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孤獨感的表達一直被認為是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中的重要思想主題。本文主要從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探求文中的孤獨主題。通過對文中四位女性人物(曹青娥、吳香香、章楚紅、龐麗娜)的命運分析,筆者認為就孤獨感而言,女性人物承擔的精神負累,比男性更多更重;她們對精神知己的探求,也顯得更加迫切。
關鍵詞:知己 女性人物 劉震云 《一句頂一萬句》
《人民文學》在2009年刊載了劉震云的長篇小說《一句頂一萬句》,霎時在文壇引發(fā)了一場關于孤獨的議論。眾多知名評論家的贊揚、茅盾文學獎的盛名,讓《一句頂一萬句》迅速成為評論的熱點。在諸多評論之中,孤獨的承載者始終指向書中的兩位男性主人公楊百順和牛愛國,很少有論者關注過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事實上,作為人類生存的終極困境,孤獨是誰都繞不開的話題。男性如此,女性更是如此。在幾千年封建男權意識的浸染下,女性尋覓知己從而擺脫孤獨的愿望,更難以實現。
一、曹青娥:尋覓后屈服
作為整部小說中分量最重的女性人物,曹青娥(巧玲)的形象較之其他女性形象都更為飽滿。在《上部:出延津記》中,巧玲還只是一個不滿十歲的小丫頭。她從小失去親生父親,從未感受過家的溫暖。甚至生病時母親也只是給她喂幾顆江湖郎中的藥丸了事,導致她大病一場,受盡折磨,還落下膽小的毛病。家庭環(huán)境的冷漠使巧玲對來自他人的關愛珍視無比。繼父吳摩西給巧玲一種從未體驗過的父愛。作品描寫兩人相伴去白家莊拉面,一路歡聲笑語,不像父女,竟像朋友。膽小的巧玲因為害怕天黑,要求繼父把自己關在面口袋里,吳摩西不僅照做,還請求巧玲 “給你扎上口,你不能睡著,得跟我說話”,宛如一對忘年玩伴。后來母親和繼父爭吵,繼父離家出走,又是巧玲克服對天黑的恐懼,四處奔走尋找吳摩西。當巧玲哭著說出“我想你了,明天該去白家莊拉面了”一句話時,吳摩西潸然淚下。從這一刻開始,這兩個毫無血緣關系的養(yǎng)父女,似乎已經是世上最親近的人。
十幾年后,出現在《下部:回延津記》的巧玲,已被人販子幾經轉賣,最后落戶山西,改名叫曹青娥,有了新的養(yǎng)父和養(yǎng)母。漸漸長大的曹青娥和繼母水火不容,和養(yǎng)父老曹的感情卻日漸深厚。養(yǎng)父對她的寵溺,和當年繼父吳摩西的關懷一樣溫暖。甚至當曹青娥與養(yǎng)母拌嘴后離家出走,也是養(yǎng)父在村口守候著她。她心中藏著的不愿說給養(yǎng)母聽的話,卻愿意一點一點說給養(yǎng)父聽。養(yǎng)父老曹是曹青娥人生的第二個知己。她為了養(yǎng)父嫁給牛書道,過了一輩子不順心的日子,以至于丈夫死后,曹青娥痛哭之后說出的話竟是:“我不是哭他個龜孫,我是哭我自己。我這一輩子,算是毀到了他手里?!辈芮喽鹑松械拈W光點是和拖拉機手侯寶山的初戀。戴著白手套的戀人在半夜偷偷來接她,兩人坐著嶄新的拖拉機在暗夜的泥土中耕耘著,煞白的車燈刺破黑暗……這種浪漫比起今天的戀人們也絕不相形見絀。然而,對于侯寶山而言,一個姑娘的愛遠沒有拖拉機手的身份更有吸引力,他拒絕了曹青娥提出的私奔提議,原因是:“一跑,我就開不成拖拉機了。全縣才五臺?!闭沁@句話讓曹青娥徹底死心,嫁給了牛書道。
