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政府對教育的重視,教學條件的改善,計算機和網(wǎng)絡在學校教育教學中得到了普及,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打破了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對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了一次革命。在聾童言語康復訓練教學中恰當?shù)厥褂枚嗝襟w,擴展語訓課堂聲音的信息量,豐富康復內(nèi)容。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聾童由于聽力缺陷,得不到外界的聲音信息刺激和反饋而造成語言發(fā)展障礙。但是通過應用聽力設備對聾童進行適當?shù)穆犃ρa償,聾童能有效的接受外界聲音的刺激,為語言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必要的條件。我們聽力語言康復的目的就是通過訓練使聾童把所聽到的那些陌生的、無意義的聲音變成熟悉的,有意義的聲音;再通過聲音去認知實物,發(fā)展語言與人溝通回歸有聲世界,接受正常的教育。
古人說“啞巴說話,鐵樹開花”是世上不可能發(fā)生的事,也是特別難的事。但是我又是從事這項世界上事的職業(yè)---“聾童康復教育”,對聾童進行聽力語言康復訓練,教聾童“開口說話”。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學技術(shù)的進步,先進的教育教學設備的應用。使過去不可能的事已變成了現(xiàn)實。我們的聾童,在康復訓練中,廣泛地應用多媒體等先進的康復技術(shù),通過兩到三年的康復訓練,有很多已能開口說話,與正常的學生一起學習生活?,F(xiàn)就我在康復訓練中應用多媒體技術(shù)進行康復訓練,談談我的體會,與廣大的康復教育工作者分享。共同促進康復事業(yè)的發(fā)展。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激發(fā)聾童的學習興趣。
進入康復機構(gòu)的聾童年齡都在五歲以下,有的只有一歲左右。所以要使聾童在訓練課中能集中精力進行康復訓練,我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聾童對學習有了深厚的興趣,能主動與老師配合,訓練才能順利進行。這樣在訓練中,老師講得輕松,聾童就會學得自如,在教學中遇到的很多困難也就迎刃而解了。多媒體教學能向?qū)W生提供生動形象、色彩斑斕的畫面,豐富聲音效果,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發(fā)音訓練時通常采用仿聲的方法,要學生跟著老師發(fā)音。由于受學生年齡特點的限制,學生很難按老師的要求去練習,或不開口,訓練起來很困難,教學效果不太理想。我在訓練中利用多媒體化靜為動,用多媒體發(fā)音軟件,引導聾童去發(fā)音,當聾童發(fā)出的音正確時,電腦上就會顯示一個動畫或其它獎勵性畫面和聲音。這樣引起了他的學習興趣,使聾童主動地去練習。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增強了教學內(nèi)容的直觀形象性和想象力,有助于加大教學密度,突破教學難點,全面提高學生聽說能力。
在康復訓練中傳統(tǒng)的教具就是自制的圖卡,在訓練中用圖卡進行教學,看圖卡發(fā)音說話。由于教學資源和水平有限,圖卡只是畫意,難以寫真,但是聾童配戴助聽器后的聽力年齡是0歲,就象剛出生的嬰兒一樣,對世界的聲音和物體的認知為“0”.比如訓練聾童說“爸爸”,我們會出示一張男人的圖卡,教他發(fā)“爸爸”。結(jié)果學完后,聾童只認為圖卡上的男人是爸爸??吹阶约旱陌职志筒粫邪职帧M瑢W的爸爸也說不出來。但是利用多媒體后,我們可以將他自己的爸爸、同學的爸爸等相片都顯示出來,在訓練中進行引導性學習。還可以將爸爸
與聾童一起生活敫場境放出來,讓聾童去理解性發(fā)音練習。這樣使聾童能在“音、義、圖”
等方面比較全面地認知“爸爸”這個詞。形象、直觀,又因為“爸爸”的練習資源很多。自然地加大教學密度,突破教學難點,全面提高聾童的聽說能力。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利用多種發(fā)音,提高聾童的聽辯能力和訓練的實用性。
當前從事聾童康復教育的教師有98%以上是女性,但是聾童的交流生活有男聲、女聲、童聲、還有方言。要女教師模仿男聲或童聲發(fā)音是不可能也是不現(xiàn)實的。這樣長期地用女聲去訓練,聾童的聽覺記憶中可能只有老師的聲音。對別人的聲音無反應或反應不好,具體的表現(xiàn)就是只能聽懂老師說的話。就好象我們湖南人長期生活在本地只能聽懂家鄉(xiāng)話,但到了廣州對廣東話一竅不通不通一樣,這并不是說我們到了廣州我們就沒有聽力是個聾人了,只是由于我們長期聽到的是家鄉(xiāng)語言,對廣東話沒有認知。所以聽不懂更說不出來。但是如果在廣州生活了幾個月以后也許可以聽懂一些還可能會幾句簡單的廣東話。
我們訓練聾童說話,說是要讓他能溶入社會,與人溝通交流。所以我們在語言康復的時間就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聾童聽辯不同的聲音。這在傳統(tǒng)的語訓中是很難達到這個要求。最多只能交待家長回家后,讓聾童與家庭不同成員多說話。象現(xiàn)在都是獨生子女,農(nóng)村聾童家庭的非常,父母外出打工,聾童與家庭成員交流的條件都很難達到。
但是通過多媒體教學。特別是用發(fā)音軟件,可以把一個字一個詞或者是一句話用不同的聲音表達出來,讓聾童反復地聽辯,如:“吃飯”老師發(fā)出的聲音是女聲,我可以用發(fā)音軟件用男音表達出來“吃飯”,還可以轉(zhuǎn)換為兒童的聲音、方言等。這樣聾童的聽辯能力和訓練的實用性得到了提高,以后走上社會溝通更方便了。
總之,聾童的康復訓練是一件難事,不是家長、教師等某一個人的事。多媒體技術(shù)的應用給我們的聾童康復效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由于自身的康復水平還有待于在不斷地康復訓練實踐中積累和提高,科學的發(fā)展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的探索。我相信,隨著多媒體技術(shù)的廣泛應用,有更多的聾童共享社會發(fā)展的成果得到康復。
(作者單位:株洲市特殊教育學??祻徒逃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