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
龍川村,距安徽省績溪縣城約10公里,是胡姓宗族聚居的村落,距今已經(jīng)有1600余年歷史。龍川村緊依被稱為“徽州之源”的登源河,如同一艘靠岸的大船。正是這艘安然停泊了上千年的歷史航船為這處自然資源得天獨厚、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諧優(yōu)美的世外桃源帶來了至高無上的榮耀,歷史上的龍川村人文薈萃,賢達輩出,富甲江南,是古徽州聞名遐邇的“進士村”?!皷|聳龍峰,西峙鳳冠,南則天馬奔騰而上,北則長溪蜿蜒而來。”村內(nèi)弄堂交錯,古巷幽深,徽派建筑鱗次櫛比,行走其間,濃濃的自然與生活氣息夾雜著龍川特有的氣息撲面而來,令人流連忘返。
與船有著奇緣的古村落
據(jù)說,800多年前的一天,一位老者路過龍川村,在饑渴難耐之時,村人胡念五打開家門,恭恭敬敬地款待了他。或許是為答謝一飯之恩,或許是驚訝于龍川村的地勢,老者登上了龍須山察看風水。羅盤的指針在山風中“嘩嘩”地轉動著,漸漸地停頓下來后,定格在了村東南的登源河。他發(fā)現(xiàn),登源河屬于“來龍之水”,兩岸山形有如十八只金龜上水,隨著地勢的步步趨緩,形成百川歸攏之狀,將腳底下的龍川村圍于谷地中央。但是,他還發(fā)現(xiàn)了龍川村的風水缺陷——坐向錯誤,于是他提出將龍川村改造成了一艘船的形狀,打通五條南北巷道,直通龍川河邊,隱喻“五子登科”,并能鎮(zhèn)煞氣、斂靈氣。村民根據(jù)他的指點大刀闊斧地進行了一系列改造,到明代終于形成規(guī)模。
今天的龍川村格局變化不大,每當春季來臨,金黃的油菜花遍布山野,站在龍須山上眺望,越過綿延的群山和縱橫的阡陌,只見龍川村猶如一條兩頭尖、中間寬的巨船,??吭诘窃春影哆?,安逸從容,一座座民居猶如一間間船艙,那高大的馬頭墻猶如林立的風帆,這是一個與船有著解不開的緣分的古村落。
這里誕生了明代戶部尚書胡富、兵部尚書胡宗憲、副都御史胡宗明、清代徽墨名家胡開文等人,名滿天下。
承載著家族榮譽的家廟祠堂
明代時,為了褒揚胡富、胡宗憲二人功勛,弘揚家族榮光,激勵胡氏后輩,胡氏家族合力建造了“奕世尚書坊”,為了使家族“奕世載德,不忝前人”,胡家人將牌坊制作得十分精美,工藝上精雕細琢,采用圓雕、透雕、浮雕、鏤空雕相結合的方式,每一幅圖案、每一個造型都透露出一種靈氣,呈現(xiàn)出古樸典雅的美感。胡家人又請來“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親筆題寫了“奕世尚書”和“奕世宮保”兩塊匾額,以顯家族榮耀。
與徽州許多村落一樣,龍川村也是聚族而居,村里的胡姓人也同其他村落一樣,會建造一座祭祀先人的祠堂,由于胡氏在歷史上聲名顯赫,頗有威望,家族的祠堂自然也要建造得非同一般。
胡氏宗祠瀕臨龍川河畔,占地約1700余平方米,據(jù)胡氏家譜記載,胡氏宗祠始建于北宋時期,后經(jīng)一代又一代胡氏子孫修繕和擴建,終成如今規(guī)模,其中最大的一次修建為明嘉靖年間胡族名人胡宗憲主持,率族人對祠堂進行了大規(guī)模擴建修整。在修整過程中,這位位高權重的尚書為了光宗耀祖、顯赫四方,不僅請來了當時像文征明、徐渭這樣的大藝術家,更是花重金請來了徽州一代技藝精湛的能工巧匠。這些文人和匠人將他們的才華和情感融匯進祠堂的修整和裝飾中,將祠堂裝點成一座氣勢恢宏、富麗堂皇的宮殿。
遠觀胡氏宗祠,行人無不為門樓上那八個醒目的戧角所吸引。走近細觀,則能觀賞到祠堂上那些造型奇絕、裝飾精美的雕刻,感受到其居高臨下的氣勢。信步邁入祠堂內(nèi)部,則會再一次為其高闊深邃所震撼,祠堂為三進院七開間建筑,由享堂、廂房、影壁、門樓、寢廳等十部分組成,對稱且均衡地排列著。每一處布置、每一個細節(jié)無不體現(xiàn)出胡家人對家族祠堂的慎重和嚴肅態(tài)度,體現(xiàn)出家族宗法至高無上地位。胡氏宗祠于1988年1月13日被國務院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外建筑專家贊譽其“規(guī)模之大,時間之長,完整之好,裝飾之美,天下第一”。
龍堤鳳街旁的原味村落生活
龍川村中有龍川河流經(jīng),河岸兩側民居錯落,屬于典型的徽州古村落枕山面水的格局,村人以兩岸河堤為街,因此這里也被稱為“水街”?!八帧眱砂逗拥踢€有兩個名字,稱為“龍堤”“鳳街”,分別因衍生于河東的龍須山和西面的鳳凰山而得名。
因名稱不同,代表的含義也大有講究。龍堤兩側由鵝卵石鋪就,代表“龍鱗”,而對面的鳳街則用白鳳凰麻石鋪壘而成,代表著鳳凰的羽翼,兩條道路合稱“龍鳳呈祥”。堤在河之陽,代表男子陽剛之氣,街在河之陰,代表女性溫柔和婉,這也預示出龍川人傳統(tǒng)的家庭倫理綱常觀,且龍堤的設置高于鳳街,體現(xiàn)出“陰陽順”的理念。
龍川村像一座大船,而生活在其中的人們也仿佛與水有著解不開的緣分。每當太陽升起,水街兩側的龍川人開始了一天的生活,在外人看來,既是勞作,也是一番別樣的愜意和享受。在龍川,對大多數(shù)胡氏人來說,他們沒有胡富和胡宗憲那般功名,他們一生都要在這村落里勞作,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nóng)耕生活。當你與其聊天,他們會說,日子雖然過得清貧,但是很滿足,因為這里沒有世外紛爭,沒有都市的壓力。對那些逐漸老去的族人來說,這里潺潺的流水、朦朧的青山和浩蕩的稻田,還有那清新的空氣,足以讓他們頤養(yǎng)天年。
這里有千回百轉的廊橋,這里有歷經(jīng)千年的牌坊,這里有千嬌百媚的水街,這里有一張張友好的面孔,這就是龍川村千百年來孕育出來的獨有情致。也因為這番徽風古韻的有序傳承,2012年,龍川村被列入“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2013年11月入選首批“全國美麗宜居村莊”。如今的龍川村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前來觀賞,但來到這里的人都不忍打破這寧靜,只是輕輕漫步在這長街小巷,感受著古徽州文化的深厚和村落環(huán)境的優(yōu)美,情不自禁地發(fā)出無盡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