在婚后并不如意的生活中,戀人侯寶山始終是曹青娥心中一個無法抹掉的情結。甚至在和牛書道爭吵后,她拖著懷孕的身子,想到的居然是找到侯寶山,讓他離婚。直到她在田地里看見已經成為父親的侯寶山,開著殘破的舊拖拉機,身邊是抱著孩子的妻子,手上也不再有昔日的白手套,這時“曹青娥突然明白,她找的侯寶山,不是這個侯寶山;她要找的侯寶山,在這個世界上,已經死了”。所謂的人生真愛其實只不過是一段過眼云煙罷了。在生育了四個孩子并將他們拉扯成人之后,曹青娥已經對自己的人生認命。然而她的晚年居然有了一些慰藉:和養(yǎng)母老曹老婆有了說不完的話;孫女百慧也十分善解人意;兒子牛愛國經歷了人生的苦痛,也試圖走進母親的內心。但在壓抑中痛苦了一輩子的曹青娥已失去了述說自己的動力,臨死之前“拍床頭”的最后一個動作也沒有被兒子和孫女正確解讀。這個在孤獨中度過漫長人生的女性,雖然也曾有過繼父和養(yǎng)父在幼年時代給予自己的溫暖,雖然也曾幻想過和拖拉機手熾熱的愛情,但最終還是在無人可訴、無話可說的人生悖論中深陷“知己難求”的命運。
二、吳香香:為愛出走
吳香香是男主人公楊百順人生經歷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直接導致了楊百順接下來的人生走向。她處處爭強好勝??梢恍闹恢蕾嶅X的丈夫姜虎只會呵斥她“哪那么多廢話?會不會說點有用的?”姜虎死后,為了找一個能支撐門面的男人守護家產,她才招贅在縣政府為縣長種菜的楊摩西(楊百順)做上門女婿,并迫使他隨妻姓。老實憨厚的吳摩西很快丟了飯碗,懦弱孤僻的性格也難以保護全家。亡夫的粗枝大葉、現任丈夫的軟弱可欺,還有女兒的疏遠,都讓她內心的孤獨感與日俱增。于是她和住在隔壁的銀匠老高產生了私情。從客觀角度看,老高的確符合女性對理想伴侶的某種訴求:他不但眉清目秀,而且很會說話,“街上的事亂七八糟,經老高一說,絲絲縷縷,都能碼放整齊?!本瓦B素來不喜歡多嘴多舌之人的吳摩西也對老高另眼看待。較之簡單粗暴的亡夫姜虎,老高顯得溫柔可靠;較之憨厚窩囊的后夫吳摩西,老高更是頭腦機靈。于是吳香香義無反顧地把感情投注在老高身上。當私情被吳摩西發(fā)覺之后,哪怕背負“奸夫淫婦”的罪名,哪怕拋下年幼的女兒,吳香香也毫不猶豫地選擇和老高私奔而逃。
小說中耐人尋味的一段描寫是,吳摩西在鄭州火車站遠遠望見在此處謀生的老高和吳香香,一個在出站口賣洗臉水,一個在廣場拐角處擦皮鞋。惱怒的吳摩西本想尋機會殺死兩人,卻被老高和吳香香依偎著互相喂食白薯的畫面打動。文中寫道:“吳摩西跟吳香香在一起時,雖然……吃喝不愁,但吳香香整天在說吳摩西,在罵吳摩西;現在她與老高顛沛流離……吳香香既不說老高,也不罵老高;……這就不是一個把誰殺了能了結的事?!@么說,倒是吳摩西錯了?!粋€女人與人通奸之前,總有一句話打動了她。這句話到底是什么,吳摩西一輩子沒有想出來?!逼鋵嵥^能夠“打動女人”的話,正是女性千百年來為了尋覓精神知己而苦苦探尋的一種情結。作者似乎是為吳香香開脫,又似乎是讓吳摩西心安。然而作為讀者的我們不禁懷疑,要強如吳香香,奸詐如老高,這種顛沛流離的“幸福”生活究竟能維持多久?
