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
隨著章雪萍那一茬人逐漸老去,后輩們已經很難再通過一場晚會去感受到那種政治和音樂相互交織的傳奇人生了。
作為新中國成立后最早的一批國家級文藝晚會報幕員,86歲的章雪萍已經很少看電視上的各種晚會節(jié)目了。閑著的時候,她喜歡翻看學生在2015年給自己做的畫冊,里面印下了她80多年人生里最耀眼的瞬間。
最早的黑白照片是上世紀40年代在長沙私立周南女子中學讀書時留下的,她穿著格子花紋衣服,趴在女同學肩上,笑容天真爛漫。最近的彩色照片則拍攝于2013年,穿著藍色魚鱗亮片晚禮服的老人,站在北京音樂廳的舞臺上,笑容依舊燦爛。當時的舞臺下,坐著一位面帶微笑的觀眾——彭麗媛,還有中央樂團的很多老同志也相聚一堂。這是紀念樂團奠基人、老團長李凌同志誕辰100周年的音樂晚會。彭麗媛曾在上世紀80年代拜師中央樂團的金鐵霖名下,專攻民族唱法。
“晚會現(xiàn)場,彭麗媛上臺演講,緬懷了老團長,講了自己和老團長的一些往事?!闭卵┢颊f。晚會籌備期間,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原中央樂團)辦公室主任找到章雪萍,希望她能夠主持紀念音樂晚會?!氨緛硪呀浱脹]有站上舞臺了,但是為了老團長李凌,我說我義不容辭。”章雪萍回憶。
這個曾經在舞臺上“穿高跟鞋站一整晚也不會累”的報幕員,當時已經83歲,白發(fā)蒼蒼。樂團的人之所以會想到她,是因為在他們心目中,章雪萍一直是“國家級報幕員”。
報幕要盡可能地宏偉壯麗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央樂團的合唱隊隊員章雪萍憑著優(yōu)雅的氣質和“面對大場面時也不會緊張”且口齒伶俐,在演唱之外,同時兼做了那個時代大部分國家級文藝晚會的報幕主持工作。
她回憶,當時在人民大會堂和中南海懷仁堂舉辦的重大晚會基本都是她去報幕,國家領導人帶著藝術團出訪,哪怕沒有中央樂團的演出安排,也會點名要章雪萍跟過去報幕。
前些年,央視《藝術人生》欄目曾采訪章雪萍。主持人朱軍一上來便問:“聽說您還是我們的前輩?
章雪萍明白他指的是報幕主持這事兒,便淡淡地回應:“算是吧。”她只是沒有眼前這個后輩幸運。在她風華正茂的年紀,報幕員還不是一個專職職位。
1955年毛澤東在懷仁堂舉行晚會,招待正式訪華的越南領導人胡志明,那時章雪萍便是報幕員。報完幕后,她需要回到自己在合唱隊的位置,和其他同事們一起用越南語為客人演唱《胡志明之歌》。
真正奠定章雪萍“國家級報幕員”身份的,正是1959年那場晚會。在那之前,她先通過了一場沒有被事先告知的考試。
當年9月,在剛竣工的人民大會堂里,舉行了一場大型演出。前半場在舞臺上表演的是中央樂團,由章雪萍報幕;后半場上臺的是總政歌舞團,由著名科學家周培源的女兒周如燕報幕。
對章雪萍來說,那似乎只是一次普通的報幕工作,她甚至往返臺上幾次,都沒有注意到舞臺下坐著一位重要觀眾——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陳毅。
演出結束后她才知道陳毅來了,后者受周恩來委托,從現(xiàn)場的兩個報幕員中挑選一個,負責國慶十周年文藝晚會的報幕工作。第二天一上班,中央樂團辦公室主任孟昭林就進辦公室通知,“章雪萍你通過陳老總的國家考試了”。
為了顯示國家實力,當時的演出和報幕工作也被要求盡可能地宏偉壯麗。章雪萍報幕時從來不用擴音器材,“因為聲音通過麥克風會飄,而且顯得不真實不自然”,她更習慣于站在舞臺上直接“喊話”,“但是聲音是通過丹田和氣流調理后發(fā)出來的”。因為有唱歌練聲的底子,她聲音洪亮又富有激情,每一個音節(jié)都盡可能穿透到會堂的各個角落。尤其是在人民大會堂里,她得保證每個人都能聽得清晰。
政治氣息濃厚,但那是真正的文藝表演
國慶10周年文藝晚會作為一場“任務演出”,政治正確和顧全大局框架外的各種細節(jié)則被簡化?!皹闼亍笔钦卵┢紝δ菆鐾頃F(xiàn)場的第一反應。她記得,舞臺是最簡單的木質地板,上面除了一架國產的鋼琴和臨時搭建的合唱臺階外,幾乎別無他物。幕布和演唱背景是略顯喜慶的大紅色。
