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蕙
“六月山深處,輕風(fēng)冷襲衣。遙知城市里,撲面火花飛?!痹娙酸層⒃凇渡街芯啊分腥绱嗣枋隽松街屑{涼的美好。
山中便是清涼國,山東中部山脈丘陵眾多、山高林密,全省森林覆蓋率超過20%,有38處國家森林公園涵養(yǎng)著水土和生態(tài)。這樣的地貌,讓山東擁有了高海拔帶來的無盡涼意,也讓清涼夏天不再是墨客筆中的遙不可及,而成為了真實所在。
綠樹陰濃夏日長
當(dāng)我們能像飛鳥般俯瞰泰山這座中華民族象征之山時,鏡頭下云霧繚繞中的泰山,竟如同身著微服的帝王,展露出不可多得的溫和之容;又似一位隱于白云深處的智者,安享隱者怡悅的陶然。世界上很難有第二座山能像泰山那樣,幾千年來深入到整個民族億萬人的心中。雄踞于泱泱大國之東的泰山,以屹立千年的姿態(tài),庇佑著神州大地,言說著華夏兒女處驚不變、泰然自若的氣概,彰顯著炎黃子孫捧日擎天、穩(wěn)如泰山的風(fēng)采。泰山作為一座人文圣山享譽寰球,這種人文的光芒遮掩了它的另外一種角色扮演,它其實更是一座生態(tài)之山。泰山后山的桃花峪將泰山生態(tài)之魅展露無遺,郁郁蔥蔥的參天林木,讓泰山入夏遲、夏日涼,演繹著“四月始知春,一歲竟無夏”的氣候紅利。立于泰山之上,涼風(fēng)陣陣于耳畔呼嘯,于裙角飛揚;沒有大汗淋漓、汗如雨下,有的只是無盡的干爽;不聞蟬鳴但見鳥語花香,沒有烈日當(dāng)空倒是風(fēng)景宜人。
從泰山延展開來,泰山余脈向北,泰山山脈一直延伸到濟(jì)南老城腳下,在趵突泉畔嘎然而止。在這短短幾十公里的山巒起伏中,隱藏著諸多美麗風(fēng)景。這其中,有濟(jì)南三大名勝之一的干佛山,又有濟(jì)南的“后花園”,諸如紅葉谷、水簾峽、四門塔、跑馬嶺、金象山……每一座山都有自己獨特的風(fēng)景,都有自己的清涼綠樹陰。在樹蔭下乘涼,使人有“風(fēng)颯然而至”之感,頓有絲絲涼意。秋天是濟(jì)南最美的季節(jié),是山色爛漫的季節(jié),也是“秋老虎”頻頻造訪的季節(jié)。山中迎秋,一方面能夠躲避綿延不絕的熱浪,一方面還可以觀葉賞秋。初秋時節(jié),秋日里的濟(jì)南南部山區(qū)層林盡染,紅葉絢比二月花。老舍曾經(jīng)說過,“詩的境界中必須有山有水,那么,請看濟(jì)南吧。顏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發(fā)的不同了?!毖劬τ|處,找不到半點灰暗的色調(diào),看不見一絲沒落的塵埃,像一幅明麗的水彩畫。在欣賞大自然的一幅幅畫作中,心情自然舒爽,是不是有助于一掃熱浪帶來的煩惱呢。
浩大繁茂、郁郁蒼翠、幽深神秘的森林,書寫著山的勃勃生機,也為山東的高山,營造了一個綠意蔥蘢的世界,也扯上了遮蔽酷暑的巨大天幕。以小城泗水為例,樹之蒼勁,水之雋永,花之馨香,讓泗水之山飽含風(fēng)情韻致的同時,也成了躲避酷暑的標(biāo)準(zhǔn)配置。泗水有大大小小的山峰達(dá)五六百座。這里群山匯聚,峰巒凝翠,每一座山都能以讓人自豪的森林覆蓋率而稱其為“青”山。夏季的泗水之山,植物繁茂,峰巒蒼翠欲滴,幽谷濃郁覆蓋,一派盛夏的風(fēng)采。行至林蔭道,樹冠如同一把把天然的遮陽傘,烈日也似乎溫婉和煦了,只在茂密的枝葉間灑下些星星點點的光芒。在直插云霄的參天古松柏樹聯(lián)合花藤,搭成一個個天然的“涼棚”,“涼棚”下小憩,陣陣微風(fēng)吹拂,心中一抹涼意泛起。森林除了扮演“太陽傘”角色之外,還堪稱生產(chǎn)和儲存氧氣的“工廠”。在許多城市霧霾圍城的情況下,山上卻擁有讓人艷羨的空氣質(zhì)量,擁有能夠讓人“醉氧”的高負(fù)氧離子含量。