三、章楚紅:失望后離去
章楚紅是小說中最散發(fā)光彩的人物,也是最受讀者喜愛的女性。她豐滿漂亮,敢愛敢恨。她為生活所迫嫁給飯店老板李昆,但內心并不認可這個腦滿腸肥的商人。她偶遇婚姻不幸的牛愛國,覺得他是一個可靠的人,便將自己的愛轟轟烈烈全給了他。牛愛國的確心地善良,也對章楚紅的愛滿懷感激。但在關鍵時刻,他仍然退縮了。他害怕自己對家人無法交代,害怕自己養(yǎng)活不了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章楚紅,更害怕李昆報復自己,最終借母親生病之機倉促逃回山西。章楚紅是文中最不幸的女性之一。愛情所托非人,婚姻也無法忍受。她最終勇敢地離開丈夫,遠走他鄉(xiāng)。女性的知己尋求之路再一次遭受打擊。最終幡然醒悟的牛愛國決定去找章楚紅。他不再害怕,寧可出人命,也要說出那句要緊的話。這種開放式結尾也算是作者對章楚紅不幸命運所保留的一點點希冀。
四、龐麗娜:迷茫中墮落
龐麗娜是小說的中心人物之一?!断虏浚夯匮咏蛴洝分兴腥宋锏娜松\幾乎都圍繞她發(fā)生改變。她也曾有一個初戀情人趙小柱,但對方考上大學之后就和她分手了。這給她的情感世界留下了無法彌補的創(chuàng)傷。后來她和牛愛國結為夫妻,生了一個女兒,卻從來沒有共同語言。和曹青娥婚后的屈服不同,龐麗娜對自己不滿意的婚姻采取了畸形的反抗。她先是和攝影城老板小蔣打得火熱,兩個人一晚上說的話,竟比跟自己伴侶一輩子說的話都多?!八怂耍粋€人說:‘咱再說些別的?!硪粋€說:‘說些別的就說些別的。’”小蔣回歸家庭后,聲名掃地的龐麗娜居然和自己的姐夫老尚再次私奔。但這一次,牛愛國似乎能夠理解他們的心情。對比自己在面對章楚紅時表現出的膽怯和自私,牛愛國甚至對敢作敢為的老尚產生一種欽佩之情。女性在面對生命的知己時,總是敢于舍棄一切、拋開一切的。但龐麗娜這種畸形的反抗方式,究竟是解脫還是墮落,我們不得而知。
五、結語
縱觀中國文學史,從來都不缺乏孤獨主題的作品。傳統(tǒng)的中國式孤獨,往往是指一種精神、一種品行,是有知者的專利。劉震云打破了這一窠臼,他的《一句頂一萬句》向我們昭示,孤獨感不僅屬于精英,也屬于在社會底層生活的人們,更屬于千千萬萬平凡女性。雷達在評價《一句頂一萬句》時說過:“民工比知識分子更孤獨?!倍P者意在說明,就孤獨感而言,民工的妻子比民工的感受更加強烈。男性的孤獨感往往可以通過職業(yè)、友情以及社會交往中的其他活動來消解,而女性,尤其是處于社會底層的普通家庭婦女,在面對孤獨感時,會顯得更加無助。她們或者像曹青娥一樣,在無力的反抗之后無奈屈服;或者像吳香香、龐麗娜等人一樣,為了精神上的解脫踏上不歸路,從此背負著“淫婦”的罵名。女性面對“孤獨”這一精神負累時,會比男性承擔得更多、更重。
參考文獻:
[1] 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9.
[2] 雷達.《一句頂一萬句》到底要表達什么?http://blog.sina.com.cn/leida2007,2009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