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22歲的詩人戴望舒第一次陷入愛情。女孩17歲,是好友施蟄存的妹妹施絳年。那時,大革命失敗,為了避禍,戴望舒暫住在施家。最初,戴望舒也只是把施絳年視為自己的小妹妹,但隨著交流的增多,他發(fā)現(xiàn)自己迷戀上了她。被詩人深情的眼神追隨著,冰雪聰明的施絳年何嘗不知?但性格活潑的施絳年對詩人更多的只是敬重,并無愛意。
由于少年時期感染天花,戴望舒原本英俊的面容上落下了坑坑洼洼的瘢痕,這一缺陷曾讓他備受嘲笑,所以雖然才華橫溢詩名在外,但內(nèi)心深處依舊自卑而敏感。木訥靦腆的詩人對愛情羞于啟口,只能用擅長的詩歌含蓄表達。他寫了一首又一首的情詩給她,但她表現(xiàn)得無動于衷。施絳年的冷漠讓戴望舒痛苦不堪,但礙于哥哥的情面,施絳年也不能完全不顧戴望舒的顏面,一邊閃爍其詞刻意躲避,一邊也以少女的調(diào)皮有時讓戴望舒擁抱一下,或者輕吻一下面龐。就是這樣的若即若離和不敢果斷拒絕的態(tài)度,讓詩人患得患失的同時也越挫越勇。
《我底記憶》是戴望舒出版的第一部詩集,為了表達自己的炙熱愛情,扉頁上,他印上了AJeanne(給施絳年)幾個法文大字,還用拉丁文題上古羅馬詩人的詩句表白。攤牌后,施絳年拒絕了。無望的戴望舒宛如天塌地陷,覺得活著也沒什么意義了,于是,他竟然要跳樓尋死。在這樣的情況下,施絳年心軟了,最終勉強答應(yīng)了他的請求。
1931年,施絳年和戴望舒舉行了訂婚儀式,但同時也提出結(jié)婚的條件,那就是戴望舒必須出國留學(xué)取得學(xué)位回來有穩(wěn)定的收入后才考慮結(jié)婚。為如愿娶得心愛的姑娘,戴望舒次年踏上了赴法留學(xué)的征程。陌生的國度,艱苦的日子,思念的愁緒,戴望舒只有拼命讀書和翻譯。生活的困難總能堅持過去,但感情的負累讓他心力憔悴。一開始,兩人書信來往還算頻繁,可時間久了,施絳年的回信越來越少,字里行間甚至有些冷淡。更讓戴望舒無法接受的是,他聽說施絳年和一個冰箱推銷員好上了。心愛之人移情別戀,戴望舒再無心思讀書,1935年,忍受三年相思之苦的他急匆匆地回到了上海。他不顧一切地來找施絳年,當這一切得以證實,他當眾打了施絳年一記耳光,然后登報解除婚約。他在在譯詩《戀愛的風(fēng)》里痛苦的吟唱:“戀愛啊,我的冤家/我啃著你苦味的根!”
刻骨銘心的8年苦戀失敗了,為了排遣他無法驅(qū)趕的憂愁,詩人的另一個好友穆時英開始竭力撮合自己的妹妹穆麗娟與之相愛。戴望舒第一眼看到穆麗娟時,就想到了雨巷中那個像丁香花一樣的姑娘。于是,他開始主動接近這個比自己小12歲的女孩。
他們的交往很順利,穆麗娟也很崇拜戴望舒。相識半年后,兩人訂婚,并于1936年6月舉行婚禮?;楹蟮纳顭o疑是幸福的,不久,他們的女兒戴詠素也出生了??蓪τ谠娙藖碚f,寧靜的生活讓他偶感寂寞,而穆麗娟也日漸發(fā)現(xiàn)詩人的生活并不浪漫,丈夫每天除了看書幾乎很少說話。20歲不到的穆麗娟帶著孩子很不適應(yīng),更讓她不悅的是,丈夫為《初戀女》寫的詞:“你牽引我到一個夢中,我卻在別的夢中忘記你,現(xiàn)在就是我每天在灌溉著薔薇,卻讓幽蘭枯萎。”這不得不讓她浮想聯(lián)翩,她認為幽蘭是丈夫念念不忘的施絳年,而自己卻是帶刺的薔薇。此時戴望舒并沒有察覺妻子的心理變化,依舊忙碌,這讓穆麗娟更加感到壓抑和沉悶。
1940年6月,穆時英在上海遇刺身亡,由于政見不同,逃亡香港的戴望舒不準妻子回去奔喪。半年后,穆母也病逝了,而戴望舒又私自扣下了發(fā)喪電報。從別人口中得知消息的穆麗娟雖然帶著女兒回到了上海,但最終沒能見母親最后一面。就在悲痛萬分的穆麗娟感覺不到戴望舒的愛時,一個大學(xué)生的瘋狂追求讓她體會到了愛情的如火如荼。
穆麗娟決定離婚。戴望舒感覺事態(tài)嚴重,立即回到上海??蔁o論怎么努力,都無法挽回妻子離去的心。1940年12月的一個深夜,戴望舒留下一封絕命書,在痛苦中服毒自殺,但最后被朋友救下了。即便如此,也沒能讓妻子回心轉(zhuǎn)意。此后的兩年時間,戴望舒歇盡全力去彌補自己對妻子的愛,可自始至終都沒得到回應(yīng)。1943年1月,兩人簽字離婚。
離婚之前,作為抗日愛國人士的戴望舒被日本特務(wù)逮捕,身體倍受摧殘。出獄后,破碎的婚姻又讓他幾近絕望。就在這時,一個活潑熱情的南方女子楊靜進入他的視線,也給予了他新的希望。
比戴望舒小21歲的楊靜個性十足,沖破重重阻力毅然嫁給了戴望舒。1943年5月,兩人在香港結(jié)婚。新婚初期,戴望舒衣食富足,有房有車,自然,楊靜也風(fēng)光無比??呻S著兩個女兒的相繼出生,年輕的楊靜還是愛玩任性。而歷經(jīng)感情磨難,戴望舒更渴望安定。于是,兩人開始為瑣事爭吵,感情也出現(xiàn)了裂痕。
1946年春,戴望舒全家回到上海。收入的急劇減少和身體的病痛,讓詩人急需理解和支持,可最后換來的卻是妻子的紅杏出墻。1948年末,楊靜提出離婚。詩人又一次遭遇離婚,他又是努力挽回,但結(jié)局依舊是無濟于事。
1950年2月28日,戴望舒因病去世,走完了他45年的人生歷程。他一生寫出那么多浪漫多情的詩句,但經(jīng)歷的三段感情,都以悲劇結(jié)束。那幽深的雨巷,那結(jié)著愁怨的丁香姑娘,如夢中飄過又靜默地走遠,消了顏色散了芬芳,只留下頹圮的籬墻和太息的眼光。
(宗光彪薦自《幸?!罚?/p>
責編:高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