水殿風(fēng)來暗香滿
好山必有好水,如果說山中尋涼成為一種夏日誘惑的話,除了遮天蔽日的樹蔭“涼棚”,被山體所私藏的一處處水源地則成為為山中避暑加分的重要砝碼。
《沂蒙山小調(diào)》中所描繪的沂蒙風(fēng)光,曾讓臨沂那旖旎的風(fēng)光,咿呀唱軟了每一只傾聽的耳朵。山與水在沂蒙大地上,演繹出一部交響樂章。蒙山巍巍,以其宏大的氣勢向遠(yuǎn)處鋪展,盡顯出寧靜沉穩(wěn)、博大飄逸的風(fēng)范;而孕育諸多浪漫柔情的水,則舒展開靚麗的胴體和曲線,把沂蒙之美幻化成另一種表達(dá),傾訴給人們。今年夏季雨水豐盛,蒙山之上的水也隨之豐沛起來。只要有溝壑就有水流,只要有山谷就有河床,只要有落差就有瀑布。瀑布是大自然的豪言壯語,蒙山上就掛了那么一塊著名的瀑布,被稱為“中國瀑布”,主要是因瀑布所掛崖壁輪廓酷似中國版圖而得名。雨水的豐沛,讓今年的瀑布甚為壯觀。還未走近,它磅礴的轟鳴聲就已奔突而至了。被那種濤聲強烈的牽引著一直前行,終于得見它的真面目,水從斷崖頂端凌空飛流而下,白浪翻飛,玉屑銀珠四濺,騰起一片煙霧。游人站得很遠(yuǎn),就能感受到飛濺出來的水珠和涼意。
“我昔東海上,勞山餐紫霞。親見安期公,食棗大如瓜?!崩畎自凇都耐跷萆饺嗣洗笕凇分兄P的勞山,指的即是青島的嶗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嶗山海拔1132米,佇立在黃海之濱。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人們就認(rèn)為,東方的大海里有神仙居住,山東半島以東探之姿態(tài)入海,成為傳說中的人神交匯之處。一直以來,嶗山上都有青煙裊裊、化羽成仙的傳說在民間流傳。深處海濱,又占據(jù)海拔優(yōu)勢,嶗山成為夏日里眾人向往的避暑勝地。風(fēng)從海上來,裹挾著濃濃的水汽,于嶗山之上涌動,疊翠的峰巒則在云霧繚繞中潛行。凝視眼前這一切,一副像云、像霧、又像風(fēng)的水墨畫卷,營造出一種虛幻無常、飄飄欲仙的仙境之感。那就是人們理想中的仙界亦或是夢境吧。好山一定有好水,人們之所以趨之若鶩地奔向嶗山的懷抱里感受清涼,還和那里清冽的泉水有著密切關(guān)系。源出嶗山山頂北麓的白沙河,河水經(jīng)山腳而折流,有九折;人行河畔小路,轉(zhuǎn)折處須涉水而過,亦九涉;每涉一次為一水,故稱九水。九水又分內(nèi)九水、外九水(即北九水)和南九水三路,其中以北九水的景觀最為著名。泉多、溪多、山勢險峻,自然疊水和瀑布也就特別多。疊水和瀑布是水的剛性姿態(tài),豐沛的雨水讓嶗山之水雄渾、豪邁、放蕩不羈。除了這種粗獷無遮攔的野性美魅力,嶗山之水依然柔情滿懷在山野間,清麗流動的涓涓細(xì)流被山巒、密林無數(shù)次地梳理,形成五色斑斕的水之奇觀。
橫亙煙臺、威海兩地的昆崳山,曾被北魏史學(xué)家崔鴻在《十六國春秋》里稱為“海上仙山之祖”。昆崳山高峻且空寂,它的更多魅力來自于被稱為“道教”的一門曠古學(xué)問,這門學(xué)問告訴人,最為理想的追求是天人合一。昆崳山巍峨聳立,萬仞鉆天,峰巒綿延,林深谷幽。游走于昆崳山的青山綠水間,心定氣閑地臥看白云,頓感暑氣全消。再將赤腳浸入王母娘娘洗腳盆、翡翠池、仙女池等山間潭水,那透心兒的清涼和舒適愜意,怎一個“爽”字了得。
天生一個仙人洞