除了報幕詞可以自由發(fā)揮不受審核,晚會上穿什么服裝也由章雪萍自己定奪。她回憶,當時中央樂團的演出服裝都是在為國家領導人量體裁衣的北京紅都服裝公司定制,國慶十周年的報幕服也不例外。雖然樂團可以報銷采購服裝的費用,但在那個崇尚簡樸的年代,一套演出服可以在不同的場合一直穿下去。
章雪萍的報幕生涯中主要有兩套衣服,一件黑絲絨連衣裙和一件白緞子旗袍,她輪換著穿了十年。為了不顯得過于素凈,她將愛人送給她的一枚白色胸針別在領口,然后自己動手盤頭發(fā)和化妝。為了節(jié)省開支,當時很多表演者都是義務性地參與。章雪萍記得,報幕一整場晚會的報酬是兩三角錢人民幣,“演出時最多每人再發(fā)兩個面包和一根香腸”。
半個多世紀后,回想起那場晚會的種種細節(jié),章雪萍依舊覺得,雖然政治氣息濃厚,但那是一場真正的文藝表演。
從小熱愛古典文學和音樂的章雪萍對那個時代的晚會和樂團依舊頗為懷念。樂團創(chuàng)作組里,有后來創(chuàng)作出《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施光南、創(chuàng)作《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的鄭律成、創(chuàng)作《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的瞿希賢等,直到今天依舊被人們感慨并記憶的作曲家。“當年的合唱曲,不少是歌頌黨和領袖的,但都是用藝術手法寫的。”章雪萍說。
一個藝術時代的謝幕
三個子女受章雪萍影響,從小接受藝術熏陶,長大后的工作或多或少和文藝沾邊。她的孫輩們如今更喜歡周杰倫等新一代歌手,“如果是喜歡周杰倫那我能接受,畢竟他的歌曲中很多還有些古典文學意味?!?/p>
她偶爾會和晚輩們聊起半個多世紀前自己報幕的那些文藝演出,說起下面坐著的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國家領導人?!安恢罏槭裁矗耶敃r就是不緊張呢,甚至根本都想不起來往臺下去看一眼,看看他們是怎樣的場景,是否也在看著我,等我報出下一個節(jié)目”。作為報幕員,章雪萍在工作時只能目視前方,“眼睛是看著所有觀眾的”。
她也很難和后輩們描述自己與領導人接觸時的感受。當年,章雪萍和其他女同事常有機會去懷仁堂參加舞會。她本人和周恩來總理跳過三次舞,此外和朱德、喬冠華也共舞過。在她的記憶里,周恩來跳舞技術很棒,“轉圈轉得優(yōu)雅極了,是個非常體貼溫和的舞伴,跳舞時會聊天,聊我的工作、子女和家庭生活。”
“那個年代,國家領導人對文藝工作都十分重視,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就經常過問樂團的創(chuàng)作和演出進展?!钡拔母铩钡絹?,章雪萍也未能躲過浩劫。上世紀60年代中后期以后,她就再未登上過國家級晚會的舞臺報幕。
2013年這次“復出”當晚,章雪萍換上了一件藍色晚禮服,感覺又回到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晚會現(xiàn)場。她照例拒絕使用麥克風,提前寫好了主持詞,并把它們全部背誦下來。這是之前的報幕工作讓她養(yǎng)成的良好記憶習慣。
晚會演出的內容依舊是他們那代人所熟悉的經典革命曲目和歌劇?!皼]有人在乎下面坐著的是什么人,大家就像是回到了半個多世紀前的那個年代,用心唱歌,珍惜著這次演出的機會?!闭卵┢颊f。
隨著章雪萍那一茬人逐漸老去,后輩們已經很難再通過一場晚會去感受到那種政治和音樂相互交織的傳奇人生了。
某種程度上說,那場紀念晚會更像是一個藝術時代的謝幕。演出結束后,年過七旬的著名鋼琴演奏家劉詩昆在后臺找到章雪萍,“這可能是咱倆同臺的最后一次演出了,你一定要給我簽個名?!闭卵┢蓟卮?,“那你也得給我簽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