樣的具有雙題敘事藝術的詩學作品在文學史上應當值得被重視和研究。

      {1} 洞房,本義指深邃的臥室,后來用作新房的專稱。停紅燭,即擺放和安置紅燭而不使其滅之意,意即通宵燃著。

      {2} 待曉,指的是等待天亮。舅姑,指的是公婆,在古代婚俗禮儀中,婚后第二天,新娘要一早起身,拜見公婆,并行端茶倒水之禮。

      {3} 入時無,疑問句,指的是新娘忐忑詢問夫君所畫之眉合不合時宜,從而獲得長輩的喜歡與認可。

      {4} 參見馬茂元、趙昌平選注:《唐詩三百首新編》,岳麓書社1985年7月版,第365頁。

      {5} 參見袁行霈著:《中國文學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9—14頁。

      {6} 譚君強:《敘事學導論:從經(jīng)典敘事學到后經(jīng)典敘事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6頁。

      {7} 余冠英選注:《漢魏六朝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版,第16頁。

      {8} 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二版)(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60頁。

      {9} 相傳百里奚在楚國為囚,為人牧牛。秦穆公以五張羊皮贖之,擢秦相。其故妻傭浣入宮,堂上作樂,婦自言知音,因撫琴而歌,遂夫妻相認。

      {10} 百里奚乃春秋時人,原為虞國大夫,晉滅虞,被俘虜,后逃至楚國。秦穆公聽聞其才,以五張黑色羊皮換了回來,委以國政,史稱“五大夫”。者,黑色的公羊。

      {11} 伏雌,伏在窩里的母雞,指的就是正在孵化小雞的母雞。

      {12} ,古代對門栓的稱法。

      {13} 參見沈德潛:《古詩源》,華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13頁。

      {14}{15} 劉海峰、李兵:《中國科舉史》,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2004年6月版,第99頁,第113—114頁。

      {16} (唐)范攄撰,陽羨生校點:《云溪友議(卷下)》,見《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3月版,第1320—1321頁。

      {17} (宋)計有功輯撰:《唐詩紀事(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8月版,第704頁。

      {18} “外故事”的敘事學命題是由國內(nèi)首開敘事學研究先河的云南大學敘事學研究中心教授譚君強先生首先提出,并且成果豐碩。多次的私人談話和課堂聽講,對本文的寫作大有啟發(fā)。

      {19} 譚君強:《論中國古典抒情詩中的“外故事”》,《江西社會科學》2014年第1期,第178—179頁。

      舟曲县| 枣阳市| 扎囊县| 宽城| 商河县| 栖霞市| 夹江县| 武功县| 八宿县| 肇源县| 乐至县| 沂源县| 宿松县| 永胜县| 江北区| 安西县| 大埔县| 神农架林区| 额尔古纳市| 巫溪县| 邢台市| 临西县| 连云港市| 黄平县| 锡林郭勒盟| 阳城县| 洞口县| 通道| 通化市| 垦利县| 昆山市| 通许县| 汝州市| 伊春市| 宜阳县| 治县。| 新巴尔虎右旗| 咸阳市| 五指山市| 呼伦贝尔市| 象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