洞穴,一個原本神秘而悠遠(yuǎn)的地方,被許多人選為消暑秘密武器。在高溫持續(xù)的燒烤模式下,洞穴以熨帖舒適的體感溫度成為消暑殺手锏。
其實,人類對洞穴從來都不陌生,早在幾千年前兩者已有了親密接觸,從遠(yuǎn)古時人類最初的居所到圣人仙家的悟道修行之地,人類的進(jìn)化過程是從洞穴中起步的,人類的文明是在洞穴中成長起來的。
有個詞叫“別有洞天”,“洞天”一直是中國人的一種情結(jié)。盛夏之中,洞穴里真的是“別有洞天”,游人們除了能夠感受難得的清涼之外,還能在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神奇之余,開眼界、長見識。山東的洞穴中,有像巨野縣金山上人工劈山鑿成的秦王避暑洞一樣的人工洞穴,更多地是被稱為“喀斯特”地貌的天然溶洞。
“喀斯特”(Karst),原是伊斯特拉半島上一座石灰?guī)r高原的地名,那里發(fā)育有典型的巖溶地貌。中國是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積最大的國家,各種喀斯特地貌類型齊全、包羅萬象。溶洞是其中頗具特點的一種。溶洞,可謂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寶貴財產(chǎn)、地球歷史的教科書、人類文明的記事本。它們或壯觀或秀麗,或峻峭或幽深,令文人留戀,讓科學(xué)家癡迷,更讓探險者膜拜。每個地質(zhì)年代的自然沉積,人類歷史的文化沉淀,個人生命的無窮輪回都洞藏在了一個個洞穴之中。
山東青州仰天山景區(qū)的地下溶洞靈澤洞與高山森林珠聯(lián)璧合,成為消夏避暑的絕佳之地。單憑仰天山900多米的海拔、97%的森林覆蓋率、28℃的夏季最高氣溫,已然是一個天然優(yōu)良的避暑勝地,再加上靈澤洞1600多米的洞長、15℃的恒定溫度,這對避暑游客來說更是好上加好。
位于山東省沂水縣院的“沂水天然地下畫廊”近年來聲名鵲起。此畫廊雖名為“畫廊”,實際上卻是一座巨大的天然溶洞,地處九頂蓮花山中。溶洞內(nèi)鐘乳遍布,石筍林立,還有暗河。洞中主要景觀有108處,其中,包含“玉鳥報春”“珍珠卷簾”“龍王朝圣”“獨釣寒江”“水漫金山”“佛腳踏海”等景點,光怪陸離、絢麗多姿,讓人目眩神迷。實際上,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洞穴沉積物,都是喀斯特作用在溶洞中形成的獨特景觀。對研究氣候變化的科學(xué)家來說,喀斯特洞穴是一個寶庫,洞穴中的石筍在生長時有著如同樹木年輪一樣清晰的生長層,降雨和溫度變化都可以從這些生長層中讀出。除此之外,洞中流淌的暗河與噴濺的飛瀑也頗為壯觀,給幽深靜謐的溶洞帶來了絲絲生氣和無盡涼意。
自然的造化還在此“筆鋒”一抖,抖出了一座座被稱為“崮”的連綿起伏的方山,形成了一種叫做“岱崮地貌”的獨特地貌景觀。有“崖壁上的神秘古國”美譽的天上王城,就是在“岱崮地貌”上嬌艷綻放的一朵奇葩。這里的“地下冰宮”更成為避暑語境里讓人不可思議的真實存在。你一定想不到,當(dāng)戶外三十多度高溫橙色預(yù)警之時,冰宮內(nèi)卻是零下6度的冰天雪地。這個在原紀(jì)國藏兵洞基礎(chǔ)上修建起的大型地下冰雕景觀群,也是全國唯一一家地下冰雕群。在這座四季冰城中,游客們可以一邊享受著透徹心扉的清涼,一邊探索春秋諸侯歷史,欣賞冰雕藝術(shù),體驗冰天雪地的北國風(fēng)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