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跡
在朋友引薦我加入了一個讀書會后,我本來隨性的業(yè)余生活開始多出來很多壓迫感。
壓迫感來自于這個讀書會有一套近乎嚴苛的考核機制:凡是上報了書單,即被視為自愿加入被考核名單,監(jiān)測每天讀書進度,每周定期公布考核結果。這個規(guī)定在我入會之初就被群主詳細地告知,當時只是覺得群主好認真可愛,并承諾要做個好成員。然而在我嘗試加入這個名單的第一周,我就覺得這個規(guī)定一點都不可愛了。
在那一周,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其實就是沒上心),在周末發(fā)布考核情況的時候,我被自己的“成績”給尷尬到了:在標著我名字的那一行,有4個表格被標紅,超過了同期27名被考核者。4天沒看書在平時可能算不了什么,然而在那天,卻讓我有了羞恥感。
對此群主沒有說什么,默默又發(fā)了一遍考核細則。這次,我看清了最后一條:連續(xù)三次考核不合格(一周打卡不及4天)者,將被退群。
我打算開始發(fā)奮。然而第二周,我依然被標紅,盡管不是被標紅最多的那一個。連續(xù)上紅榜三周之后,我開始跟自己杠上了:每天不管睡覺多晚,一想到公布的名單上,我會有一格被標紅,就還是堅持看,哪怕只是幾頁,哪怕只是1%的進度。
不得不承認,對于一個自制力差的人來說,這種考核機制真是一種救贖。
有一天我跟那個朋友聊起了這事兒,感謝她引薦我進了這個讀書會,并說自從加入以后頗有些受益匪淺云云。但是她只神秘地一笑,啜飲了一口咖啡,哈哈哈地說:你有沒有發(fā)現,群主從來沒有加入過那個考核名單?
其實在這之前,我的一名自由職業(yè)者朋友推薦過我類似的辦法。她每年初會自制一個特殊的日歷表,用12張A3紙打印出來。細化到每周、每天,完成的事項用綠色筆填上,沒完成的用紅色。這個表就掛在她的工作間。經過半年的調試之后,她現在從不拖沓,除非突發(fā)情況,每天按著既定的計劃做事情,工作生活風生水起。
她曾經很自豪地說,對于自由職業(yè)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自我管控力。令人生恨的是,她每天可以睡到10點,起來去河邊跑個步,不緊不慢地吃個早中飯,一天的工作從下午才正式開始。晚上還可以打扮得美美地去約會,參加各類聚會,混各種圈子。
最近她告訴我,她計劃在即將到來的生日出發(fā)去歐洲。這次,她要體驗一下獨自旅行,并說有大半年沒出去了,之前供稿的旅行雜志已經問了她好多遍有沒有新的作品。我恨恨地說,除了獨自去,誰還有功夫陪你玩兒一個月?
在微博還很流行的時候,我轉發(fā)過一條流傳甚廣的段子:不要和那些大冬天里鬧鐘一響噌一聲就起床的人交朋友,因為他們什么事情都做得出來。這話簡直一針見血地表達了拖延癥患者對那些有著超強自制力者的嫉妒,以及對自身懶惰跟軟弱的自嘲。
我的一名處女座朋友在下面默默留言道:我就是這樣的人,呵呵。呵呵得意味深長,搞得我有些尷尬,慌忙解釋道:你知道這是玩笑啦。他竟然回復:你做得到嗎?
我無法欺騙自己。我發(fā)誓,我也曾經無數次暗下決心要做到啊。很多時候,我真是嫉恨他們那種因為完美自制力帶來的十足底氣。